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救世主

1、有溫度的"瑞士機器":烏力·史塔克(Ueli Steck )逝世一週年紀念

人對事業的追求可以分為兩種,最終都是為了自我證明和自我實現:

一種是在群體之中脫穎而出,獲得世界的認可,比如從事競技體育,比如做警察維護正義,不論是想得到山呼海嘯的讚美還是贏得萬眾矚目的服氣,多少是為別人的眼光而活。但這樣做,我們要為尊嚴付出很大代價。

另一種,比如登山,比如瑜伽,來自於想在芸芸眾生中找到獨特的自我,用一種特有的方式與世界對話,找到自我辨識的依據,撫平內心無法抑制的虛無。但這樣做,我們要為孤獨付出很大代價。

所以,我覺得能投身交易,實在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因為它可以帶給我兩方面的滿足。當然,我就既要為尊嚴也要為孤獨付出代價。總是公平的。

但無論哪一種,到達極致之後都面臨西西弗斯的滾石頭困境,滾到最後當然有登頂的快感,但一旦停下來就有纏身的寒意。當勝利到來時,虛無也就來了;當虛無到來時,你就必須要用另一次勝利去驅趕這種虛無。

所以在用心地投入事業之餘,在獲得階段性的成果之後,我們(人類)往往會有劇烈的情緒波動,從事交易時體現得更明顯。因此用週期和階段的方式來對待市場和調整自己,也暗合了這樣一種節奏。這亦是情緒週期有效依存的本質規律之一。

能主動的做選擇,不論是職業還是節奏,是一種極大的幸運。

那麼請面對真我,妥善認真地選擇。

2、【丁元英臉上呈現出一種稍有的嚴肅神態,語調低沉而凝重地說:"我有幾句不能跟你講理也無法和你解釋所以然的話,希望你能聽進去。關鍵一句:你應該辭職。請注意,是你應該,而不是我希望。只要你一分鐘是警察,你這一分鐘就必須要履行警察的天職,你就沒有避險的權力。但是,國家機器不缺一個遲早要被淘汰的女刑警,而社會應該多一個有非常作為的人才,這不是通俗的英雄主義和通俗的平等意識可以理解的價值。"

芮小丹做了一個昏厥狀靠在座椅背上,說:"趕快把後半部分拿掉這已經不是通俗的嘲諷了,是極品嘲諷,你這麼嚴謹的人,怎麼今天說了這麼過頭的話?"

丁元英沉靜地說:"我再重申一遍,我不能跟你講理,也無法和你解釋所以然。佛家常說'證到'這個詞,卻從來不會告訴你'證到'後面是什麼,因為欲說預解都不能,因為條件的條件的條件,因為因果的因果的因果,所以就有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說過,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

芮小丹說:"這就對了,我就應該是我,為什麼你非得讓我不是我呢?既然是我知道了我就不是我,那就是不可知,不能知,那就別知了。"

丁元英感嘆地說:"言語道斷,一說就錯"

芮小丹啟動汽車開上馬路,撤資開了很遠她都沒說一句話,而是在腦子裡思考。等到汽車上了一條寬闊的車道,這才說道:"我是刑警,因為怕死而辭職,我做不到。你不該說出來,你應該知道,拒絕你該是一件多難的事。我相信你的思辨,你是站在你所能把握的條件上判斷我的前途,但那時你的,不是我的。如果我不是我自己的,而是你的,那就不是我愛你了,那是你自己愛你自己,也就沒有愛了。"

這個社會有太多人執著於出人頭地了,無可厚非,人總是需要一些現實的結果的指標才能肯定自己。否則自我認可從何而來,YY嗎?沒有現實支撐,豈非虛妄。

然後呢,也許會拋開自我的滿足,試圖為他人為環境為黨國為社會為世界做些什麼,不論是改變點什麼還是創造些什麼。正如丁元英說的,芮小丹如不做刑警幹別的,會更有有"作為價值"。這已經不是出於一己之利,而是出於更好地滿足社會需要。

可是站在"人生價值"的角度來看呢?"作為價值"也逃標籤化標杆化之殤,拯救世界和出人頭地,本質上有多大區別呢。

真正的人生價值,在於個人的靈魂淨化、昇華,在於個人的行為高尚、正典,不因為成敗得失,不因為外界評價,甚至不因為上天堂下地獄的因果關係。徹底脫離交換和回報,是一種自發自省的自覺。

那樣,你就是自己的神,你就是自己的佛,你就是自己的道。

所以芮小丹才真正是具有大智慧,踐行通透的大智慧。

丁元英遇到這樣的女人,其實在他的境界之上。

他也不過是看了一半世界就自以為見邊周天了。

他倆的愛情之殤,

本質是誤解之殤,是定位之殤,是無法和解的自我堅持之殤。

自以為是,凌駕於上。我們和市場的誤解之殤,本質難道不也是如此嗎?

3、

A:股票的暴利並不產生於生產經營,而是產生於股票市場本身的投機性。它的運作動力是:把你口袋裡的錢裝到我口袋裡去。它的規則是:把大多數羊的肉填到少數狼的嘴裡。但既然有明確的規則,對所有人都透明公開,那就不算是強盜邏輯。這個市場本質是遵循強者文化的,但可惜或可喜,絕大多數人是弱者文化的產物。

B:強盜邏輯的本質是破格獲取,破格獲取與直接獲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你們沒有自信與強者在同一個規則下公平競爭,這隻能說明你是弱者,因為弱勢文化所追求的最高價值就是破格獲取。所以強盜邏輯從本質上講是最懦弱的生存哲學。

C: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強勢文化就是遵循事物客觀規律的文化。什麼是客觀規律:一切以時間、低點和條件為轉移。弱勢文化就是依賴強者的道德期望破格獲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世主的文化。

D: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皇恩浩大的文化,它的實用是以皇天在上為先決條件。曾經中國為什麼窮?窮就窮在幼稚的思維,窮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這是一個滲透到民族骨子裡的價值判斷體系,太可怕了。

誰是救世主?在朝堂是君君臣臣的君,在家室是夫為妻綱的夫。

所以拋開芮小丹不談,她太完美了。

絕大多數愛情(注意,能稱得上愛情的情感,對雙方質素要求已非常苛刻)裡的真正障礙在於:女人骨子裡有根深蒂固的救贖期待,而自古又有幾個男人能把自己釀到淡而又淡的名貴呢?

絕大多數人面對市場時的潛意識不也是期待救贖嗎?

國家隊怎樣了,社保基金怎樣了,公募怎樣了,遊資又在做什麼,龍虎榜上的幾位大佬又如何了,隔壁老王最近虧還是賺?

東張西望伸項引頸,總想去救世主那裡去打探點兒什麼。

殊不知這些救世主們也常常虧得屁滾尿流呢。

根本就沒有誰有資格做誰的救世主。

救世主只能在自己心裡。

天國也是。

祝大家週末有所養,有所思,有所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