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晚年後悔太子之死,為什麼沒有厚待太子的後人?

星羅棋佈

上來先說點殘酷的,其實漢武帝的太子劉據因“巫蠱之禍”致死的時候,

劉據一脈所餘男丁已經很少很少,只剩下長子劉進的兒子劉病已一人而已,也就是後來的漢宣帝,改名劉詢。

當然,漢武帝對劉病已算不上優待,至於原因主要有三:1、劉據死後,懷疑患上老年痴呆的漢武帝日子也不多了,四年之後他自己也死了;2、不管是被逼也好,怎麼也好,太子劉據的確是起兵反叛了,作為父親他可以為太子建思子宮、思子臺,但作為政治動物他必須讓反叛者付出代價;3、為維護他選的第二個繼承人劉弗陵的接班正統性,他也無法再對劉病已表現出過多的熱情,以免國本不固。

但武帝對劉病已也不算太壞,雖然將襁褓中的他收進監獄,但遺詔中也承認了其宗室身份,沒有趕盡殺絕。

如果能瞭解衛太子劉據自殺身亡背後的真相,更有助於幫我們理解漢武帝對劉據倖存的獨孫劉病已的態度。

公元前91年,漢武帝多病,胡巫們說此病系被宮中之人行巫蠱之術詛咒而致,因此漢武帝責令繡衣使者江充負責將下至宮女、宦官,上至太子、皇后、皇帝本人的居所、辦公場所,刨地三尺全都要翻騰一遍,一定要尋找到蠱物。漢武帝的龍椅下都被挖了一遍,最後在太子劉據的東宮發現了桐質木人。

此時最大的保護傘大將軍舅舅衛青、大表哥霍去病已經去世多年了,劉據極度恐懼之下急忙聯繫武帝,卻音訊全無,懷疑此時父皇要麼是被人控制要麼已經死了,於是矯詔格殺了江充和其同夥韓說,並把那些胡巫集中在上林苑全部燒死,隨後在老媽皇后衛子夫的支持下將宮裡的衛隊、家丁和官獄的囚徒都武裝起來,並徵發長安四市數萬人,以勤王名義起兵了。

在城外甘泉宮養病的漢武帝起初不相信劉據真反了。派使者去打探虛實,這個使者連到長安都沒,就報告說太子真反了。於是漢武帝調動各路大軍以丞相劉屈氂為總司令前去平叛。劉據的烏合之眾幹不過正規軍,雙方會戰五天五夜死傷過萬,大勢已去的劉據只好跑路,逃進河南靈寶深山的農戶中避難

後來休息走漏,被地方官包圍,劉據自吊而死。衛子夫被收了皇后璽印,也自殺身亡。兩位跟隨劉據出逃的皇孫也一同遇害,太子妃史良娣,劉據包括長子劉進在內的三個兒子皆在長安遇害,尚在襁褓中的孫子劉病已成了劉據一脈的獨苗。


劉弗陵無後而崩,霍光等廢掉接班的劉賀,擁立劉病已繼位,史稱漢宣帝。劉病已並沒有追爺爺劉據為帝,還加諡號曰“戾”。什麼叫戾呢?不悔前過曰戾;不思順受曰戾;知過不改曰戾。看來連孫子也認為劉據的確有罪,行為嚴重不妥。

再強調一下,漢武帝悔的是作為長子的劉據之死,這是家事。恨的是作為太子的劉據起兵叛己,這是政治。所以,漢武帝對太子後人既沒有斬草除根,也並不算特意優待。


司馬砸光

本題所說“後悔太子之死以及沒有善待太子後人”之事,皆源自漢武帝晚年的“巫蠱之禍”事件。



提到漢武帝,我們首先會想到“秦皇漢武”這個耳熟能詳的銜接詞,他的確是我國曆史上最傑出的帝王之一。在他統治時期,中國疆域遼闊,國力強盛。他的豐功偉績對西漢王朝發展和中國歷史進程影響極為深遠。


但漢武帝晚年聽信奸佞小人的挑唆,製造“巫蠱之禍”,逼死太子,為其留下了負面的汙點。這其中到底發生過什麼離奇曲折的故事呢?容有書君從頭細細道來:


一、“巫蠱之禍”如何斷送了太子性命?


