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陈户镇盘山村“六抓”“六促”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近年来,山丹县陈户镇盘山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不断巩固平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形成了经济转型、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2014年,盘山村被县委命名为全县“宗教和谐示范村”,2016年,盘山教堂被市委统战部、市民族宗教委员会表彰为全市“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

以宣传教育为抓手,促思想基础再提升

积极采取展板、横幅、标语、“动态陈户”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对党员干部、信教群众进行《宪法》《刑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让信教群众自觉融入到全镇经济建设的主流中。积极组织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创设一个和谐创建宣传橱窗,开展一次“送温暖献爱心促和谐”活动,举办一次“和谐创建从我做起”座谈会,举办一次宗教政策法规宣讲,举办一场“祝福祖国”为主题的弥撒。每年圣诞节、圣母升天节和春节等传统宗教及民俗节日,均发动群众为特困群众送面粉,送衣被,奉献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关心支持,使爱国爱教理念深深根植于广大信教群众心中。积极引导天主教结合自身特点,围绕“歌颂祖国、爱我中华,爱国爱教、荣神益人”的主题进行祈祷祝福,广泛开展以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三讲一树”活动,大力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社会新风,开展村民文明言行规范活动,大力倡导文明习惯。

以基层党建为抓手,促执政基础再提升

积极探索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把工作制度建设作为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抓手,深化工作法,细化、量化工作任务,明确自己的职责,进一步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为解决群众到村难找人、难办事的问题,全面实行村干部坐班代办制度,采取轮流值班、流动办公、预约服务等形式,做到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及时帮助群众办理服务事项,协调和处理村民纠纷、化解矛盾,提升基层组织服务群众能力,疏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继续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员“冬训”、“党员固定活动日”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党组织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以平安建设为抓手,促稳定基础再提升

牢牢把握群众意愿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群众愿望,集中群众智慧,创新村级事务工作方法,深入推进“三治”社会治理模式,充分挖掘“百事服务团、百姓参政团、道德评判团”服务队伍的职能作用,在树立典型、推广经验方面创新思路,大胆实践,引导群众积极有序参与村务管理、矛盾纠纷调处、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激发社会活力,增强发展动力,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强化综治信息平台网格化建设,为村干部配备了综治E通手机终端,不断提升综合治理工作水平。深入开展“平安家庭”“平安村社”等平安工程创建活动,认真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调处率达到100%。

以产业发展为抓手,促经济基础再提升

把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幸福工程来抓,充分利用资源、政策优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持续加大优质杂果、中药材等特色作物种植,现已建成以盘山、孙营为主的优质杂果生产基地一处,进一步提升了农业标准化、规模化水平。依托焉支山旅游专线穿境而过的优势,深入挖掘生态环境、特色产业优势,发展休闲度假、生态采摘、户外休闲等形式的旅游业,提高农业和旅游的综合承接力。加快农村“四变”改革步伐,探索多种形式的投融资机制和互助合作机制,盘活闲置资源,因地制宜,挖掘存量资源潜力,培育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近年来,在联系单位县财政局的协调帮助下,修建渠道9.6公里,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建成暖棚羊舍205座,投放小尾寒羊850只,使全村养只存栏量达到5000只以上,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建成温室大棚23座,种植红地球葡萄6座,种植蔬菜大棚17座,培育双孢菇大棚3座,架设农电线路700米,解决了设施大棚供电难的问题,在沿山坡地定植杂果经济林325亩,增强了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的信心。积极组织党员群众开展设施大棚、舍饲养殖和职业技能等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42场次,培训农民903人。每年组织输出劳动力200余人,劳务收入达到200多万元。

以关注民生为抓手,促群众基础再提升

始终民生改善作为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基础,坚持民生为本、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通过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帮助广大信教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来促进民族宗教工作。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加快低保、医保、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完善工作。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民生工作的首位工程,开展精确精细精微的“绣花式”扶贫,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建设项目,注重扶贫产业基地培育,加大规模、增加产出、提升效益,确保贫困群众收入稳中有增。近年来,镇党委、政府致力于把改善信教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力推进精准脱贫工作作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重要抓手,通过整合项目和资金,加大盘山村的水、电、路、渠道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村容村貌改造力度,加快推进“四化”示范村建设,彻底改变了盘山村农业基础条件薄弱、村容村貌差等问题,信教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以环境整治为抓手,促文明基础再提升

按照“以镇带村、镇村一体、统筹发展”的思路,认真组织“千村美丽”“万村整洁”示范村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项目,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整合道路建设、危旧房改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草原生态奖补等项目,完成投资774.8万元,硬化道路7.6公里,修通了40公里通山道路,实现村社道路全覆盖;改造门面100户,改造危房120户,修建卫生厕所65个。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完成各类造林任务100多亩,栽植沙枣、馒头柳、榆叶梅、云杉等苗木1.7万株。扎实开展环境卫生“大发现大清洁大整治”专项行动和全域无垃圾创建行动,完善农村环卫设施,健全日常保洁长效机制,切实抓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如今,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已成为盘山村人民共同的心声,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已成为盘山村人民生活的主旋律,全村人民正在党的引领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幸福大道上阔步前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