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德國巴西阿根廷折戟背後是大數據時代的失敗?

世界盃|德國巴西阿根廷折戟背後是大數據時代的失敗?

告別世界盃的梅西

作為偽球迷,前天德國和巴西爆冷輸球和平球,讓顏狗和身邊的專業球迷朋友們心裡特難受。雖然天台風景獨好,奈何家中紅旗不倒。上了天台的兄弟們終究兜兜繞繞回了家。

看到進攻犀利的巴西和沒有什麼大牌球星的中老年瑞士,最終踢成平局說實話顏狗和各位的感覺都是差不多的:太陽他母親的賭博機構!!!

但比賽看完了本來也就看完了。但顏狗心裡頭不舒服的感覺始終揮之不去,所以整理這段文字和大家吐吐槽。

這難受的感覺撇開太陽他母親的賭博機構因素,主要是體現在兩方面:

第一個,大數據造星術的失控

全世界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足球程序化訓練的代表就是德國隊。

隨著巴西世界盃德國隊德國隊登頂之後,這種科技流的副作用越來越明顯了。

.

說副作用之前先說說好的一面:德國足球現在為什麼比較先進?

因為看似各種艱難的比賽在德國隊眼裡往往只是一道複雜的計算題。只要數據計算到位了結果就可能成立。

比如在2006年德國世界盃的時候,德國和阿根廷互罰點球,門神萊曼從襪子桶裡拿出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撲救的策略。

世界盃|德國巴西阿根廷折戟背後是大數據時代的失敗?

傳說中的紙條

世界盃|德國巴西阿根廷折戟背後是大數據時代的失敗?

數據智慧的本尊

德國隊在罰點球的秘笈中記錄著比如‘克魯茲:長距離助跑轟擊球門右上角。’包括梅西、阿亞拉等阿根廷球員罰點球的特點一應俱全。

這些結果是從哪裡得來的呢?

是從德國對阿根廷上百場比賽罰點球總結出來的。

萊曼根據這個秘笈四次判斷正確點球方向,兩次撲出點球,最後淘汰了阿根廷。

照理說這個教練組是真厲害,都能研究到這種程度!

但是事實上這不是教練組研究出來的,而是背後的一個科研團隊,這個科研團隊就是現今聞名遐邇的科隆體育學院的足球科研團隊。

這個科研團隊為德國隊服務,支持的比賽包括德國隊在世界盃、歐洲盃、預選賽等等。他們為德國隊量身打造訓練和戰術,為球隊做各種分析,包括分析對手的打法。

這種科技,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用,但都沒有德國用的好。

德國隊現在把技術手段用到什麼程度了呢?就簡單說說他們這個研究軟件。

.

這個軟件的核心是什麼?

科技節省人力。

比如最近這場德國對墨西哥的比賽,主教練勒夫肯定會把墨西哥最近幾年來的陣容、所有的比賽錄像都收集到,然後助理教練去做分析。分析墨西哥在鋒線的人跑動時候有什麼特點?中場有什麼特點、後防線有什麼特點、門將撲球的時候有什麼習慣等,教練組都會研究。

但用傳統的做法,這些錄像別說分析,看完一遍都得費大力氣,更別說在電腦上一幀一幀的看了。

這時候科隆體育學院的團隊就發揮作用了:它採用軟件去計算,幾秒鐘就能解析100多場比賽。然後再利用這些數據做一種程序,以程序模擬的場上各種各樣具體情況。

那能具體到什麼程度?

