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垃圾分类现状调查

乌鲁木齐垃圾分类现状调查

现状>>>全市34 个小区试点垃圾分类

在东后街一居民小区内,角落里放置了一个智能垃圾房,分为三个窗口:可回收垃圾、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大清早,居民有序地将垃圾扔进垃圾房。

自2013年我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后,该小区被列入34个试点小区。

社区工作人员说,这个垃圾房分类得比较清楚,该小区目前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得比较好。

“我们还通过分类投放可以兑换相应的积分,兑换的积分越多返还给居民的奖励就越多。”该工作人员说。

在体育馆路一居民小区,这里也有一座智能垃圾房,可环卫工人王春琳说,这的垃圾她几乎全部要再次分拣。

“市民还是图方便,很少有细分垃圾的。”王春琳说。

市城管委(行政执法局)市容环卫运行监管中心工程师翟军说,目前来看,居民在家分类垃圾做得并不理想,许多居民觉得分类比较麻烦,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够,这点需要加强。

调查>>>小区、单位垃圾仍被“一锅端”

镜头一

6月20日下午,市民刘女士坐在建国路边的座椅休息,坐在休息椅上的一名女士起身将吃剩的雪糕木棍丢进了不可回收垃圾箱里。

和她同行的男士则认为,分类垃圾箱的标志,应该更清晰、详细一些,让大家了解得更详细才能更好地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镜头二

家住温泉东路一小区的熊珍珍说,2015年她在家中实行垃圾分类,家中常备黑色和紫色两种垃圾袋,她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如饮料瓶、纸张等放入可回收垃圾袋,果皮、烟头等都放入不可回收垃圾袋,废旧电池则单独装。

“小区的垃圾箱并没有回收和不可回收之分。”熊珍珍说,她只能将纸箱、塑料瓶等单独放在垃圾箱旁,会有拾捡者拿走当废品卖。

镜头三

在南湖西路一家机关单位,市民王惠琪在办事大厅办理相关业务。

王惠琪说,大厅里的垃圾桶并不支持垃圾分类,卫生间的大垃圾桶也是一个。如果能在机关单位设置垃圾分类箱,从机关工作人员和办事人员开始推广,对推行垃圾分类也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据悉,乌鲁木齐市自2013年开始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已经投入了5231万元,在34个小区作为试点。今年乌鲁木齐市制定的《乌鲁木齐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明确提到,2020年乌鲁木齐市将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目前正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将持续推进垃圾分类立法工作等,切实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长效管理和制度建设。

探究>>>垃圾分类后最终都去哪里了

市容环卫运行监管中心主任卞小龙说,目前我市垃圾后端处置方式比较单一,具体分“干”“湿”两类。

“湿垃圾”主要为厨余垃圾、果皮等,“干垃圾”即其他垃圾。

“湿垃圾”收集后,统一被运送到餐厨垃圾处理厂,由专业机构进行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通过餐厨废弃物微生物处理生产线,经过餐厨废弃物前处理区、发酵区、液态生产区、固态有机肥生产区等,最终成为可利用的有机肥料。

“干垃圾”则被运到米东固废综合处理厂,有的进行循环再利用,有的进行焚烧,被焚烧的垃圾可以发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