漢武帝前後共有6個兒子,其中衛皇后所生太子據深得武帝喜歡。因此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就被立為了太子。如果沒有意外,武帝死後由劉據繼位本是毫無疑問的事。


事情轉折於一起“坑爹”事件。衛皇后的姐姐君孺,嫁給丞相公孫賀為妻,生子公孫敬聲。這公孫敬聲依仗自己是皇外甥,膽大妄為,竟敢盜用軍隊用錢1900萬,事發後被捕入獄了。


當時,漢政府正在緝拿一名叫朱世安的逃犯。公孫賀一看,趕緊請求捕拿朱世安,贖他兒子公孫敬聲的罪。


後來,朱世安果然被逮住了。但朱被捕後,就在獄中上書,揭發公孫敬聲跟武帝的女兒陽石公主私通,並且在武帝每天都經過的甘泉宮馳道下埋木偶小人兒詛咒他!武帝派人去一搜還真有!


武帝立即降旨將公孫賀父子連同其全家都處死了,連衛皇后的侄子,大將軍衛青的兒子衛伉以及諸邑公主,陽石公主,都受到牽連而被殺了。



當時,巫蠱術很盛行,一些女巫在宮中往來,有的嬪妃還在宮內埋偶人詛咒嫉妒的人,有人就向武帝告發。漢武帝本來就煩這些,於是將數百名後宮及大臣裡面與“巫蠱”有牽扯的人都問了死罪。


當時有個叫江充的大臣很得漢武帝歡心。史書上記載了這麼一件事:有一次,江充遇見太子據的家人在只准皇帝行走的甘泉宮馳道行走。太子據請求江充別告訴武帝,江充不聽,向武帝報告了。武帝大加讚賞,並且“大加信用,威震京師”。


江充敢得罪太子據,並不是此人真正維護法紀,而是見到“武帝末,衛後寵衰”才敢這樣做的。各位看官明鑑,太子的家人的確是行有錯在先,但這背後使壞的江充明明白白就是個小人啊!


當時,武帝正命江充負責搜查巫蠱。由於得罪了太子,江充怕以後太子繼位對自己不利,就利用搜查巫蠱的機會誣陷太子。說從太子宮中搜出了小銅人兒,去跟武帝報告。


太子據得到消息後,情知自己被誣陷,年輕心急氣盛,又擔心無法辯白了。情急之下,假傳聖旨,發兵捕殺江充,並攻入了丞相府。武帝隨後派人領兵圍捕太子。太子兵敗逃跑,最後自刎而死。衛皇后受兒子牽連也自縊身亡。太子的家人後來也都被漢武帝捕殺了。


漢武帝生性多疑,又有江充在裡面搬弄是非,推波助瀾,致使包括太子在內,前後一萬多人送了命,最後矛盾集中在了武帝繼承人的爭奪上。


二、武帝因何後悔太子之死?


1.其實,漢武帝本來就對大兒子劉據一直寵愛有加。突然遭受喪子之痛,從一個父親的角度考慮,這事兒對他的打擊可想而知。



2.當時太子逃亡之時,壺關縣城曾有個睿智的老人在一些同情太子的大臣運作下,曾給漢武帝寫了一封陳情書,信中說到:


父慈母愛,子孫孝順,這樣和諧美滿的生活才是最理想的狀態。如果父子之間有矛盾,彼此不信任,那也是兩個人的問題。


太子是一朝之本,將來是要繼承江山大業的。他江充只不過是普通人,因為皇上您的恩典才擔以大任。現在倒好,江充陷害太子,還不讓太子給您請安問好。太子擔心江充借公事洩私憤,起兵抓捕他。這也在情理之中啊!況且江充也不是什麼好人,他的黑歷史盡人皆知。現在太子在外逃亡,皇上您不要再聽信小人讒言挑唆父子關係了,把太子找回來吧。


