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山西四高校學子 “我扮屈原 我為愛國代言”

端午節,山西四高校學子 “我扮屈原 我為愛國代言”

6月 18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的傳統習俗非常豐富,划龍舟、吃粽子、掛艾草、正午立雞蛋等。大家在沿用這些傳統習俗的同時,似乎都淡忘了一個主題,這也是一個“愛國”的節日。端午節來臨前,《山西青年報》聯合太原理工大學、山西財經大學、中北大學、太原科技大學四所高校發起“我扮屈原我為愛國代言”活動,提醒大家:別忘了!端午節最重要的主題就是“愛國”。

端午節,山西四高校學子 “我扮屈原 我為愛國代言”

活動悼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在春秋之前端午節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後因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殉國明志而演變成中國祭奠屈原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臨近端午節,中北大學麟德漢學社社長高楊為同學們講解著端午節的由來。

“因為在外求學,不能回家過節,和社裡的朋友們一起包粽子、製作五彩線,也能體味到不一樣的節日氛圍。”麟德漢學社一名社員說。

高楊介紹,這是麟德漢學社第一次舉辦端午祭祀活動,豐富的活動內容吸引了不少社員提前報名參加。

“通過這些活動,希望在傳承國家優秀傳統文化、緬懷屈原的同時,能夠喚起大家內心深處的愛國情感,為中北校園注入更多的人文情懷。”高楊說。

端午節,山西四高校學子 “我扮屈原 我為愛國代言”

端午節,山西四高校學子 “我扮屈原 我為愛國代言”

端午節,山西四高校學子 “我扮屈原 我為愛國代言”

扮演“屈原”緬懷愛國情懷

活動期間,四所高校大學生紛紛穿上“華服”,扮演屈原,緬懷其愛國情懷,並與 “我扮屈原 我為愛國代言”的文字合影,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不僅如此,各校學生還紛紛舉辦各種紀念活動來表達對節日和祖國的熱愛。

“每逢端午節,紀念屈原,緬懷其愛國情懷,貞守民族氣節,一直是我們過端午節的‘傳統節目’。”山西財經大學學生張建新說。

在張建新看來,作為一名新時代青年,不僅要繼承祖輩留下來的包粽子、賽龍舟等傳統習俗,更要弘揚民族氣節,以更加積極、能動的態度去傳承和創新。“通過親身扮演,銘記傳統節日,感受了節日背後的真正內涵。”太原科技大學學生李沂桐說。

端午節,山西四高校學子 “我扮屈原 我為愛國代言”

專家觀點

張煥君:山西師範大學歷史與旅遊文化學院教授。

張煥君介紹,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春秋戰國時期之前端午節是祛病防疫的一個節日,有佩香囊、喝雄黃酒、掛艾葉等習俗。到了唐代,端午節才演變成為一種全國性的節日,並以此紀念屈原和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

“‘我扮屈原 我為愛國代言’這種以紀念屈原為主題的端午節活動很有意義,讓更多人知道端午節是我國土生土長的節日。現在,我國的傳統文化正在一點點丟失,我們需要這樣的活動來喚起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熱情,弘揚國家的民族傳統文化。通過這些民俗文化和節日,讓青年人知道‘國’不是虛的,喚醒青年人的愛國意識和情懷。端午節,‘愛國’是我們新時代應該倡導的一個最重要的主題。”張煥君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