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凉粽识端午 传统文化传承从“小”做起

小巧的粽子,制作的手艺并不难,且制作过程充满乐趣。摊展粽叶、填糯米、包粽叶、缠绑绳线……端午节这天,在广西崇左市扶绥县一家儿童服务站里,端午“粽”动员的亲子活动正在进行着。服务站里的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们,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学习包粽子。

尽管手法略显生疏,但每一步都一丝不苟,生怕自己的粽子漏馅儿。很快,裹着“绿衣”的长筒粽和三角粽在孩子们的巧手下慢慢成型。

一位家长称,包粽、吃粽不能只留存在孩子儿时端午节记忆中,“小孩子还是应该去学习包粽,倒不是说以后端午节都要亲自动手包,但是了解这个传统民俗必须亲自去接触(民俗活动)、动手。”

包凉粽识端午 传统文化传承从“小”做起

广西的“凉粽”又叫“灰水粽”。将晒得半干的树叶进行火烧,再将得到的草木灰用水冲滤,过滤后的棕黄颜色水用来浸泡粽子的糯米。这样一道特殊的工艺,使得粽子糯香中还透出草木灰的清香,吃起来口感较“凉”。 (陈梅兰/供图)

包凉粽识端午 传统文化传承从“小”做起

广西凉粽一般分长筒型和三角状。(陈梅兰/供图)

包凉粽识端午 传统文化传承从“小”做起

孩子们在聚精会神地包着凉粽。(陈梅兰/供图)

端午节这天,同样热闹的还有南宁市远辰山水小区的居民们。居民们在小区的空地内摆起了长桌,备齐包粽的食材和工具,一起包起了凉粽。包粽的队伍中多是老人,也不乏一些孩子的面孔,但这样的面孔毕竟还是极少。

包凉粽识端午 传统文化传承从“小”做起

包粽队伍里,多是老年人的身影。(李俊珺/摄)

包凉粽识端午 传统文化传承从“小”做起

一位男孩正在舀着泡过草木灰后发黄的糯米。(李俊珺/摄)

包凉粽识端午 传统文化传承从“小”做起

包粽的队伍中多是老人,也不乏一些孩子的面孔,但这样的面孔毕竟还是极少。(李俊珺/摄)

这位老人担忧,这样下去(包粽)手艺面临失传。

包凉粽识端午 传统文化传承从“小”做起

凉粽制作时未添加其他佐料,味道清淡,蘸白糖或者蜜糖进行食用是当地的民俗传统。(李俊珺/摄)

对许多老一辈而言,包粽是一项基本技能,更是民俗传统文化延续在生活中的点滴显现。坚持并推广端午节里包凉粽、吃凉粽的民俗仪式,并非摆出过节的皮相,而是为了让民俗传统文化融汇进日常的生活点滴里。

可以看到,传统民俗文化传承当从“小”做起,从一颗小巧的粽子做起,从加强培养孩子对民俗节日、民俗活动的接触、学习和认同度中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