這些話代表了當時朝廷裡相當一批官員的聲音。據說看完壺關三老的陳情書,“天子感寤”。此時,漢武帝應該已被說動了。


3.然而,漢武帝卻沒有聽從壺關三老的勸告去找回太子,而是任由事態惡化,終於逼的太子自殺而亡。


太子自殺後,武帝精神陷入消沉,太子反對黨們卻欣喜若狂,紛紛投入到皇位爭奪戰中。各種博弈,智鬥,陷害,爭相上演,令漢武帝不勝煩擾,也漸漸有些醒悟。加上一個管理劉邦墓園的郎官田千秋又趁機假借仙人託夢為太子申冤。


至此,漢武帝方才徹底明瞭,太子當初正是因為恐慌,害怕被人陷害而不能自辯,才選擇起兵,當初,他們爺倆都受到了矇蔽才釀成了這樣悲劇的後果呀!


想明白了的漢武帝,再聽田千秋一席話,“乃大感寤”,並感嘆“父子之間,人所難言也”。

不久,漢武帝就將江充全族,北地太守全族等衛太子遭難時的有功之臣都殺了個乾淨。還建造了思子宮,歸來望思臺憑弔太子。這些舉動都充分表明晚年的漢武帝在太子之死這件事上的確是後悔了。


三、既然後悔,漢武帝為什沒有厚待太子的後人呢?


1.太子之死,漢武帝雖然有悔過之舉,但他畢竟是一國之君,一言九鼎,他的環境逼迫他,必須忽略懷念,後悔這樣情緒上的小事,首先著眼於皇位承繼這樣的大事。


悲傷肯定會有,但“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悠悠眾人之口必須得堵上;後悔也少不了,可後悔也不能讓人復生。況且,不管起因為何,太子劉據起兵反叛是實,作為父親,他可以懷念兒子,但作為帝王,他必須要讓反叛者付出代價。


2.“巫蠱之禍”發生時,劉據和他的三個兒子皆在長安遇害。尚在襁褓中的孫子劉病已被同情太子的下人秘密養在長安城監獄裡。


漢武帝垂死之際,有方士諫言說,長安城監獄裡有一股神秘的天子氣。漢武帝立即派人前去,下令不分罪責輕重一律處死。等來人到達搜查時,當時負責管理監獄的丙吉以皇曾孫在此拒絕開門。漢武帝聽到後,不僅下令豁免了劉病已,還因此大赦天下。



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此時漢武帝並不知道曾皇孫就在這監獄裡。當他知道了還有一個太子孫尚在人世,作為帝王,他首先得為江山社稷考慮。他得讓大臣們看出他的意圖:


太子的時代已經徹底翻篇過去了,他新立了儲君,不會再扶持太子孫繼承大統了。但作為曾祖父,他頒佈大赦令,給予了曾皇孫應有的親情關照。


3.太子死後,漢武帝選了趙鉤弋夫人之子劉弗陵為皇位繼承人。為了國本穩固,他必須全力維護,不能給任何人以覬覦皇位的可乘之機。


如果對於太子孫過於厚待,難保朝中大臣錯會了皇帝之意,迅速組成一批太子孫黨,他日,誰能保證他們不會擁戴太子孫重登皇位?


那樣一來,必定會引來新一輪皇位相爭的混亂。江山社稷必受影響。為江山穩定考慮,他也就無法再對已故太子之子劉病已表現出過多的熱情了。


通過對漢武帝晚年“巫蠱之禍”事件前因後果的簡要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一代帝王在面對家國矛盾時的高瞻遠矚以及無異於常人的各種情感糾結。


他後悔太子之死,因為他早已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但他不能公開為太子平反並過於厚待太子後人,並非他缺乏認錯的勇氣,而是因為他不光是父親,是曾祖父,更是一國之君,我們當然無法從常人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所作所為。



有書共讀

他後悔太子之死,並沒有認為太子無過錯。

巫蠱之禍的發生,原因就是太子勢力太大,也太囂張了,不能約束自己手下,也不能約束自己的行為,觸怒天顏,讓漢武帝受到威脅,而且感到了不殺了太子就不能心安的地步。

太子的僕人敢駕車在皇帝的御道上行駛,這是什麼性質的事?正常來說,除了皇帝,沒人可以,太子和丞相都不能,太子的僕人居然可以,你說太子呢?

