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更好擔負起審計工作新職責新使命

[解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更好擔負起審計工作新職責新使命

——2017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工作報告解讀

6月20日,受國務院委託,胡澤君審計長向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作了《關於2017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審計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聚焦促進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聚焦促進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聚焦促進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認真落實“三個區分開來”的重要要求,著力推動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各項工作,較好發揮了審計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與往年相比,今年報告主要體現出以下特點:

一、堅持黨對審計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審計工作涉及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必須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開展。黨的十九大作出改革審計管理體制的決策部署,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決定組建中央審計委員會,作為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這是加強黨中央對審計工作領導的重大舉措,目的是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更好發揮審計監督作用。5月23日召開的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我國審計事業發展進程中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審計工作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問題,指明瞭新時代審計事業的前進方向,為新時代審計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報告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著力反映了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三大攻堅戰重點任務推進、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實等情況,使黨對審計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更加細化、實化和具體化。

二、貫徹高質量發展理念。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過去的一年中,審計機關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新時代的新特點、新使命、新部署、新要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將績效審計理念貫穿於審計工作全過程和各環節。報告緊緊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聚焦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等重點工作,不僅關注錢花得對不對,更關注花得好不好、有沒有效,以及相關政策目標的實現情況,從而促進提高公共資金、公共資產、公共資源績效,推動經濟發展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如在中央財政管理方面,反映了存量資金盤活、預算績效評價、政府投資基金使用等績效管理情況;在重大專項資金和民生工程方面,反映了一些資金結存或閒置、部分項目建成後效果不佳等問題;在金融和企業方面,反映了國有資產損失或閒置等問題。

三、統籌兼顧審計全覆蓋與突出重點任務。過去的一年裡,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相關部署要求,審計機關不斷拓展審計監督廣度和深度,著力消除監督盲區,穩步推進審計全覆蓋,努力做到應審盡審、凡審必嚴、嚴肅問責。另一方面,堅持科學統籌,分清輕重緩急和主次矛盾,什麼問題迫切就先解決什麼問題,什麼矛盾突出就先解決什麼矛盾,將有限的審計資源更好地配置到重大事項上,加大對黨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力度,加大對經濟社會運行中各類風險隱患揭示力度,加大對重點民生資金和項目審計力度,尤其是突出關注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攻堅戰情況。對此,報告濃墨重彩,首次作為重要板塊單獨反映。在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方面,主要反映了地方政府債務、金融和基本養老金支付等領域風險防控情況;在精準脫貧方面,主要揭示了一些地方扶貧工作不夠紮實、有的扶貧政策落實不夠精準等問題;在汙染防治方面,主要揭示了生態環境保護協同機制不夠健全、長江經濟帶開發管控不夠到位等問題。

四、更加註重維護人民群眾利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方面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行一系列重大舉措。為保障這些重大民生政策措施落地見效,一年來,審計工作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圍繞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聯繫最緊密的土地、醫療、住房、養老、薪酬發放、去產能安置、鄉村振興、扶貧等問題,不斷加大審計力度,及時揭示政策落實、資金使用、項目運營等方面存在的普遍性、傾向性問題,切實促進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如在鄉村振興相關資金審計中,揭示了土地承包經營權證頒證率不高的問題;在醫保基金審計中,揭示了部分困難群體未享受新農合政策補貼的問題;在結構調整專項資金審計中,揭示了一些地方未及時向去產能安置職工發放獎補資金的問題;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審計中,揭示了部分保障性住房空置的問題。同時,審計通過督促整改,積極推動為3萬多名農民工追回欠薪5.94億元、追責問責180多人,有力促進了惠民富民政策落地生根、發揮實效,有效發揮了審計在促進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的作用。

五、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鞏固壓倒性態勢、奪取壓倒性勝利的決心必須堅如磐石。一年來,審計始終將打擊犯罪、懲治腐敗作為一項重要職責,注重充分發揮專業性強、涉及面廣、反應快速等優勢,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靶向發力,加強對公共權力運行、公共資金使用、公共資源交易、公共資產運營、公共工程建設的審計監督,對重大違紀違法問題扭住不放、一追到底,及時移送有關部門處理。報告反映,各項審計中共發現並移送重大問題線索300多起,涉及公職人員500多人,涉及損失浪費340多億元,並深入分析了上述問題線索的特點及多發領域:一是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微腐敗”,二是涉眾類金融亂象,三是涉稅違法問題,四是國企國資管理中濫用職權違規操作等,有利於推動有關部門和地方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從源頭上剷除問題滋生的土壤。

六、著力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隨著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全面深化,一些涉及深層次利益格局調整和制度體系變革的問題逐漸浮出水面,改革的複雜性、敏感性、艱鉅性更加突出。從審計情況看,對照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財政資金提質增效尚有較大空間,一些基礎性關鍵領域改革還需加快推進,重大任務相關配套措施還需健全完善,正向激勵、容錯糾錯和約束管控等機制還需同步發力,亟待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完善各領域政策措施和制度規則,在改革舉措落地見效上下更大功夫。為此,報告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既堅持全面揭示問題,更注重把立足當前與著眼長遠結合起來,把促進治標與推動治本結合起來,把揭示微觀問題與服務宏觀決策結合起來,深入分析問題背後的體制障礙、機制缺陷、制度漏洞並提出了審計建議。與往年相比,今年報告不再侷限於財稅體制改革等個別領域,而是堅持宏觀視野和全局觀念,結合審計情況,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對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夯實基礎推動高質量發展、完善打好三大攻堅戰相關措施、健全激勵幹事創業的配套制度等涉及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工作,提出了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議,著力推動完善制度機制和全面深化改革,較好地發揮了審計建設性作用。

總的看,今年的報告有增量、有改進、有亮點、有新意,評價積極客觀,問題實事求是,充分體現了有關部門和地方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的新氣象、新作為。下一步,審計機關將認真督促報告中反映問題的整改,並在年底前公告全面整改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