舉例說明,比如分析阿根廷。包括梅西、迪馬利亞等在場上每十秒鐘左右,通過傳球能控制多大範圍?帶球跑動能控制多大的範圍?當梅西把球推進到距球門二三十米左右範圍內,他在十秒鐘以內能控制多大區域?另一邊的迪馬利亞能控制多大區域?最後通過數據計算出兩人交叉的區域威脅最大,得出德國隊應該重點佈陣應盯防這個位置;當梅西拉扯到一側的時候,軟件會發現馬切拉諾可能在這一帶活動,他控制區是這麼大。同時軟件知道梅西喜歡往馬切拉諾那裡傳球,那麼這裡必然要有一個人盯防,防止梅西大範圍轉移球。。。

軟件可以預算出各種可能性,然後程序化的把這些打法呈現在勒夫團隊面前。然後勒夫團隊再根據自己隊員特點,比如說我們兩個後衛能跑動多大範圍,胡梅爾斯能控制多大範圍,然後哪個球員在這個位置,防止對手跑動到這個位置。團隊通過高科技的大數據分析來得出結論。然而按照結果一場場往上打,最後一直打到了全世界排名第一。

.

這種利用大數據技術將複雜比賽化繁為簡的程序是正確的。畢竟從結果上來講,是非常有效的。

.

但只要是人編寫出來的程序,終究還是有瓶頸。並且任何一種高科技如果需要最終在終端取得成功,離不開人去執行。人工智能機器人去踢球乃至世界盃還停留在科幻電影的層面。

.

這種情況下想要獲勝,需要滿足兩點:無比正確的戰術打法和隊員的個人發揮。所以再精準的計算也要有稱職的人員去發揮才行,而人的發揮就具有各種偶然性。足球吸引人的點之一就是某個時刻某一個隊員的靈光一現,但這種表現可能就決定了這個隊的勝負。

但現在勒夫團隊這種細密的、程序化運營的打法,他會給每個隊員設置邊界。比如對墨西哥這場就很典型,往前攻的時候,厄齊爾就這麼大跑動範圍,這令每個德國隊隊員都有個邊界:我跑到這裡就結束了,我的任務就完成了,再往前發揮就可能會破壞這個程序的整體性。所以現在德國隊在場上高度機械,就像機器在那裡輪轉,沒有一個地方打破這個機器的運行。

難怪越來越多的人說現在德國隊就像韓國的美女:長得差不多。就好像《黑客帝國》裡一下出現的那麼長相一致的多史密斯。

世界盃|德國巴西阿根廷折戟背後是大數據時代的失敗?

病毒史密斯

機械化作業從根上講沒什麼錯,五星巴西和四星德國代表著兩大流派和踢法。倒退20年來看,德國隊就已經是高速運轉的機器了,強調這種紀律性,個性發揮的時候不多,每個人都像個精密儀器的螺絲釘一樣,在這個機器上運轉。

.

第二個問題,被專業化訓練扼殺的天才們

現代足球越趨專業化的訓練限制了個體天賦的發揮,代表隊就是巴西。

與德國隊相反,以前的巴西隊每個球員拿球后都有讓你意想不到的動作,都有一種自由性一直在支配。可能即興的神來一筆就能改變整個場上的局勢。

巴西這種自由式踢法跟德國機械式踢法是當時世界兩大主流。

但巴西的球迷這些年看比賽卻很難受。這不僅僅是對巴西輸球感到難過,更是被巴西受科技流影響漸漸改變風格而嘆息。

多少人從小看巴西足球的時候關注蘇格拉里、法爾考、羅納爾多,小羅納爾多,裡瓦爾多,羅伯特卡洛斯,卡福,巴西的球給大家的感覺就是一種享受。

但是從2002年開始,巴西隊的打法一點點在發生變化,那個時期畢竟還有三R兩卡,這五個人包辦了巴西隊進攻。但從那以後,巴西的打法也越來越功利化。

.

這場比賽我們可以分析一下為什麼最後和瑞士1:1踢平?

巴西的那種神來之筆的表現在瑞士這種防守之下,漸漸的有點兒施展不開。

這施展不開可能和教練有脫不了的干係:因為每個隊員都要守好自己的本分、按照自己的位置好好踢球。這場比賽最活躍的,無非是左路進攻的馬塞洛、庫丁尼奧和內馬爾,要說這三個人的技術是真不錯。

但你全場看下來,你覺得他們像C羅、梅西那樣靈動嗎?

.

