秦都党建创新路 全心全意为人民

便民服务站接地气,“微心愿墙”暖民心

为了更好更便捷地服务于民,秦都区西兰路街道办别出新意,创建全市首家党员便民服务站和微心愿墙。便民服务站位于滨河西路,建立于2018年3月19日,以“规范、高效、廉洁”为宗旨,完善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项目,着力实现“群众所需有人帮、党员奉献有其岗”。该站也是西兰路街道办党群服务中心和社区党群服务站成立后的又一项积极探索,成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具体实施措施,现有 126名党员志愿者参与服务。站内备有沙发、饮水机、空调、充电器、桌椅、图书、外借雨伞、微波炉、急救箱等设施一应俱全。便民服务站为环卫工人、快递员、送餐员、交警、出租车师傅和广大户外工作者提供了歇脚的地方,目前已有414位市民接受过服务。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党员便民服务站虽“小”,但意义却“大”,它让党员的先锋作用“亮”了起来,让老百姓的心灯“亮”了起来,让老百姓知道,有党员的地方就有服务、就有信任。

有话请留下,圆您小心愿。在西兰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一面墙上画有一棵树,树的枝叶上都贴满了写着心愿的小卡纸,大家叫它“微心愿墙”。卡纸上有写着失物招领、捐款捐物、贫困资助,等等小心愿和照片。据服务中心负责人讲,微心愿墙自去年创建以来共为群众实现“微心愿”40多件,其中有为贫困残疾人发放轮椅,有上门与空巢老人定期聊天等实事、好事。

西兰路街道办在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紧紧围绕“大党建、大服务、大发展”的理念,积极构建“资源共享、共驻共建、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街道“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在街道层面建立了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打造了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在社区层面分别建立了9个社区党建联席会议,成立了9个党群服务站,联席会议现有43个成员单位。在区域化党建工作中,成员单位以联席会为平台,填充了企业与党建之间的隔空感,真正做到了与群众面对面,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以正大国际家具为列,提供为客户上门义务除螨服务,受到客户好评。党群联席会的建立,彻底打破了党员与企业之间的壁垒,使企业可以参与到为群众服务,为社会服务,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更便捷,更贴心的服务于群众。

通过 “十联十送十带头”,西兰办形成了辖区党员、居民群众双向“供需清单”,架起了党员干部和城市居民的“连心桥”。患有肾衰尿毒症的55岁下岗职工沈小民,通过党员包抓,每年需要4680元透析费用只需承担568元,有效地为其家庭解决了经济困难。以此为例,区上也及时将12种特殊慢性病纳入救助范围,让一大批类似沈小民的患病群众享受到了公共财政的阳光。目前,全区党员联系“十联”对象1.95万人,解决实际问题2.4万件。

截至目前,西兰办已将辖区112个中省市驻区单位党组织打破条块结合,有效组织起来,召集党建联席会议4次,集中解决辖区创文宣传、铁腕治霾、环境卫生、脱贫攻坚的难题50余件,切实做到了为人们服务。

开展党性体检 强化理想信念

走进渭阳西路街道办,先映入眼帘的是“学党史、忆党恩、强党性”九个鲜红的大字,这是渭西街办设立的党史教育长廊的主题。党史教育长廊内设党性体验流程、初心唤醒室、对照自检室、党性会诊室、警醒室,以及初心康复室五个板块。同样也会看到一面“微心愿墙”。

渭阳街办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在全区街办党群服务中心首个设立党员党性体检中心,定期开展党性体检,使党员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党性体检成为渭西办乃至全市党建方面的新亮点。

党性体检,强化党员教育。按照“统一模式、统一流程、统一对落后党员集中管理”的三统一模式,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对党员每年进行2次党性教育体检,构建“教育—体检—整改—提升”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推动党员体检再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党性体检使党员在“自己查、互相查、群众查、组织查”四个步骤基础上,按照个人自评,党员互评,群众代表评议,组织评价的权重,由党(总)支部核算每名党员党性体检分值,开出党性体检报告单,帮助党员准确查明在理想信念、党的意识、宗旨观念、精神状态、道德品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对评定为合格的党员,由所在党支部组织定期学习,定期谈话提醒,促其党性再提升;对评定为不合格的党员,由所在支部确定专人进行“一对一”帮带,进行学习再教育,对症下药、限期整改,确保不合格党员整改到位。目前,街道先后组织辖区10余个党支部600余名党员参加了党性教育、党性体检活动,并对3名体检不合格党员按照处置程序进行再教育,如再教育考核不合格,将劝退党。

党性体检,助推经济发展。定期组织党员进行“透视式”党性体检,不断强化党性意识,增强责任担当,激发干事创业新活力,引导党员自觉投身区域经济发展,在经济建设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工作任务落实,实行党员带头包抓,逐项目细化任务、夯实责任,有力推动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办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高速增长。