初元二年(前47年)四月,劉驁(漢成帝)被立為太子。青年時的劉驁愛讀經書,喜歡文辭,寬博謹慎。有一次元帝急詔劉驁,他不敢橫越馳道(皇帝專用道路),繞了一圈遲遲才面見元帝,元帝知道了事情始末之後,非常的高興,下令以後太子可以直接穿越馳道。

這才是太子該做的事,安分守己。

劉據被立太子後,不僅結交朝廷官員,那些貴胄和武將他都接觸,並且成為太子黨,

丞相公孫賀也是太子黨,他的兒子是劉據的表哥,他們兩人也是太子的人,大將軍衛青之子衛亢,也是太子表哥,太子黨人,

主要是太子有軍隊,皇后也有衛隊,巫蠱之禍時,先解決太子黨人,然後衛子夫自殺,太子軍隊跟皇帝軍隊在京城打戰五天五夜,實力多大可以知道吧?

漢武帝殺太子,不能說太子沒有錯,漢武帝當然心痛了,畢竟是親兒子,是培養的接班人,但太子絕對也有錯,不知收斂鋒芒,讓自己威脅皇帝了。

太子的後人是跟太子親呢?還是跟漢武帝親呢?顯然是太子吧?你留著這些人,對皇權更是權威,


南朝四百八十寺


人都有做錯事情的時候,可是漢武帝的錯實在大了些。

只是因為自己想長壽百歲,就信任江湖術士;只是因為自己做了夢、得了病,於是派了術士江充去查巫蠱之事,查過來、查過去,硬生生把太子逼反了。

這個老爹腦袋肯定壞了,寧願相信江湖術士,也不願意相信自己的妻子衛子夫和兒子劉據。

既然造反了,那麼就得平叛,太子完全不是正規軍的對手,三下五除二就被收拾了。既然兵敗了,那就沒有活路了!於是太子劉據和母親衛子夫先後自殺。

他人造反,是要滅三族的,太子造反了,也未能免俗。太子的妻妾,還有三子一女全部被殺。只留下一個襁褓中的孩子,就是太子的孫子劉病已(後來改名叫劉詢)。

後來,漢武帝很後悔殺了太子,但對太子之孫,並沒有厚待。為什麼會如此呢?



造反是要付出代價的

從古至今,造反從來都是大罪,要麼成功,要麼死亡。面對太子的造反,漢武帝大開殺戒,殺了太子妻妾和三子一女,不知道漢武帝殺孫子和孫女時有沒有悲傷?殺完後有沒有後悔?

悲傷肯定少不了的,但“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制度在漢武帝這裡執行得足夠徹底,這也是為了堵住泱泱世人之口。

後悔肯定也少不了的,可後悔時,兒子孫子已經在九泉之下了。後悔,也不能讓人復生。

做為太子之孫的劉病已,沒有被武帝殺了,已經是法外開恩了。後來,武帝也把劉病已接到了宮中,延續了太子一脈。

也許在武帝看來,能給太子一脈留個種子,已經是相當厚待了。



太子被殺後,立了新儲

太子造反被殺,勢必要立新儲。為了讓新太子能在上任時更順利些,要掃平一切障礙之物,而太子的後代則有可能成為阻礙之一。

如果對於太子之孫子過於厚待,難保朝中大臣會錯誤解讀皇帝的意圖,錯誤的解讀下,太子之孫就可能吸引一些大臣站隊到這邊,誰能保證他們在後期,不會把皇袍加到太子後代身上?這樣的事情一出現,皇宮就會大亂一片,江山社稷都有可能大受影響。

因此,漢武帝並沒有厚待劉病已,只是把劉病已當成了一個普通的曾孫,沒有給予任何特別的照顧,也沒有給予任何政策上的傾斜。

通過實際行動,武帝讓所有大臣明白,太子這一脈已經翻篇了,再沒有任何機會再衝擊皇帝寶座了。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最後,皇帝的寶座還是落到了太子劉據這唯一的孫子身上了,這就是後來的漢宣帝,算是西漢中期一位非常有為的皇帝,開創了著名的“孝宣之治”




