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闲钱没闲时,散户我还是建议你选择长期投资吧

有闲钱没闲时,散户我还是建议你选择长期投资吧

市场一直存在两种声音,一方觉得做长线稳定,另一方觉得做短线利润高,长线、短线孰优孰劣,从来都是市场争论的焦点,真要说清楚怕不是三言两语能说透的。

坦白讲,对于我而言,由于工作的原因,自己的投资更加遵从于长线,而且也认为普通投资者更适合长线投资。

有闲钱没闲时,散户我还是建议你选择长期投资吧

我也乐意跟大家来分享我的投资理念,这些理念一方面来自于投资大师的书籍和言语,另一方面也是我多年来跟市场博弈过程中总结的一些经验,有自创,也有借鉴。有些道理,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大道至简,个中滋味,只有自知。

有闲钱没闲时,散户我还是建议你选择长期投资吧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投资领域博大精深,越深究越觉得精彩纷呈,今天跟大家说几条我自己总结的长线原则,之说以讲原则不讲招式,我觉得:

1、成本很重要

俗话说,低买高卖,成本决定盈利空间,长线投资看的是远期回报,如果股价被错杀,就是非常好的低估买入机会。另外,任何人高成本持有个股都不会有好心态;心态不好,那么出问题、错判的概率就会极大。

就说,14、15年的牛市行情,我有一个朋友是新股民,当市场涨到4500点的时候,投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说看好后市,稳健一点做长线。随后大盘涨到5000多点,他心情还不错,但是后面行情可想而知,市场飞流直下,这位朋友就慌了,但又不甘心,还补了仓,结果越套越深,做长线成了深套,到现在也没回本,心情那是相当郁闷。

2、长线投资不是持股不动

长线投资不是一锤子买卖,买了就不动,而是要跟随企业趋势,关注企业经营运转,及时动态调整持仓。

像我一直看好白酒股,但白酒股的走势也有较大起伏。白酒股历来是机构青睐的品种,白酒行业品牌效应强、成本低、客户忠诚度高,是非常好的投资品种。但在13年,由于种种原因,白酒企业效益快速回落,白酒股也走出了一轮较大幅度的下跌趋势,经过两年左右的休整,白酒企业逐渐复苏,股价也随之回升。

3、长线也要蹭热点

产业、行业、企业;社会、国家、地区;最简单一句话,在中国找到朝阳产业的优质头公司。只有好的企业,才能有好的回报。

对于好企业,我的判断方法很简单,看龙头。每个行业总有领军者,毫不夸张的说他主导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暂居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可以凭借垄断市场的同时,继续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阿里、腾讯都是如此。在很多细分领域,这样的公司还有不少,比如科大讯飞,人工智能技术不断突破,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已经处在前列,而且公司的主要客户是政府和企业,这些单位智能化需求非常强烈,未来发展空间非常看好。

4、基本面、技术面都要重视

短线操作是技术派的拥趸,但我觉得基本面和技术面绝对不冲突,基本面是基础,技术面是招式,运用一些均线或量价关系等指标,对买卖点位的把握可能会更准确。

比如,000333美的集团,16年7月突破前期高点后,股价虽然震荡但没有跌破前期高点,而且成交量配合理想,说明资金稳定,上升趋势会持续。

简单归纳起来,长线投资很像鲨鱼捕食,虽然大海中猎物很多,但我们要找到最合适的,这需要耐心,一旦发现猎物不要打草惊蛇,要悄悄的靠近,慢慢的,最后一击即中。

有闲钱没闲时,散户我还是建议你选择长期投资吧

长期投资理念

长线投资以基本面分析为基础,侧重价值投资,不以赚取股票差价为主要目的,看重公司经营持续向上带来的股东价值提升,股价长期表现是称重机。

盈利=操作频次*概率*赔率,相对短线,长线操作频次是劣势,优势在盈利概率及赔率,中线操作介于两者之间。提高成功概率,一是放大止损范围、二是加强仓位管理,长线投资是容错交易,对比短线的试错交易。增加盈亏赔率,长期持有必不可少,试图抓住每次高抛低吸波段,贪婪的结果大多以卖飞牛股收场。

