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河老鼋配合取经布局,观音欠他人情,问寿是故意,还是犯傻?

文|怪谈笔录

《西游记》中观音菩萨莲花池的金鱼精下凡作孽,霸占了通天河千年老鼋的洞府,为祸一方。通天河老鼋能安全的躲起来,为何不上天告状?还有孙悟空来到南海,向观音菩萨告状,观音为何衣冠不整,匆匆下界降妖?还有更奇怪的,孙悟空还没到南海,观音已经开始编竹筐。

这一切是巧合,还是故意为之?我觉得,这一切都是菩萨布的局。观音菩萨负责取经大业,唐僧路途的劫难都是提前设计好的。可以说,这是佛道之间的一次较量,观音借取经人之手铲除异己,争夺势力范围。

通天河老鼋投靠了观音一方,不然它不会乖乖让出洞府,配合金鱼精行动。老鼋修行了一千三百多年,有很多朋友,他完全可以请朋友帮忙,除了金鱼精。它没有这么做,反而纵容金鱼精。

通天河老鼋配合取经布局,观音欠他人情,问寿是故意,还是犯傻?

老鼋有厚厚的龟壳,防御还是很强的,如果跟金鱼精硬碰硬,胜负未可知。即便老鼋打不过金鱼精,一样可以逃之夭夭,上天庭或者如来那里告状。老鼋没有,而是选择了躲起来,它是胆小怕事吗?不是的,老鼋之所以作壁上观,是为了配合金鱼精排除异己,有些异己是老鼋的朋友。

通天河很大,里面必定有很多天庭势力,他们“不识时务”,不肯归顺。菩萨很生气,后果很严重。金鱼精下界了,在通天河中开始“斩首”行动。有一个细节,菩萨降服金鱼精的时候,连带通天河的一些妖怪也顺手灭杀了。

一向大慈大悲的菩萨,为何大开杀戒,一来灭口,二来完成金鱼精未完成的任务。

由此看来,观音菩萨欠老鼋一个人情,而且观音菩萨决定还它。如何还呢?想要皈依佛门,一定要有“投名状”。佛陀曾说过,“经不可轻传”,需要真金白银来换。这不是空穴来风,如来纵容徒弟阿难迦叶向唐僧索要人事,可见一斑。

通天河老鼋配合取经布局,观音欠他人情,问寿是故意,还是犯傻?

老鼋作壁上观,经验值没法脱壳成人,需要经验点。一切都在观音菩萨的掌控之中,她设计好了“第八十一难”考验老鼋。如果老鼋在那一难表现良好,一定会得到如来佛祖的赞赏,还会让观音菩萨的敌对派闭嘴。

可惜,老鼋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它没有渡唐僧四人过河,而是把他们四个掀翻,导致经书落入水中。老鼋第一次载唐僧四人过河的时候,为何要委托唐僧向如来问寿呢

老鼋不是傻了,而是故意为之,更确切的说是自作聪明。它投靠了观音菩萨,却越级向如来邀功。为何?老鼋是急功近利的人,付出了马上要好处。有些事不简单,不能立竿见影,需要一个过程。可惜老鼋等不及,不相信观音的承诺,才急着让唐僧帮他问寿。

老鼋是不折不扣的小人,它出卖了朋友,让出洞府,引狼入室,只为了自己。唐僧也不傻,他明白能否得道或者皈依都需要契机(缘分),一切靠自己,不是别人说的。

也许,老鼋太得意忘形了,以至于第二次渡唐僧四人,做出蠢事来。老鼋有点类似《三国演义》中的许攸,帮曹操立了功,整天把功劳挂在嘴边,以至于惹怒曹操,被许褚斩杀。

通天河老鼋配合取经布局,观音欠他人情,问寿是故意,还是犯傻?

​路是自己选的,老鼋如果不把唐僧四人丢入河中,它一定能脱壳成人。可惜,它在最后一跳失败了,反而惹下大祸,跟唐僧四人结下梁子。暴脾气孙悟空会不会找老鼋算账,不得而知,总之它和天庭为敌,成仙无望,又和佛绝缘。它能否寿终正寝,都是问题。

总之老鼋很危险,仙家要灭它,又得罪了观音菩萨和唐僧师徒。说不定,金鱼精还会下界,灭了老鼋。一切未可知,自己选的路,爬也要爬完。用现在的话说:不作不死!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能否成佛,或者成仙关键在自己,而不是别人。倘若心中有佛,你便是佛。心中有仙缘,未必不是仙。

老鼋的失败,给我们很多启示。做人不要得意忘形,不能把功劳挂在嘴边,要耐得住寂寞。只要时机成熟,该来的终究会来。莫要催,是你的终究是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