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新一輪個稅改革啟動 不僅僅是起徵點提到5000

6月19日,《個人所得稅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初審,個稅起徵點由每月3500元擬提高至每月5000元,草案中首次提出,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

解讀新一輪個稅改革啟動 不僅僅是起徵點提到5000

有效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對此,分析師張波認為,相同收入人群由於居住情況不同,會形成實際收入狀況的巨大差異,通過增加兩項附加扣除,可以更大程度上保障公平性。尤其對於中等收入以上的人群將會是極大利好,通過抵扣可以有效減少房貸利息支出對於實際收入的影響,也會促使一部分人群加速買房的行為,當然可以肯定的是房貸利息的扣除是有標準的,最可能的作法是隻針對個人或家庭的一套自住型住房,所以並不會由此引發炒房,更不會因此導致房價大漲。

張波還認為,在大力發展租購併舉的背景下,通過稅收調節,可以實現多渠道保障租賃人群的自身權益,有利推動和引導“租房也是安居”的居住理念,更好實現“安居宜居”的目標。

針對個稅方案中提及的住房貸款利息或可以抵扣的規定,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從當前市場的發展情況看,租房抵扣通過的可能性要大於房貸抵扣的內容。第一、租賃市場是當前住房消費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點內容,優惠政策會比較多。第二、房貸若存在抵扣現象,那麼房貸政策調控的效力將會減弱。所以總體上說,租房方面的成本抵扣會是類似稅費制度改革更受關注的內容。

“如何扣除”成關注點

在此次提請審議的草案中,並未明確的一點是: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是包含在5000以內,還是額外扣除。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如果可以在5000元免稅額以外,抵扣貸款利息,那麼對於購房者來說,將是非常大的刺激。

張大偉計算,按照目前北京的收入水平和房貸情況:假設一個人扣除五險一金後的收入在2萬左右,如果購買一套房貸在150-200萬的普通五環外商品房,月供水平在1萬左右。目前,剔除個稅、支付房貸後的純收入只有6880元,而個稅改革後,收入將可以達到9255元,增加2375元,相當於月供降低23%左右。

張波也表示,目前個人的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住房公積金中個人負擔部分在起徵點計算前是先行扣除的,預計住房貸款和租金也會採用類似的方法。但是目前先行扣除的部分都是和個人的薪資直接掛鉤,大都採取比例方式,而房貸利率和租金如果企業也代為計算扣除的話,如何保障真實性和及時性,將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深度解讀:

6月19日《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下稱《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財政部部長劉昆對《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作說明,透露出了個稅改革主要內容。這次修正並非簡單地把個稅起徵點提高至5000元,而是一次個稅體制重大變革。

第一次綜合徵稅

老百姓的收入來源很多,現行的個稅也因此將不同的應稅所得,分為11類,採取不同方法徵收,比如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等收入適用的稅率不一樣。

但此次個稅改革根據“逐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的要求,結合當前徵管能力和配套條件等實際情況,《草案》將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等4項勞動性所得(下稱“綜合所得”)納入綜合徵稅範圍,適用統一的超額累進稅率。

起徵點並非“簡單”定在5000元

老百姓最為關注的是起徵點,擬提高至5000元/月,但這個5000元起徵點並非是簡單地從以前工資薪金收入3500元提至5000元。

由於《草案》首先將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納入了綜合徵稅範圍,因此這5000元/月相當於個人四項收入之和的綜合起徵點。

劉昆表示,這一標準綜合考慮了人民群眾消費支出水平增長等各方面因素,並體現了一定前瞻性。按此標準並結合稅率結構調整測算,取得工資、薪金等綜合所得的納稅人,總體上稅負都有不同程度下降,特別是中等以下收入群體稅負下降明顯,有利於增加居民收入、增強消費能力。

另外,該標準對於在中國境內無住所而在中國境內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人和在中國境內有住所而在中國境外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人統一適用,不再保留專門的附加減除費用(1300元/月)。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白景明:通過個稅制改革,要保障民生,多維度減輕納稅人的負擔,最終要實現我們社會高質量發展。對消費的保障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不僅僅是五個專項扣除的增加,而且是綜合課稅這一部分,按年課稅,費用扣除額額度的提高,會留下更多的消費支出的資金,也就是增加居民可支配貨幣收入。

另外,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房貸利息抵個稅如何影響買房?20年前上海就試過》

天風證券地產首席分析師陳天誠在其20日的研報中指出,房貸利息抵稅政策早在1998年便在上海、天津進行過試驗,從政策效果看,在當時對商品房銷售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低稅率擴圍

個人收入在扣除起徵點和各類專項扣除後為應納稅所得額。此次減稅除了起徵點提高和專項扣除增加能帶來減稅外,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的低檔稅率擴圍也會讓你少交些個稅。

上述四項收入的綜合所得稅率也有了大幅調整。這次綜合所得稅率以現行工資、薪金所得稅率(3%至45%的7級超額累進稅率)為基礎,將按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調整為按年計算,並優化調整部分稅率的級距,其中3%、10%、20%三檔低稅率的級距明顯擴大。

潘明星表示,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稅率,有利於減輕中低收入者稅負,促進社會公平。

第一財經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