长线投资寻找好公司,但中短期未必是好价格,估值过高;这种问题不大,杀估值不可怕,估值下来再配合盈利增长,股价迟早会回去。长线投资最怕杀逻辑,表面看估值不贵,但却陷入价值陷阱,大致三类价值陷阱。

一是科技股,被技术进步所淘汰,前景黯淡,只有通过并购重组才能重生。二线科技股也面临压力,在行业景气度高时还能维持,行业利润大部分都被技术、品牌、渠道更占优势的一线公司占有。

二是传统行业里的夕阳品种,需求已经难以增长了,而供给分散竞争激烈,动辄大打价格战,重资产也导致转型困难。这类股票增长动力匮乏,只是惯性维持,也不会被淘汰。估值便宜是假象,不会吸引资金关注。唯有政策推动,优化整合才有机会。

三是处于行业景气顶点的周期股,经济扩张周期,需求增加、价格上涨、产能利用率提升,行业利润达到顶峰,但这种利润是不可持续的。一般周期股都是高PE谷底利润时买入,低PE顶峰利润时卖出。

有闲钱没闲时,散户我还是建议你选择长期投资吧

选股逻辑

遵循自上而下的选股逻辑,先看行业。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一定是新的主导行业才容易出牛股。

1、科技创新。十年一轮的朱格拉周期,中国经济结构变迁,先是劳动密集型的必选消费(食品服装)、然后是资本密集型的可选消费(房产汽车),现在属于技术密集型的科技服务(智能、通讯、新能源)。

2、消费升级。源自人口结构变化,叠加高品质生活追求以及个性化需求。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医疗环保行业长青;中产阶层壮大,需要高品质生活;年轻人追求更个性化消费方式。

长线选股一般要求,看不到50%以上空间的品种,就没必要作为投资标的。

现实问题在于,经过2017年极端两极分化行情后,金融蓝筹、消费龙头、科技龙头已累积较大涨幅。当前要么等中期回调跌出安全空间,要么等18年一季度估值切换。长线投资没必要根据短期股价波动去决定买入,耐心最重要。

而相对低位滞涨的品种,几乎都面临基本面压力,关注基本面改善信号。比如新能源锂电池,回调幅度足够,但需要补贴及双积分政策落地。再比如电力股,供给侧改革驱动下,18年煤电产能压缩,伴随煤价下行及电价上调,不排除一波中级行情出现,这同样需要耐心。

当前基本面不错,估值合理,同时涨幅不大的品种,更多在二线蓝筹。

有闲钱没闲时,散户我还是建议你选择长期投资吧

操作时机

机构对择时相对宽松,低估则可左侧介入,越跌越买,绩效评定按年考察。绝大多数散户,资金有限,持股耐心容易受时间成本影响。即便是长线投资,也有必要优化择时,参考两方面。

1、催化因素。选出好公司,估值也合适,但必须考虑为什么现在要买,这就是出现催化因素才动手,大致有:盈利预告超预期、新的大订单、技术突破、高送转、大股东增持、实施股权激励、政策出台、海外同类公司大涨等等。

2、趋势确认。从底部走出一波趋势,右侧介入的好处是,增加成功概率,降低时间成本;不利之处是,损失左侧转右侧的底部利润,成本不占优势。为避免介入后股价再次探底,通常等待第一波上升趋势回调后再介入,配合双底、均线多头排列、明显放量等技术形态。

从操作极致角度考虑,长线投资不想按年持有,就不要买入,也不追求中线波段收益。合理状态是,首仓介入位置不高,遭遇系统性风险下跌,拉开成本差价补仓。一旦做对,走势正常,就应该加仓,不错过趋势。

长线价值投资的退出策略,一是进入高估区间,但注意仍可能惯性趋势上涨,特别是货币宽松流动性充沛情况下,股价仍可能走很远,右侧退出策略更好。二是基本面恶化,利空具备长期影响,既然买入理由不复存在,第一时间退出是上策。三是发现更好的品种,而资金有限,可以调仓换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