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战速决 零售企业在行动

今年,联合国环境署将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塑战速决”,并发起倡议,号召世界各国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塑料污染问题。实际上,从2008年中国政府发布“限塑令”以来,消除塑料污染已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塑”战速决 零售企业在行动

中国连锁协会最新发布的《CCFA零售企业可持续发展实践调研报告——战略、行动、案例》显示,100%的受访企业参考了2008年发布的《关于限制生产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并且认为,限塑令在增强行业企业的环保责任意识、改善消费者消费体验方面体现了重要价值。同时,对于提供食品加工等的零售企业,尤其是餐饮企业,可以通过政策标准合规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据悉,该报告调查的46位企业高层均来自行业知名企业和品牌,涵盖零售、餐饮、服务等多个行业、业态及业种,其中,参与调查的2017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的店铺总量约2.3万个,年销售总额超过8771亿元。

报告显示,店员培训、提供替代品及宣传教育是目前企业减塑行动的主要内容。在推动减少塑料制品使用方面,超市企业主要通过培训门店收银员、为顾客提供纸袋等替代品以及开展公众宣传教育来提高塑料袋利用空间减少塑料袋使用。

“塑”战速决 零售企业在行动

此外,在商超购物领域,全降解塑料袋也已广泛推广使用。大型商超如永旺超市、华润万家等早在2012年就开始大力推广使用全生物降解购物袋。目前,沃尔玛、永辉等超市均逐步实现全降解材质(PBAT)购物袋替代普通PE袋。

欧亚超市连锁自2015年1月1日起严格执行“禁塑令”的有关规定,坚持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聚乳酸材质连卷袋)来取代传统的塑造袋。自2015年至今,长春欧亚超市连锁旗下超市门店投入使用的环保袋约3000万个,仅可降解生物质包装袋就达1982万个,连卷袋25万卷,达300吨。

2016年,茶饮品牌快乐柠檬大量使用的“一杯袋”产品的原材料全部改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年采购额达130万元,总采购量达24.78吨,比2015年度增长了112%。部分外送餐食包装弃用塑料材质,采用纸质包装替代。为便于回收利用,快乐柠檬采购的胶杯杯底标注回收标志,标出材质、数字等,易于回收利用和再循环,提高包装物的生命周期,从而减少包装废弃物。“我们非常高兴看到中国的零售企业正在实施减塑行动,保护地球和海洋环境。同时,与消费者加强沟通,有效传递可持续产品信息是企业推动可持续消费的关键环节,呼吁更多实践在中国市场落地。”在近日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主办的2018中国绿色消费年会上,联合国环境署可持续生产与消费10年框架计划项目协调官员BettinaHeller表示。

“塑”战速决 零售企业在行动

尽管很多零售企业认真执行“限塑令”并加大在绿色包装上的投入,但也不可避免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来自于缺乏合适的替代品。调查显示,超过85%的企业表示缺乏替代品是推进减塑的主要困难之一,随之而来的是采用替代品面临成本增加的难题。因此,在塑料及塑料制品生产端的技术革新与替代性新产品的推出对限塑行动在行业中的推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据了解,针对可降解材质的塑料袋标准正在完善和起草当中,塑料袋生产源头的材料技术革新与标准配套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报告还指出,除政府出台鼓励措施和革新替代品及可降解技术之外,消费者教育以及公众宣传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减塑途径。通过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普及环保知识和鼓励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塑料及一次性制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量,进而撬动市场,促使商家及生产源头进行改进,即通过减少塑料消费促进市场绿色化。

例如,随着外卖餐饮与线上零售的开拓和发展,线上平台也纷纷推出了包装瘦身以及环保呼吁措施。如京东推出“青流计划”,采用可降解塑料袋、包装回收计划等。线上外卖平台也在客户端推出“不需要一次性餐具”选项,也是在减塑及公众环保宣传上的积极尝试。(阎 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