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愛國”口號的日本,只愛自己身邊的環境和國民

日本人的素質,國民性不需要我多說,但凡去過的,多半都知道。

我想說的是,日本的“不愛國主義教育”。

什麼是“不愛國主義教育”

首先,從日本幼兒園到小學,到中學、高中,到大學,“愛國”都是個明令禁止的口號。

其次,不能向學生灌輸任何政治觀點,甚至連“為了國家”這幾個字,都被嚴禁出現在任何教科書中。

最後,學校甚至不能強迫學生齊唱國歌,因為違憲。

前陣子,還有幾個學校老師因拒絕唱國歌時必須起立,而被學校批評、處罰。

隨後,不滿學校態度的幾個老師,聯名把學校給告了……而且,告到最後,竟然還告贏了…

沒有“愛國”口號的日本,只愛自己身邊的環境和國民

東京最高法院:強迫教職員唱國歌起立,侵犯了公民的良心自由

想象一下,如果在我國,有人膽敢唱國歌時候不起立,不用打官司,網民的口水都能淹死他吧……?

然而,就是這麼“不愛國主義”的教育之下,誕生了一代又一代對日本、對自己的生存環境無比珍惜、熱愛的日本人。

為什麼在“不愛國主義”的教育之下,反而收穫了民眾發自內心的愛?

其實道理很簡單。

你想讓未成年人理解國家、民族,這並不容易。

就算用填鴨式教育,把這些東西硬塞給孩子,他們記住的也只是抽象的、模糊的概念。

但是,你讓想讓未成年人理解遮天蔽日的霧霾,和藍天碧水,哪個好哪個壞,這就太容易了。

沒有“愛國”口號的日本,只愛自己身邊的環境和國民

日本的初中,每個月都有社會實踐課,社會實踐課是幹什麼呢?

到垃圾處理中心看垃圾分類處理的過程。

沒有“愛國”口號的日本,只愛自己身邊的環境和國民

到環境資源中心,看各種可回收垃圾,如何從一堆垃圾變成一張張潔白的紙張或者其他生活用具。

沒有“愛國”口號的日本,只愛自己身邊的環境和國民

到日本隨處可見的自然保護區,看工作人員如何殫精竭慮的維護那些長了百年的樹木,以及這樣做的目的。

沒有“愛國”口號的日本,只愛自己身邊的環境和國民

……

總之,絕大多數都和自然環境有關。

除此之外,對日本孩子來說,最大的幸運,莫過於他們有個叫“中國”的鄰居。

為什麼說他們幸運?

因為每年中國都會現身說法,用遮天蔽日的霧霾,告訴日本的孩子們,不愛惜自己生存環境的後果。

沒有“愛國”口號的日本,只愛自己身邊的環境和國民

就像我上面說的,你讓孩子理解國家和民族,這很難。

但是,讓他們區分霧霾和藍天誰好誰壞,這就太容易了。

於是,在絲毫沒有“愛國”口號的日本,誕生了這世界上最愛自己身邊的環境、自己生存的土地的國民。

沒有“愛國”口號的日本,只愛自己身邊的環境和國民

為什麼日本學校實行“不愛國主義教育”

日本的近代發展史與中國正好相反,因此,中國人認為天經地義的“愛國教育”,在日本的處境也顯得完全不同。日本實行的是“不愛國主義教育”。

那麼,日本是否真的就沒有“愛國教育”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

儘管日本失去形式上的“愛國教育”,但實質上的“愛國教育”是存在的。

所謂形式上的“愛國教育”,想必大家都知道的:喊愛國口號、背誦愛國句子、學習愛國文章,宣誓要用自己的生命與熱血保衛國家,時刻記住“我是X國人”,等等這些,都屬於“形式愛國教育”。而“實質愛國教育”,是指什麼呢?

日本的初中,每個月都有社會實踐課。

沒有“愛國”口號的日本,只愛自己身邊的環境和國民

有時候學校老師組織孩子們去學校附近的超市參觀,在超市裡,孩子們知道了食品的進貨渠道、食品的品質保鮮規定、過期食品的廢棄處理等等,孩子們由此知道:自己所在社區超市販賣的食品,是安全的、讓人放心的。

沒有“愛國”口號的日本,只愛自己身邊的環境和國民

學校老師則組織孩子們去了本市的垃圾處理場。在垃圾處理場可以看各種可回收垃圾,如何從一堆垃圾變成一張張潔白的紙張或者其他生活用具。

有時候學校老師組織孩子們去的是本市的淨水場。讓小朋友們參觀完整套淨水流程,孩子們由此知道:這兒的水,打開水龍頭就可以喝的,是可以放心飲用的安全淨水。

……

總之,絕大多數都和自然環境有關。

沒有“愛國”口號的日本,只愛自己身邊的環境和國民

什麼是“實質的愛國教育”呢?

從社會課所學到的東西,就是“實質的愛國教育”。

讓孩子們知道自己家裡所購買的食品是安全的、自己家裡所飲用的水是放心的。還有正確的扔垃圾,所保護的不僅僅是地球,更重要的,是保護了自己所擁有的整潔的居住環境。

這種從孩子們日常生活入手的、有關衣食住行的社會教育,才是真正的“愛國教育”。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愛國教育也是如此:先懂得愛自己、愛家人,然後懂得愛自己所居住的社區、愛身邊的環境和一草一木,最後才有可能將愛擴展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

於是,在絲毫沒有“愛國”口號的日本,誕生了這世界上最愛自己身邊的環境、自己生存的土地的國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