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你年初定下的計劃啟動了麼???

什麼?2018年已經過了1/4,你年初定下的計劃啟動了麼???

拖延症,對於現代的我們一點都不陌生,它甚至從學生時代就根植於很多人的身上了。

“下學期一定好好學習。”

“這次考完一定把不會都題目都弄懂。”

“吃完這一頓再開始減肥。”

“等夏天來了再開始做瑜伽。”

“不著急的工作等領導問了再說”。

……

就連一代文豪胡適也深受拖延症的困擾:

7月4日新開這本日記,也為了督促自己下個學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讀完手邊的莎士比亞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7月15日 打牌。

7月16日 胡適之啊胡適之!你怎麼能如此墮落!先前訂下的學習計劃你都忘了嗎?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7月18日 打牌。

——《胡適留學日記》

什麼?2018年已經過了1/4,你年初定下的計劃啟動了麼???

我曾親眼目睹表妹的拖延症症狀。

不誇張地說,只要沾上手機、電腦、電視、沙發、床,她基本就“廢了”。

我問:“你一整天都沒有什麼事,為什麼不早一點準備好?”

她說:“我遲到太多次,朋友都習慣啦!而且誰說我沒事做的,我其實也沒那麼清閒,我有好幾篇稿子沒寫,但是我有拖延症嘛,截稿日到了再說吧!

的確,比起冗雜繁瑣的工作和正事,眼前的娛樂活動更能讓我們放鬆,更能滿足我們的心理狀態。可是然後呢?拖到最後火急火燎地完成任務,還會影響質量,長久下來養成這樣的習慣,真的得不償失。你在耽誤自己的時間的同時,也是在耽誤其他人的時間。

什麼?2018年已經過了1/4,你年初定下的計劃啟動了麼???

那些你拖延的事,最後會有人幫你處理嗎?

——沒有,大部分依然是需要我們自己完成,很小一部分需要其他人幫助。而這種時候的幫助,只會讓你在別人心裡增加“懶惰”、“沒有責任心”、“不靠譜”的印象。

有一回我去公司人事小姑娘的辦公室交表格,看到她忙得焦頭爛額,我一問,她在幫公司幾個新同事辦手續。社保、公積金、戶口都是她幫著處理,這些事看起來只需要走流程,操作時卻非常磨人。

她告訴我:“雖然我不著急,但是新同事著急,早點辦好大家都輕鬆,也省的夜長夢多,我總是惦記。

自那之後,我對這個年紀輕輕的小女孩刮目相看,也在後來的接觸中發現她不僅辦事效率高,而且非常有條理。領導對她也十分賞識。

不止在工作方面,生活中她也是一個雷厲風行、說到做到的人。

有一陣子她月經不調,還伴隨著不定期的痛經,幾個有經驗的大姐都安慰她:“你年紀這麼小不會是大問題,哪個女人沒有一點這方面的問題呢,你痛經不嚴重,平時注意喝熱水就行。”

也是這一次的事件,讓我意識到執行力的重要性。我們不僅需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更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而拖延,本身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

拖延症,伴隨著自責、負罪感、自我否定等情緒,長期聽之任之會造成心理上的疾病。

什麼?2018年已經過了1/4,你年初定下的計劃啟動了麼???

首先是要有一個目標。就本質而言,拖延只是一種選擇,所以不應該把「消除拖延」設定為唯一的可能目標,如果條件允許,「接納拖延」同樣可以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少從心理診斷上來看是健康的。

但是,幾乎所有受拖延困擾的人,都絕不願意承認第二種可能性。

這是最要命的一點。

每個「拖延症」患者都會聲稱:他/她自己是特別想積極高效的,想幹活,所以無論如何,拜託,還是想實現第一個目標。而事實上,如果他真的只想積極高效,想幹活,有那麼純粹的話,他也就不會拖延了。

所以他一定同時也想逃避,沒跑兒。

這就會導致很多看似荒謬不可解的心理現象:我想學習,但又不想。我不知道是不是很多拖延者為了解決「又想又不想」這一組矛盾,他們找到了另一種說法:我是很想,但是不能,沒辦法!——我想學習,但不能!我沒辦法學習,因為我做不到!

如果你還要追問:為什麼做不到?——因為我有拖延症啊!

顛撲不破的邏輯。這就如同:我挺想出門鍛鍊的,可就是不能。為什麼不能呢——因為我缺少鍛鍊!

現在你知道為什麼這個問題要命了吧。

如果能解決這個問題——我是指,拖延者承認並沒有什麼先天缺陷或者惡靈附體,才導致自己「不能」做事,相反,只不過是難以忍受做這件事的痛苦而已,那麼剩下的事情就是選擇忍受還是不忍受了。

如果打定主意,選擇去忍受這種痛苦呢?

那後面的工作並不難,隨便選擇一種戰拖技巧,下決心執行它。戰拖會、番茄法、GTD,還有各種豐富的時間管理技巧,任何一種方法都不乏成功的先例。只看你有多大的決心去承擔它們背後的痛苦而已。

但我最後還是要說:一切方法都取決於你是否真正下定了決心。對於心意堅決之人,再普通的方法也可以是有效的;而對於那些貌似很想改變,實際對於忍受痛苦還心存猶豫的人(很大一部分拖延者屬於這種),再好的方法最後也逃不過淺嘗輒止,輕易否定的結局。對於這類人群,我覺得通過心理諮詢去澄清自己的內在動機,還是非常必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