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山東結婚市貼“青龍帖”?竟然與乾隆風流韻事有關!

在山東一些農村,尤其是泰安、濟寧、菏澤等魯中南一帶的農村,結婚時有貼青龍的風俗,就是用紅紙寫上“青龍”二字,然後將其貼在迎親道路兩旁的樹上、線杆上、石磨及石碾等物上,你知道這有什麼說法嗎?

事實上,這一做法起源於孔孟之鄉——山東濟寧地區。在古城濟寧兗州,結婚時有貼青龍的民俗,也就是在結婚的頭一天晚上,喜主在大門兩邊的門垛子下面,各貼一張用大紅紙寫的“青龍”二字。據說這個民俗最早是在如今的興隆鎮興起來的,而且其來歷還與清朝的“風流天子”乾隆皇帝有關。

漲知識:山東結婚市貼“青龍帖”?竟然與乾隆風流韻事有關!

乾隆出巡遇怪事

說的是有一年,皇帝微服出巡。當乾隆一行人經過兗州地面時,雖然在泗河北岸遇到了大雨,卻絲毫沒有影響他們前行趕路,當渡過泗河,來到現在興隆鎮的“晾衣井”村,乾隆皇帝下令歇息。據說,”晾衣井”這一村名,也正是因乾隆皇帝曾在該村頭的井臺上晾過被雨水淋溼的龍袍而得名的。

乾隆擺駕大施村紮營安歇後。由於當時清朝有上早朝的朝規,所以第二天,天不亮乾隆就起來了。乾隆起床後,又不上早朝,也沒有多少奏摺可批,閒著沒事幹,就與出巡侍臣——《四庫全書》的主編紀昀(紀曉嵐)一起吟詩作對。君臣二人你有來言,我有去語,一問一答,正義對的高興的時候,隱隱約約地聽見遠處傳來陣陣迎親的鼓樂聲。當時乾隆就想,不對呀,按皇曆今天可是個不宜婚娶的兇惡日子,怎麼還有迎親的呢?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乾隆皇帝和紀曉嵐兩人著便裝離開行營,迎著迎親鼓樂的方向走去。

漲知識:山東結婚市貼“青龍帖”?竟然與乾隆風流韻事有關!

乾隆斬殺“五鬼”,救新郎新娘

乾隆和紀曉嵐兩人摸出村後,功夫不大就看見過來一隊抬著花轎,吹吹打打的迎親隊伍。君臣二人往旁邊一閃,讓過迎親的隊伍後,突然發現轎子後頭跟著五個身穿白大褂、頭戴孝帽子、手拿哭喪棒的人。這下乾隆爺來氣了,心想,人家迎親是大喜事,你們幾個身穿孝服跟在後面幹啥呀,這不是娶媳婦打幡—跟著瞎湊熱鬧嘛!一準不是什麼好東西,看朕的傢伙吧,順手就把手中的扇子對著那五個穿校服的人扔了過去,那五個身穿孝服的傢伙立馬全都不見了。

漲知識:山東結婚市貼“青龍帖”?竟然與乾隆風流韻事有關!

紀曉嵐上前幫乾隆皇帝找回御扇,邊遞御扇邊小聲請旨問下一步怎麼辦。乾隆用手一指已走遠的送親隊伍說,跟上他們,看看還會出什麼么蛾子事,也順便打聽一下,究竟是哪個不著調的風水先生給這家喜主看的日子。

漲知識:山東結婚市貼“青龍帖”?竟然與乾隆風流韻事有關!

君臣二人尾隨著送親的隊伍往前走,一直跟到鄰村娶媳婦人家的門前。這時,乾隆也感到有些累了,見大門旁

邊有個高馬紮,一屁股就座了上去。紀曉嵐站在一旁侍駕,兩個人誰也不說話,靜觀事態發展,一直等到天光大亮,一對新人都拜完天地,禮成人了洞房,也沒有發生什麼么蛾子事。乾隆皇帝覺得再待下去也沒什麼意思了,就起身想走。沒想到這時婚慶管事的陪著喜主來到他跟前,恭請他和紀曉嵐兩人進家赴宴喝喜酒,而且把他們君臣二人安排在了首席,並由主人親自作陪。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乾隆反被“算計”

漲知識:山東結婚市貼“青龍帖”?竟然與乾隆風流韻事有關!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後,乾隆皇帝起身再次向主人道喜,並將御扇送給主人,作為一對新人的新婚賀禮,然後詢問主人是找的哪位風水先生給看的吉日。主人起身回答,不瞞您說,找的這個看吉日的先生,可是個風水大家,神機妙算,號稱小諸葛。雖然按皇曆今天確實是個不宜婚娶的兇惡日子,可小諸葛卻說,對別人家婚娶的確是個凶日,可對俺家來說卻是個上上等的吉日,好的沒法再好了。別看今日結婚,有五鬼攪亂,但小諸葛算定了,俺家有青龍佑護,一路護送親自把門,不但能夠確保婚禮平安無事,還能保佑俺今後福星高照,逢凶化吉,日子紅紅火火,人財兩旺。

乾隆皇帝聽後心說雖然心裡感到挺彆扭的,但由於沒有亮明身份,況且今天是人家的大喜日子,又是在喜宴上,所以也不便發作,只是暗暗感嘆民間真是有高人呀。

漲知識:山東結婚市貼“青龍帖”?竟然與乾隆風流韻事有關!

事後有明眼人認出來,那家喜主收到的摺扇賀禮,竟然是當朝皇帝乾隆爺的御扇,這下才明白了凶日為什麼能夠轉化成吉日的緣由。於是,有些當地人家,家中再有孩子結婚時,為沽借皇帝真龍天子的龍氣,就在結婚的頭一天晚上,在自家大門兩邊的門垛子下頭,各貼一張用大紅紙寫的“青龍”二字,這一做法逐漸演變成為當地的民俗。後來又發展到撒青龍,即在迎親回來的路上,路過河橋、涵洞,村莊、樹林、巨石、高大建築物以及路口時,由坐在頭車即開道車上的未婚男子,撒上三兩張寫有青龍字樣的小紅紙條。

沒想到最後在魯中南地區流傳開來,婚時無論是貼青龍,還是撒青龍,其實也算不上是什麼迷信,只不過是人們祈求平安和吉祥的一種表達方式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