武帝和太子劉據之孫沒有感情

一個皇帝日理萬機,大事無數,做為一代英主的漢武帝更是如此。

除了國事外,武帝在生活中,接觸更多的是自己的孩子,畢竟這是自己的種,血濃於水。此外,武帝和孫子們也會常見面,也會產生隔輩親的感覺。但是,劉病已是武帝的曾孫,一個太小,一個太老,無法產生良好的互動。

另外,曾孫又不是隻有劉病已一個,所以感情比較淡,不被厚待,也是情理之中。



後悔,一般都是做錯事了,所以漢武帝自己意識到了,可是為時已晚。對太子的後人劉詢雖然沒有厚待,但也是召回了宮中,這個曾孫最終成為了一位賢明的皇帝。


藍風破曉

漢武帝雖然後悔太子的死,但並不代表他不介意太子的起兵作亂。

太子劉據,是漢武帝的第一個兒子,從太子小時候,他就對太子傾注了很多的心血,並且在巫蠱之亂髮生之前,他始終是沒有改變過劉據登基為帝這個想法的。


舉個例子,太子劉據曾對漢武帝表示他過,漢武帝的統治方式不夠任德,漢武帝就曾對他說過類似於我把這個國家穩定好了,將來你登基才能盡情去實現你的政治理想。可以看出,漢武帝對於劉據是真的很看重的。

但是,漢武帝晚年沉迷修仙問道,寵信奸臣江充,劉據很厭惡這個江充。江充知道太子登基,自己一定沒有好下場。於是他利用漢武帝對自己的信任,誣陷太子以巫蠱詛咒漢武帝。漢武帝其實最開始是不信的,但是卻傳來太子劉據造反的消息。他以為,自己的兒子真的為了皇位要自己死。


其實劉據也不想起兵,但是江充等人始終攔著不讓他見皇帝,而且他並不認為自己起兵是但自己的父親,他只是為了誅殺奸臣江充。但是,因為種種原因,父子倆一直沒見上一面,也沒有互相解釋過,太子劉據就在絕望中自殺了。

對於漢武帝來說,這場巫蠱之變,至始至終他都沒有直面自己的兒子,聽他講這來龍去脈,兒子就死了。他傷心,懊惱,是因為這是他從小疼到大的,一手培養起來的兒子。所以他建立思子臺,懊悔自己沒有更好的處理這件事,讓兒子白白丟了命。


太子一脈經過巫蠱之亂,只剩下孫子劉病已。而漢武帝已經另立了兒子劉弗陵做儲君,他並且太子劉據也確實結黨有了自己的勢力,才會輕易起兵,所以他沒有特別優待劉病已,也是不想給劉弗陵樹立政治勢力。

但是他也沒有怎麼虐待劉病已,而且沒幾年漢武帝就死了,如果活的久一點,或許對於劉據的這點血脈,他會更優待一些。


小D雜談

漢武帝雄才大略,一生在對匈奴政策上變被動防禦為主動出擊、逐匈奴於漠北,打通西域之路,由此有著名的絲綢之路。令人遺憾的是,漢武帝晚年喪子,成為漢武朝一大敗筆。




漢武帝晚年,太子劉據威脅到了漢武帝至尊無上的皇權,使漢武帝感覺到了威脅,所以任用江充、蘇文等小人,製造“蠱惑”案。漢武帝當時應該也只是想通過“蠱惑”案,打壓打壓太子的人,卻沒有料想,太子被逼,於是子盜父兵,帶兵謀反,殺向甘泉宮,後來兵敗逃亡,被追鋪後畏罪自殺。




太子劉據的兒子在太子謀反失敗後,都死了,只有一個孫子,因為在襁褓中,倖免於世。後來漢武帝大赦天下,唯獨襁褓中的劉病已逃過一劫,後被收系郡國在長安的府邸中臨時設置的官獄裡。

言歸正傳,那麼漢武帝晚年後悔太子之死了,為什麼不厚待太子的後人呢?

