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身體自愈的潛能

1.1 養生無小事——從古人的枕頭說起

古人總是讓自己的腳暖和一點(多用熱水泡腳比吃什麼補藥都強),而頭保持冷一點。這樣就很輕鬆地使腳部的壓力大於頭部,淋巴循環更好,免疫的平衡也就更好了,生病的概率就大大降低。真是太有智慧了!

話說前幾天,有一個同事跑來問我:“程老師,落枕了怎麼辦呀?”

我告訴他,落枕一般都是睡的姿勢不對,加上受點寒,就容易落枕。然後,我按壓他同側的“肩井”穴(哪邊落枕按壓哪邊),大約兩三分鐘後,手一鬆,他的脖子就可以自由轉動了。他很吃驚:這麼簡單?

然後他告訴我,他用的枕頭是如何之好,沒想到還會出落枕的麻煩。

原來他以前是在一家專門賣枕頭的公司工作,一直用的就是最好的那種遠紅外的,還可以發熱的枕頭。

我一聽完就問他:“你是不是經常感冒啊什麼的,總之小毛病不少?”他很驚訝:“程老師,真神了,你怎麼知道的?”

其實很簡單:大家在博物館、文物商店看過出土的枕頭,不是石頭的就是玉的、瓷的或者竹子編的,多硌呀!而且都是冰涼的,就沒一個看著能睡舒服的,連棉製的都沒有。哪像現代人這麼講究,只要能想得到的花樣,都被加諸到了枕頭上:加熱的、遠紅外的,填充茶葉、藥材的,還有記憶棉、乳膠等各種材質的......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為什麼呢?是古人不喜歡舒服,一定要苦心志、勞體膚?錦衣玉食,古已有之,何苦在枕頭上和自己如此過不去,連一個舒服枕頭都看不到呢?

其實,這正是古人的大智慧所在!

現在的人,一談到健康,往往離不開免疫。所以很多人一聽到免疫就頭疼,老生常談,太煩!不過免疫確實對人的健康很重要。和其他重要的身體指標一樣,免疫力太高了不好,太低了也不行。免疫高了,人要過敏,要得免疫系統疾病(哮喘、紅斑狼瘡、風溼性疾病等);免疫低了,人更要生病了,感冒發燒還是小事,連愛滋病、腫瘤(癌症)都和免疫的缺陷有關。

人體免疫最外在的防線就是皮膚。所以我在不同的場合都會對大家說:皮膚好就是身體好;年齡越大越要“臭美”;皮膚是內臟的一面鏡子,皮膚有多好,血管就有多好,內臟就有多好……話雖沒那麼嚴謹,卻有一定依據。

人體免疫器官有胸腺、淋巴結等,分佈在人體的淋巴循環系統中。淋巴循環是人體除了血液循環以外最重要的循環體系之一,是決定免疫功能正常與否的重要因素。

淋巴循環和血液循環不一樣,血液循環是以心臟為循環的中心,血液從心臟泵到全身,再回到心臟,完成其循環;淋巴循環則是從腳打到頭的。美國有位科學家曾做過一個了不起的發明:把奶嘴剪開一個小孔,連接一根管子;管子的另一頭接著一個泵。在奶嘴放入嘴裡時,便往外抽空氣,使嘴裡形成負壓,腳部的壓力大於頭部。這樣,淋巴循環便得到了改善,人體生病的概率也隨之大為降低。

同樣的道理,古人用的這些不舒服的枕頭,也能達到平衡免疫的作用。

古人老是說,師法自然,天人合一。一座大山,是山腳的壓力大還是山頂的壓力大?山腳!對不對?山頂冷還是山腳冷?山頂!所以,古人總是讓自己的腳暖和一點(多用熱水泡腳比吃什麼補藥都強),而頭保持冷一點。這樣就很輕鬆地使腳部的壓力大於頭部,淋巴循環更順暢,人體的免疫能力更好,生病的概率自然也就大大降低。真是太有智慧了!

更何況,現代很多頸椎還有腰椎的問題,其實和睡覺也有很大的關聯,也就是和枕頭關係很大,後面再和大家慢慢聊。

有時候朋友誇我:聽你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要說:養生無小事,人生小小的改變,就能促成生命質量長足的飛躍。一堂健康課,多讀十年書(多活個十年,多好)!誠所願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