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駐村第一書記萬叢:我的職責就是為群眾辦實事

“這路,咱今年一定修......”大雨剛停,正在淅川縣盛灣鎮土地嶺村查看“災情”的駐村第一書記萬叢笑著對一旁正端碗吃飯的貧困戶楊豐敏說。

“你可是又給大夥辦了一件好事兒。天都晚了,走,上我家吃飯,你嫂子烙了你最愛吃的韭菜盒子......”楊豐敏放下碗,一把拉過萬叢的手就往家拽。

土地嶺村位於伏牛山腹地,地理位置偏遠,交通閉塞,土地瘠薄,生產生活條件極為落後,全村共有24個村民小組,644戶2335人,貧困戶81戶251人。以往,村裡無集體經濟,村民全靠種莊稼、外出務工貼補家用。部分村民存在等、靠、要思想,被上級組織定為“軟弱渙散”村。

32歲的萬叢自2017年3月被派往土地嶺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後,一邊狠抓黨建,定期組織召開民主生活會,有效提升班子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一邊積極發展扶貧產業,帶富群眾。結合當地氣候、土壤、陽光等自然條件,萬叢和村幹部經過多次外出考察,決定在村裡嘗試種植軟籽石榴,並在林下套種大葉蒲公英。

苗從哪來?種植收益怎麼樣?產出後怎麼賣?萬叢和村幹部多次入戶進行宣傳講解,給群眾算經濟賬。“每畝種植90株石榴苗,到達盛果期後每株至少產石榴40斤,按每斤8元算,畝產值在2.5萬元左右,收益很不錯。”賬算清楚了,大家的後顧之憂沒有了,積極性自然也就提高了。

為使產業穩步走上正軌,萬叢還利用第一書記10萬元項目資金,引導村民成立了土地嶺村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50餘戶貧困戶參與其中。目前,全村發展軟籽石榴和大葉蒲公英150多畝。

“萬書記可不僅僅帶領大夥種石榴,來村裡一年多,為村民做了可多實事嘞!”說到萬叢的駐村工作,土地嶺村村委會主任景淅偉豎起了大拇指。

村裡沒有體育設施,萬叢協調縣體育中心爭取健身器材7萬元左右,自掏腰包請技術人員來安裝;為改善村裡人居環境,提升村民戶容戶貌,萬叢通過民政局爭取近萬元的米、面等日用品,用來獎勵先進貧困戶。

土地嶺村目前還有9個村民小組存在吃水困難,12個村民小組不通水泥路。萬叢和村幹部奔波於水利、交通、扶貧等部門,通過多方努力,爭取項目資金近百萬元,即將解決4個村民小組吃水問題,打通村部到5個村民小組的3公里硬化路面。同時,又協調資金10萬元,對過去已經報廢的安全飲水工程進行改造性施工,使7個村民小組吃水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組織委派我為土地嶺村第一書記,我就要儘自己最大的能力改善百姓生活,儘量多做實事、好事。下一步土地嶺村將在招商引資上下大功夫,發展特色農業,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助力脫貧攻堅。”萬叢說。

(房松玉 王鴻昌 楊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