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找房遇到的陷阱

喜欢东跑西跑,所以自然找过很多次房子。

久而久之,就有了很多的经验。

大学刚刚毕业的时候,先托熟人,在另一所学校的女生宿舍内找了个床位。找熟人,算是第一种找房子的方式。一年以后,学校严格了规定,所以要搬出来住。然后,在学校附近挨家地问,有没有房子,几天下来就找到了间无比潮湿价钱也不算便宜的房子。这算是第二种方式:挨家打听。挨家打听相比前一种已经提高了一点点效率,适宜定点快速找房,可质量价钱都完全没保证。

那些年找房遇到的陷阱

刚到北京的时候,先也是按照这种方法进行,在单位的附近找了间房救急,那七平米不到的小房子处于荒郊野外,当然冬天也没有暖气。稍稍安顿下来我就开始了大规模找房。

先是贴过自制广告。自己打印了一大堆纸条,放一瓶胶水在包里,到所在报社附近转悠,到处找车站,小区大门,电线杆,只要没人注意,就拿出脱水飞快地抹抹,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张贴上去。没有效果。

那些年找房遇到的陷阱

那些年找房遇到的陷阱

然后就去找中介。那时老听说中介骗子很多,所以在报纸上看了个广告,说有家中介只是每人收50元的信息费,只是长期提供信息给你,不再收取中介费。这自然是个圈套,我还是忍不住去上了一当。果然我交了钱却没得到过一条真正的信息。

报社看到我焦头烂额的样子,最后特批我在报纸上免费登一次广告。

广告的是这样的:西小姐欲租东南一居,免中介,传呼XXXXXXX。

这样写是有经验的前辈教的,据介绍,这样又可信,又能避免麻烦。

果然广告的效果很好。第二天一早就开始接到传呼。

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说,他妹妹的一个房子如何如何,可以租其中一间给我。我说,你是中介吗?他说不是,叫我不要误会。我说你妹妹是一个人吗,一个人的话可以合住。过一会儿,他又来电话说,妹妹还有一个儿子。我说,哦,一个小孩也没关系,多大了?他说,妹妹的儿子二十多岁。我这才明白,这个人原来他也并不认识他的“妹妹”。

有一间房子我是去看了的。年轻妈妈带着儿子住着城东的一室一厅的房子,但儿子要到城西去念重点小学,所以妈妈在城西租了间地下室,带着儿子住。只有星期天才会回到城东的家,所以妈妈想把客厅租给我。我同情这对母子,但也只好拒绝。

后来还通过一个电话,对方也是说带一把牙刷就可以去住。对方是一对老夫妇,孩子出国了,很孤独,说我可以去住他们孩子的房间,要求是每天早点回去。我考虑了半天,还是拒绝了他们。我知道他们是需要一个孩子在家里活动,但我对父母都不耐烦,一个人到处跑,哪里负得起另一份责任。

但这一个电话,倒是提醒我该回家了。后来我就回了成都,不用再找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