第一、漢朝,被呂后專權之後,後來外戚掌權之後,都想專權。到了漢武帝時,先是竇太后專權,後是漢武帝的母親王太后和舅舅田汾想專權。漢武帝深受外戚專權之苦,所以外戚衛氏勢力起來了,而太子劉據性格溫和,漢武帝擔心到劉據掌權時外戚專權,所以想打壓外戚,後來漢武帝處死劉弗陵的生母勾戈夫人可見他的擔心。



第二、太子劉據子盜父兵,謀反已成事實。全國上下都知道太子被逼舉兵謀反,而外戚衛氏和太子劉據,除了在襁褓中的劉病已,基本已被肅清,漢武帝的威脅已解除,對於厚不厚待太子後人,已經於事無補。作為帝王,漢武帝應該沒有原諒太子的謀反,作為父親,他築思子臺表示哀思,以表喪子之痛。

第三、無情最是帝王家,根據人心推測,如果漢武帝厚待太子的後人,每次面對劉病已,作為一個老人,只會令他更加思念太子,令他更加痛心。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當事情已經了結,已成過去。如果厚待劉病已,也勢必讓漢武帝在繼承人的問題更加思念已故太子,難以抉擇,關於是否立劉弗陵只會徒增變數。


司馬PC

漢武帝時期的巫蠱之禍是一次比較嚴重的儲君之爭。衛太子在小人江充的陷害下被迫起兵謀反,最後落得自殺的下場,母親衛子夫也自殺身亡。這個結果在逐漸露出真相後,已經是晚年的漢武帝非常後悔,他建了思子臺,來表達對兒子的思念。不過,漢武帝並沒有厚待太子的孫子,在長安監獄裡的劉病已。為什麼會這樣?

首先,漢武帝開始並不知道有這個孩子的存在。劉病已出生後就生活在宮廷監獄裡,鑑於漢武帝對衛太子開始的憤怒,估計沒人敢告訴他,衛太子還有一個孫子活著。後來,漢武帝確立了劉弗陵做皇位繼承人後,發現宮廷監獄方向有天子氣,就派人去檢查。當時負責宮廷監獄的人是丙吉,他本來就同情衛太子,對衛太子的孫子劉病已很關照,派人伺候他。面對漢武帝派來的人,丙吉堅決不讓他們進去。就在兩相堅持的時候,漢武帝醒悟過來,撤走了檢查的人員,劉病已在丙吉的保護下保住了性命。

其次,漢武帝和歷史上其他優秀的帝王一樣,就是做錯了事,也不願意承認。在他的意識中,帝王是天的兒子,天的兒子怎麼會犯錯誤呢?在繼承人的問題上,漢武帝確實是錯了。但他不會承認,大概他在考慮,如果承認錯誤,皇位由誰繼承?這些問題可能也不允許他承認錯誤。後來,他確立幾歲的小孩子劉弗陵當太子,大概是綜合了全方面考慮的吧。


讀史坊

漢武帝為什麼沒有這樣做,我們得從巫蠱之禍講起。

公元前92年,漢武帝在建章宮看到有一個男子帶著劍闖入了中龍華門,就命人前去抓捕,但這個人棄劍逃脫,漢武帝大怒,將守宮門的人都處死了,對上林苑和長安城進行了搜捕。

當時的丞相叫公孫賀,他的妻子叫衛君孺,是衛子夫的姐姐,公孫賀的兒子叫公孫敬聲,恃寵而驕,還擅自動用了北軍一千九百萬錢,被捕下獄。當時朝廷正在抓捕江洋大盜朱安世,公孫賀向漢武帝請求由他抓捕朱安世,為公孫敬聲贖罪。

朱安世被公孫賀抓獲,他在獄中向漢武帝上書,告發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漢武帝之女),而且還在漢武帝專用的道路上埋下了木偶人,詛咒漢武帝。最後公孫父子,陽石公主,衛子夫之女諸邑公主,衛青長子衛伉全部被殺。

當時長安城有很多巫女,很流行這種木偶人。漢武帝有一次夢見,好幾千個木頭人要襲擊他,睡醒之後,身體感覺到不舒服。漢武帝有個寵臣叫江充,他和太子劉據有矛盾,很擔心漢武帝去世後劉據繼位,會對他不利,於是跟漢武帝說,這是有人行巫蠱之事,以此來害漢武帝,而且還說這個蠱氣就在宮中。