渭西办在企业党建方面以彩联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为代表,打造了一批党建先进企业。彩联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成立30多年来,在王克勤书记的带领下,始终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目标,抢抓市场机遇,埋头扎实苦干,企业总产值从最初的 385 万元发展到现在的1.5亿元,实现年利税1200万元,先后安置周边三个村的失地农民1000多人。公司党支部成立于1990年5月,党员37人,下设党小组3 个,公司党组织始终以争创五星级党组织为目标,以“三晋三做创五星”活动为统揽,以“十联十送十带头”为载体,推进“两学一作”常态化制度化,推动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支部每名党员身上,围绕“一开拓,二创新,三提高”,风雨同舟,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不断创新党建载体,探索非公党建新模式,搭建多彩平台。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促企业发展的路子,为助推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彩包支部班子成员带头开展“五联五促”工作,带头开展“五必访”,即员工住院必访、红白喜事必访、家庭困难必访、子女考上大学必访、家庭出现矛盾必访。通过这些工作,支部为职工群众送去了帮助和温暖,拉近了党群关系,赢得了人心,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公司党支部深入开展“十联十送十带头”活动,建立了党员帮扶制度,每名党员根据自身特长结对帮扶一名困难职工,提升业务技能和归属感。深入开展“比技能、创佳绩、践承诺”主题活动,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方式,号召全体党员在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市场拓展等关键领域,立足岗位做表率,攻坚克难当先锋。坚持党建带群建,建立了群团活动室,把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育了开拓进取、积极向上、团结协作、互助友爱、奉献社会的企业文化。

在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公司按照“积极作为、尽力而为”的原则,以党支部为核心,组织企业上下共同参与精准扶贫、爱心助学、赈灾募捐、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事业,出钱、出力、出技术,坚持尽最大努力回馈社会,用实际行动在服务社会中树立企业良好形象。通过党建联席会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企业更积极的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企业良好社会形象。

乡村党建做示范 留守儿童关爱站

马庄街道办作为秦都区的三个乡镇街道办之一,根据地域实际情况研究创新,打造出林孟、东界、七结3个村级党群服务工作站的省级标准化重点示范点。该街办先后投入70余万元对活动阵地进行了升级改造,完善了硬件设施,优化了村级办公环境,活动场所总体布局科学实用,服务涵盖党员教育、政务服务志愿服务、产业展示、便民服务等多项功能,让群众足不出村,就可以办理残疾补助、危房改造、养老保险、组织关系转接等事项,群众无需再往返办区两级,在村一级便可以办理业务,真正实现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工作站运行以来,先后开展各类惠民文化演出4场,技能培训3次,健康体检4次,通过大屏观看各类文艺节目30余次,为群众办理各类惠民事项180余件,深受群众称赞,党群服务工作站目前已成为村民学习科技知识、交流致富经验、提高致富能力的桥梁和平台。

示范点七结村属于“两多一少”的典型村子,即老人多、儿童多、土地少。村上170户,20名留守儿童,村党支部结合现状,建立了“留守儿童关爱站”,关爱站为义务托管儿童,设立在村支部院内,面积不到二十平米,内设有空调、各类玩具、幼儿书籍、床褥被,以及饮水机可供10多个儿童同时玩耍休息。关爱站环境舒适,布置温馨,配有专业幼儿老师轮流值班,对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安全和心里健康提供了很大帮助,解决了外出务工家长的困境。采访中,一个四五岁小女孩说:“很喜欢来这里,有玩具,有小朋友可以一起玩耍,还不热。”关爱站自开办数月以来,群众反映良好,也深受孩子们也喜爱。

另一方面,村支部针对外出务工,党群服务中心还提供了劳务输出项目,为村民提供打工信息,再由村民自己选择,极大地减少了盲目外出而造成村民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不必要损失。充分体现了群众要求在那里,党员就在那里。

以老带新传帮带 党员模范树新风

渭滨街道办有96个党组织、11个社区,服务党员2945名、群众5.8万人。渭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是渭滨街道党建联席会议的工作平台,通过“共联共建”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

为发挥老书记的传帮带作用,该办开拓性地创建了“老书记工作室”,组织4名有20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的老书记轮流坐班,开展“以老带新”,由一位老书记带两位年轻书记,运用自身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帮助年轻书记更快更好成长,全面提高年轻书记的业务水平、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冯书记就“以老带新”的工作要求和责任做了简单阐述。他认为要做好农村工作,在于民心稳定因素、干部素质,以及农民增收三个方面。

渭滨街道办真正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展现在一言一行中,将党建的成效体现在了群众的笑脸上。

建设之家送温暖 党的服务全覆盖

秦都区创新“党建+”模式,将基层党建触角延伸到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和工业园区,实现了党的组织、党的服务全覆盖。一方面,依托投资280亿元的CEC项目成立了建设者之家,有效填补了城市基层党建空白。为上万名建设者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纠纷调解、云就医、免费洗衣等一站式、多元化贴心服务,累计服务3万余人次。及时协调解决了冯俊辉等27名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有力维护了广大农民工的切身利益。

建设者之家2017年6月建成,是一个很前沿的党建服务中心,极好的服务于务工人员生活所需,可称为一个移动的爱心驿站,为农民工的生活起到了积极保障。充分体现了,群众在那里,党就在那里。

另一方面,在拥有36户大型企业的咸阳装备制造产业园成立党群服务中心,通过开设红色氧吧、“泉”心公益服务站等场所,为项目建设者和周边群众提供贴心服务。先后为正泰电气、圣亚机电等入驻企业解决施工扬尘治理、群众矛盾纠纷等难题107件,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推动了企业发展。

在党建工作的有力助推下,特别是全区开展领导干部“七个一”联系包抓机制以来,为党建注入强大活力,党建工作水平大幅度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进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秦都区党建工作被省委组织部评为2017年度全省组织工作改革创新二等奖。该区聚焦主业,结合实际真抓实干,踏踏实实地抓好做细基层党建工作,并取得了特色成效,为建设富强人文健康新咸阳提供了更加坚强的组织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