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愈力我們的天然恢復系統

自然醫學——以自然之法、自然生活習慣,醫自然之身。

順應大自然法則,根據自然醫學,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綠色的環境、均衡的食物、適量的運動、充足的睡眠、愉悅的心情”這五大健康要素,並在全世界範圍內推廣。

據調查瞭解,80%以上的百歲老人年輕時從未求醫問藥,有些百歲老人至今也未看過病。他們的身體對於疾病有著較強的自愈能力。這與自然醫學關於“治未病,並幫助身體提高自愈力,讓身體的自愈力去修復自己”的核心原則完全一致。

巴馬百歲老人生活的自然環境優良、食物結構均衡,大多都是體力勞動者,堅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並且性情開朗豁達。這些自然的長壽的因素與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健康的五大要素,都有著直接的關聯與吻合。

▽綠色的環境

在五大要素中環境排在第一位,自然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人的壽命的長短。

綜合古今研究情況,綠色的環境大致應具備以下幾點,即潔淨而充足的水源,新鮮的空氣,充沛的陽光,良好的植被等。這個適宜的自然環境,不僅應滿足人類基本的物質生活需求,還要適應人類特殊的心理需求。自古僧侶皇族的廟宇行宮,多建築在高山、多林木的空氣清幽、水源優良地區。這說明自然環境,對養生是非常重要的。

▽均衡的食物:

膳食則是人體所必需的營養來源。

現代生活水平的提到,毫不節制的飲食方式,導致了各種慢性疾病的爆發。所以,膳食合理,杜絕“富貴病”也被列為人體保健的重中之重。

在巴馬,的歲老人,飲食以玉米粗糧、蔬菜為主,適當吃些魚肉。這樣的飲食結構,既保證了身體的營養需求,又遠離了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膽固醇等疾病的侵擾。

適量的運動:

堅持適量運動,使生命充滿活力。

全國範圍內所有的百歲老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勤勞愛動。他們絕大部分是體力勞動者,一輩子勞作,練就了一付好身板。一些從事腦力勞動的百歲老人,也都是喜愛運動。

▽充足的睡眠:

老子講“一陰一陽謂之道”。

通俗來講,睡覺是人修養生息、養精蓄銳的過程,是收藏、吸收能量的過程;白天工作、學習則是釋放能量的過程。陰陽各半,缺一不可。生活壓力的增大,讓你的生活失去了節奏,生物鐘也永遠“找不到北”,如此一來,身體的各個機能都會出現問題。比如,睡眠時間固定,不要忽早忽晚,讓生物鐘可以踩著“點兒”,身體按照自己的時間去工作,這也是提高自愈能力的有效方式。懂得睡覺的人,也可以讓自己越來越年輕,越來越健康,越來越有活力。

愉悅的心情:

養生首先要保持人體自身的和諧

健康不僅表現在理想的軀體,而且還要有良好的精神、情緒和心智狀態。在診療疾病時,也不僅僅是就事論事地解決軀體的症狀,還要考慮精神情緒、心智水平等方面的因素。中國戰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說:“養生之道在人不在天。”——人體自身的和諧莫過於和諧的心境,就是自然醫學所說良好的精神、情緒和心智狀態。我們認為,良好的心境既與外界的影響有關,但更重要的是靠自己的修煉養成,心態平和,遇事不驚,處事泰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