江充就在宮中搜查,最後跟漢武帝說,太子的宮中的木偶人最多,在行巫蠱之事。劉據十分害怕,就問老師石德怎麼辦,你現在想去解釋也沒有辦法了,不如假傳聖旨將江充和他的黨羽抓了,你想一想秦朝太子扶蘇的事情。

劉據覺得這樣做不好,不如去甘泉宮請罪,可能會沒事,但是江充顯然是不會讓他見到漢武帝的,劉據沒辦法,只能按石德說的事情去做。

劉據派門客假冒皇帝的使者,將江充逮捕起來,最後將江充斬殺。劉據進入了未央宮長秋門,然後從武器為拿出武器,又調發了長樂宮的兵卒,劉據假詔發佈了很多的命令。

還武裝了長安城幾萬人與丞相劉屈氂的部隊交戰,最後劉據兵敗,逃出了長安城。漢武帝十分的憤怒,壺關三老令孤茂上書給漢武帝,漢武帝聽了之後大為感動,醒悟了,但沒有公開赦免劉據。

劉據最後藏在了湖縣的一戶農家,最後被地方捉捕,劉據自裁,兩個皇孫也遇害了。

漢武帝后來也感到劉據是被迫起兵的,再加上田秒秋也為劉據鳴冤,漢武帝就將當時加害劉據的人全部處理了,還修建了思子宮,還在湖縣建了歸來望思之臺。

漢武帝臨終前,下了兩道詔書,其中一道詔書就是將劉據之孫劉病已收養於掖庭,並且將劉病已錄收皇室宗譜。但畢竟漢武帝已立劉弗陵為帝了,所以對劉據的後人,不算厚待,但還算可以了。


歷史簡單說

對漢武帝而言,太子劉據之死是其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漢武帝的晚年一直處於懊悔之中,但是漢武帝也是一個極為明智的人,他明白既然大錯已經鑄成,想挽回已經不可能了,劉據無法做皇帝的接班人,那就只有再培養其他的孩子了,於是他選定了劉弗陵,既然選擇了劉弗陵,那就必須培植他的根基,所以漢武帝為他選擇了霍光等輔政大臣,在各方面為劉弗陵做好一切。如果他對太子劉據的後人大加厚待,有可能就會給大臣們一種假象,同時太子劉據的後人也會有繼承皇位的想法,所以漢武帝採用了適可而止的辦法,就是給太子劉據平反,在生活方面讓他們衣食無憂,但是並沒有給予他們以權力。

不過後來機緣巧合之下,太子劉據的孫子劉病已還是當了皇帝,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明君漢宣大帝,漢宣帝在位20多年,親手開闢了孝宣之治,漢朝也在漢宣帝的手中進入到了最為鼎盛的時代,漢朝疆域東據朝鮮,南有越南,西至中亞鹹海,北驅匈奴至西伯利亞,漢宣帝的文治武功之勝是超過了漢武帝的。



超能古博士

漢武帝真的後悔了嗎?劉據被逼謀反其實就是漢武帝利用江充以巫蠱之罪嫁禍太子,而事實上在太子被查巫蠱之前衛皇后的弟弟大將軍衛青之子衛伉已經因為所謂巫蠱而遭漢武帝誅殺!可以說巫蠱只是藉口,江充只是工具,最終目的就是剷除以太子,衛皇后為核心的衛氏集團,而這是皇后,太子都非常清楚的(所以事發後才能迅速集結數萬人馬,並打開武器庫起兵)而漢武帝也是欲擒故縱,兵變的時候故意遠離京城(江充追查太子事前必然報告漢武帝)以便有藉口剷除,太子兵敗漢武帝更是將殺死太小的兩個平民封侯爵,可見漢武帝對太子之決絕!所謂修建思子宮,為太子平反,誅殺江充三族,絕不是所謂的悔恨,只是要修補劉漢宗室以及他自己的政治形象而已,如同當年的罪己詔一樣的考量,如果真心悔過為什麼不讓劉病已繼位而是寧可誅殺趙婕妤,立僅僅八歲的漢昭帝?說到底根本沒有悔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