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裡圈出三萬畝私家湖!13年違建背後是誰尸位素餐?

八百里洞庭碧波盪漾,但寬敞的湖面上卻橫著一道長達17公里的“水上長城”,硬圈出了一片面積近3萬畝的“私人湖泊”。近日,這顆存在於“長江之腎”中多年的頑固“結石”,隨著生態環境部專項督察而公之於眾,引發輿論熱議。

洞庭湖裡圈出三萬畝私家湖!13年違建背後是誰尸位素餐?

夏順安建造的矮圍一角(5月10日無人機航拍)。新華社發(張笑宇 攝)

國家溼地出現“私人湖泊”,怎麼想都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據說,自從圍堰建起來後,老闆在這“獨立王國”中種樹、養魚,還搞起了非法採砂,賺得盆滿缽滿;然而,江豚卻漸漸消失,防洪壓力陡然增加。這一嚴重破壞環境的違法行為,為何竟在光天化日之下持續了十餘年之久,其間省、市、縣三級政府數次嚴令整改仍巋然不動?箇中原因確實有些複雜。此私人湖橫跨“兩市三縣”,屬於監管相對薄弱的交界地帶;2014年被衛星監測發現時,已呈積重難返之勢;面對數千萬元的拆除費用,違法圈湖者非但不主動拆除,反倒向政府索要拆遷補償,還振振有詞:“我長達13年違法,陸續投入了近2億元,你們怎麼才發現?”

洞庭湖裡圈出三萬畝私家湖!13年違建背後是誰尸位素餐?

老問題久拖不決,就在各方推諉扯皮之時,督察組的介入好似一柄利劍,直接斬斷了這團亂麻。在督察開展後,當地迅速組織多臺工程機械以及大型船舶,表態會在三天之內整改到位。由此可見,問題再複雜再糾結說穿了也不過是個藉口,掩蓋的還是當地執法部門不敢碰硬,想繞著問題走的僥倖心理。比如,監管力量明知眼皮底下有違法行為,不去雷厲風行地制止,反而任由違規主體討價還價;明顯不能過關的整改,卻經“上面”同意,使得基層幹部有理由“反正這是通過了驗收的”。監管力量不動真格,執法力量得過且過,以致問題越拖越大、最終造成對生態環境曠日持久的破壞,這實在值得深思。

環境保護關乎國計民生,是各級政府必須堅定完成的任務之一,但在現實中,往往遇到整改不嚴、徇私包庇等問題。要淘汰一批落後產能,又擔心減少就業,就想著緩一緩;想關停幾家汙染企業,卻害怕少了稅收,就故意放一放;江河湖海汙染需聯合治理,但協調困難、多方掣肘,就暗暗拖一拖……如此種種,說輕點是隻打自己的“小算盤”,說重點就是軟弱無能尸位素餐,不僅損害了規則剛性,還賠上了綠水青山。

洞庭湖裡圈出三萬畝私家湖!13年違建背後是誰尸位素餐?

無論環保整治,還是城市管理,利益瓜葛往往盤根錯節,啃硬骨頭、穿越荊棘道肯定需要勇氣和決心。進還是退?負責還是推諉?管理者應該多想想自己為官一任的初心是什麼、職責是什麼,想清楚了,堂堂洞庭成了“私家湖泊”的鬧劇就不會再發生。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長安觀察出品,首發在今日頭條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