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第一書記”張宇航:籌措600多萬修路,幫村民“智富”種出青島首個“艾草村”!

臨近端午,平度市田莊鎮南肖家莊村近百畝艾草進入收穫期。全村村民正式由堅守數百年的傳統種植方式轉型步入高效農業模式。

小村莊發生的變化得益於駐村“第一書記”張宇航的擔當。今日,記者採訪瞭解到,駐村第一書記將幫扶重點放在“扶智”上,近兩年先後籌措600多萬元幫扶資金,不僅為村莊修路、裝路燈,讓落後村莊變成了美麗鄉村,還引進艾草特色種植產業幫村民“智富”。

根據規劃,今後幾年種植面積達到5000畝,這裡將成為青島首個艾草特色村鎮和傳統中醫藥文化傳承地,讓這裡的村民靠著小小艾草過上幸福日子。

籌措600萬資金幫扶落後村莊

“你們快來看看,現在俺們村環境可好了。以前坎坷不平的泥路也修成了公路,街道裝上路燈,村裡變亮了,連民房也畫上了傳統畫成了風景線。”南肖家莊村村民說起村裡的變化如數家珍。

2017年9月,作為市派駐村第一書記,張宇航來到了青島西北地區最偏遠的平度市田莊鎮南肖家莊村。進村之初,給他最深刻的就是白天一腳泥,晚上兩眼黑,村裡祖輩靠傳統種植生活,村經濟十分薄弱。眼前的一切讓軍人出身的張宇航感到很傷感。看著670多名村民期盼的眼神,這份傷感立即轉化成了一種擔當,讓張宇航感到了肩上的重擔。於是,讓小村莊變模樣的決心湧上心頭。

駐村“第一書記”張宇航:籌措600多萬修路,幫村民“智富”種出青島首個“艾草村”!

張宇航(右)和南肖家莊村書記肖丕友在村委門前合影

張宇航介紹,南肖家村基礎設施落後,特別是村裡沒有像樣的休閒娛樂場所,晚上和農閒時村民們無處可去,甚至滋生了賭博等不良現象。為此,張宇航邀請山東省規劃設計院對南肖家村進行整體規劃,形成了“一心”“二軸”“三點”“四片區”總體發展方向。先後籌措投資200多萬元,重修了600米長的村外排水溝;為村裡兩條主要街道鋪設了瀝青路面,設立了村碑、安裝了30盞路燈;並改善了鎮中心幼兒園辦園條件;為田莊鎮中小學協調了價值15萬元的球類運動器材。

駐村“第一書記”張宇航:籌措600多萬修路,幫村民“智富”種出青島首個“艾草村”!

張宇航(左)籌措資金為村裡建起文化廣場

“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就籌措了600多萬幫扶資金,讓原來落後破舊小村莊變了模樣。”南肖家莊村黨支部書記肖丕友介紹,駐村第一書記進村後,用籌措來的資金,重新改善了村委辦公條件,建起了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圖書閱覽室和文體活動廣場,配備各型運動器械、電腦、多功能電教投影等。文化中心的建成,為忙碌了一天的村民提供了晚上聚集,聊天、健身、跳舞的場所,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最重要的是引進艾草特色種植產業,將幫村民徹底“智富”。

引進艾草種植幫村民“智富”

“南肖家村人均耕地2.4畝,村民經濟來源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賴傳統作物種植,收入很低。村裡沒有集體資源,增收乏力,必須通過發展產業來增強村莊自身 ‘造血’功能。”張宇航說,經過反覆研究,決定從土地上做文章,引進和種植高收益經濟作物。根據村莊所處的經緯度和農作物種植的發展態勢,經過市場調研和土壤檢測,先後兩次赴河南南陽艾草基地考察調研,最後決定要發展艾草產業,並確定了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

駐村“第一書記”張宇航:籌措600多萬修路,幫村民“智富”種出青島首個“艾草村”!

第一書記張宇航(中)在艾草基地查看情況

2017年下半年,通過廣泛發動和反覆做工作,首批 40畝土地開展了試種艾草“宛艾5號”。當年試種成功後,張宇航又四處奔波,建起了一條艾草加工生產線。新型種植模式,讓南肖家村莊村民看到了希望,大家紛紛找到村委要求加入其中。張宇航說,種植艾草管理粗放,全年可收割3茬,而且比傳統的小麥玉米收益高出了好幾倍。今年南肖家莊村艾草種植面積已達近百畝,提取艾草身上的各種原材料供不應求,外地許多生產企業紛紛趕到村莊提前要貨。明後年面積將擴大到5000畝左右。以肖家莊為中心的艾草種植基地,也將輻射到周邊村鎮。

駐村“第一書記”張宇航:籌措600多萬修路,幫村民“智富”種出青島首個“艾草村”!

第一書記張宇航(中)在艾草基地查看情況

據介紹,現在南肖家村成立了艾草專業合作社,還進入了公司化運營,村裡的艾草文化體驗館成了外地人參觀學習的地方,10多個艾草產品也遠銷國外。目前,南肖家莊村已形成農戶通過種植增收、村集體通過合作社管理和收購增收、公司加工銷售增收的三方共贏產業鏈格局。下一步,除了推動光伏發電項目儘早落地,還將推進其它艾草加工設備快速進廠,年底力爭生產出標有南肖家村地標的產品,用於體驗和銷售,形成艾草加工、銷售、餐飲、文化旅遊及健康養老等一體化全鏈條的艾草特色村鎮。


來源 | 青島早報記者 康曉歡 通訊員 孫科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