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葫蘆娃的爸爸,但他的葫蘆能成“精”

他不是葫蘆娃的爸爸,但他的葫蘆能成“精”

青島即墨古城,“葫蘆爸爸”黃旭正在烙畫小屋裡,“照顧著”上百個形態各異的“葫蘆娃”。

他不是葫蘆娃的爸爸,但他的葫蘆能成“精”

所謂烙畫小屋,其實就是黃旭的工作室,門前掛著“黃氏烙畫”的牌匾。“葫蘆娃”則是店裡大小各異、滿身花紋的葫蘆,有深褐色的福祿壽喜、八仙過海、金剛羅漢,還有牡丹、猴子、圖騰等等,這些漂亮的葫蘆作品是中國延續了千餘年的烙畫藝術。

他不是葫蘆娃的爸爸,但他的葫蘆能成“精”

他不是葫蘆娃的爸爸,但他的葫蘆能成“精”

自古以來,葫蘆因其諧音“福祿”,一直是民間的吉祥物之一,也是中國傳統文人的心頭所好。明清之際,封建社會發展至頂峰,物質文明與精神追求都達到了空前的高度,葫蘆也成為了文人雅士案頭上的清供與雅玩。

黃氏葫蘆烙畫傳承人黃旭表示:“葫蘆在人們的心目中代表著吉祥,在葫蘆上配以書法和繪畫,不僅給人以古樸典雅,回味無窮的藝術享受,也具有收藏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

他不是葫蘆娃的爸爸,但他的葫蘆能成“精”

他不是葫蘆娃的爸爸,但他的葫蘆能成“精”

以葫蘆為紙,鐵作筆,火作墨,燙畫出惟妙惟肖的人物、活靈活現的動物、栩栩如生的植物,便是葫蘆烙畫。

“烙畫是利用烙筆,在不同溫度和手法的共同作用下,使畫面發生肌理變化,從而產生浮雕效果,色彩方面呈深、淺褐色乃至黑色。目前,烙畫技藝是中國一種珍貴的稀有畫種,現在已經非常稀缺了。”據黃旭介紹,

烙畫古稱“火針刺繡”,又叫“火筆畫”、“燙畫”等。據記載,烙畫歷史悠久,距今已有千餘年曆史。

他不是葫蘆娃的爸爸,但他的葫蘆能成“精”

黃旭的烙畫技藝,是歷代黃氏家族的薪火相傳。據黃旭介紹,他的爺爺最早是在老式傢俱上進行烙畫創作,這是當時非常時髦的藝術表現形式。他的烙畫技藝則是在傳承爺爺傢俱烙畫的基礎上再創新。

一個葫蘆,一張砂紙,一支電烙筆,足以讓黃旭在小小的葫蘆上變幻出萬千世界。

他不是葫蘆娃的爸爸,但他的葫蘆能成“精”

他不是葫蘆娃的爸爸,但他的葫蘆能成“精”

黃氏烙畫製作有四大步驟:選材、佈局、構思和作畫。據黃旭介紹,佈局和構思是創作烙畫的核心,需要根據每個葫蘆的形態和瑕疵去進行創作。但是,最關鍵步驟則是原材料的選擇。

對黃旭來說,葫蘆是有靈性的,好的葫蘆則是一個好作品的保證。為了能夠保證烙畫葫蘆的品質,黃旭製作烙畫的葫蘆都是親手種植。每年春天,他都會分別種下不同品種的葫蘆,有瓜葫蘆、美國長柄葫蘆、瓢葫蘆以及各式亞腰葫蘆,一到秋天,黃旭就會收穫一堆形態各異的“葫蘆娃”。

他不是葫蘆娃的爸爸,但他的葫蘆能成“精”

黃旭根據每一個葫蘆的形態不同,設計不同的畫面。譬如,小而細的葫蘆,不烙太過複雜的圖案,以簡單動物和花草為主;大而端的葫蘆用來做福祿壽喜;歪七扭八的葫蘆則是用來進行藝術創作……

在他的眼裡,每一個葫蘆都是好的,每一個都像是他的孩子一樣,只有他懂得怎麼“教育”,如何雕琢。

他不是葫蘆娃的爸爸,但他的葫蘆能成“精”

他不是葫蘆娃的爸爸,但他的葫蘆能成“精”

對黃旭來說,每一幅烙畫作品都是藝術品,每一幅他都盡其心,傾其力。

葫蘆烙畫雖是以筆作畫,但烙筆不同於毛筆,創作時不能停筆,也容不得一點失誤。尤其是人物畫,眉毛、鬍鬚、頭髮等細節,畫錯一筆便是全盤皆輸。即便是不出錯,想要用烙筆表現出人物頭髮的質感,技藝熟練的黃旭也要極具耐心,用烙筆尖輕輕下筆,有時幾根髮絲要畫數十筆,精神需要時刻保持高度集中,非常耗神耗力。

他不是葫蘆娃的爸爸,但他的葫蘆能成“精”

他不是葫蘆娃的爸爸,但他的葫蘆能成“精”

創作烙畫葫蘆雖然辛苦,價格卻不高。黃旭每天能做十多個小葫蘆,簡單的花樣在十元左右,稍微精緻一些的也不過五十元。大而精的作品也有,只是需要提前訂購,價格相對較高,工期也相對較長,少則四五天,多則十幾天。

他不是葫蘆娃的爸爸,但他的葫蘆能成“精”

對於黃氏烙畫的未來,黃旭想開班授課,系統性地傳授葫蘆烙畫技藝。

除此之外,他還有更長遠的打算,他說:“現在,我老婆和兒子都會做葫蘆烙畫,可以幫我分擔一些簡單的烙畫作品。多餘的時間,我想嘗試更多的可能性,不光在傢俱和葫蘆上做烙畫,宣紙和木板上同樣可以。讓黃氏烙畫技藝,更好地傳播出去。”

他不是葫蘆娃的爸爸,但他的葫蘆能成“精”

他不是葫蘆娃的爸爸,但他的葫蘆能成“精”

攝影:程原津

幅員遼闊的中國,還有很多手藝不為人知不為人道。跟隨“傳統活兒”,帶你見識真正的民間手藝,是怎麼做出來的,他們的真實生活現狀,是怎樣的。

民藝

徵集令

如果你的身邊,有這樣的手藝人,請聯繫我們! 我們將會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真的熱情,去講述、傳播、幫助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