現在巴西向世界主流打法靠攏過程當中令球員原來那種腳法和想象力發揮不出來了,因為進攻防守需要高度一體化。

之前的巴西隊踢法瀟灑隨意,但現在這種充滿靈氣的巴西足球一去不復返,而且目前也看不到復甦的跡象。

.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足球場上的競爭以及強度越來越大,尤其像世界盃這樣在這個不到一個月之內踢五六場比賽。

這種功利化足球的發展,造成了德國這種踢法越來越佔便宜。能將面對對手翻船的可能降到最低。

所以德國這個踢法這些年幾乎是獨步全球。

.

巴西為什麼現在逐漸的向德國靠攏?

因為很多隊就用德國這種踢法來對付巴西。

這個方向理論上來說沒有錯誤,德國也獲得了豐碩的成果。

但這種踢法的問題就是剛才說的精細化程序如果沒有合適的人來執行,那麼就將不work。如果人的執政能力沒到位。你的運轉越精細化,有可能你的效率就越低下,對陣墨西哥就是這樣。

這場比賽裡德國隊隊員給人的感覺就是腳下發沉,速度也不是很快——起碼跟墨西哥比反應不夠靈活。他沒有把現在隊員的正常水平發揮出來,那麼你沒有發揮出你正常水平,你還按照機械化的踢法,那麼就會必然陷入到大坑中難以自拔。

所以這場比賽如果說德國戰車翻車了,那麼就可以理解為德國虎式坦克速度挺快還高大威猛地往前推進。但坦克的履帶零件壞了又或者說沒燃料了,這坦克瞬間就變得連普通汽車都不如。

世界盃|德國巴西阿根廷折戟背後是大數據時代的失敗?

缺乏場上的變通、一味地按照設定好的程序運行、缺乏容錯的空間。那麼一旦出現意外的變量,就只能坐以待斃。

像墨西哥這樣防守反擊為什麼有效?

人家先往你這邊放兩個人,而後防線的胡梅爾斯和博阿滕速度又跟不上他們,所以就一個反擊打你一個準。

看起來好像德國隊變傻了,其實不是人傻了,而是主教練和科研團隊告訴大家就按照這個踢法踢,百試不爽!所以隊員即便感覺很不利了還是隻能按照既定的踢法執行,人的主觀能動性不得不給程序化運營讓步。

這種踢法或許可以解決80%的比賽,但是剩下的20%的比賽一旦出現意外的情況,那麼德國隊缺乏變通的問題就會成為致命傷。人們對高科技有多依賴,那麼高科技對人類的反作用力就有多大。

大數據流派是否走不通了?

1:0輸給墨西哥遠不是德國隊的末日,相信接下來小組出線沒有問題。

但這一場球或許給德國敲響了喪鐘:如果長此以往,德國隊的變通越來越少,那麼被限制的可能性就越來越大。

像德國這樣高科技運行的精細化機械因為人的原因出現漏洞的時候,墨西哥這種打法就成為了病毒,機械越嚴密,病毒的威脅就越大。也就是說類似於利用反編譯的方法就能摸透你的踢法和所有秘密。

如果你的機械不是絕對嚴密的話,那麼病毒一旦植入就可能瞬間土崩瓦解。

勒夫接下來可能還是不會改變踢法,只要把球員的能動性提高一些還是能繼續贏球。

但這場比賽也足以寫進教科書,給全世界走科技流的球隊一個警醒:如果場面不利,該如何變通和破局。

而我們再看看巴西,這些年大家用德國這套治巴西很有效。

作為偽球迷,我們在足球比賽中想看什麼?除了整體嚴謹攻防的對抗,也希望看到天才明星球員靈光一現的神級發揮。

但眼下別說德國,即便是盛產天才球員的巴西,在很大程度上也不會給天才發揮空間。

遙想當年巴西的羅馬里奧,司職前鋒的他根本不參與防守。球隊就算是被斷球了他也不回追,這是教練給他的特權,像你這樣天就可以這麼提踢。甚至他都不參加訓練,因為他認為這對天才就是浪費體力。

那個年代對天才給予了很大程度的寬容。而高科技大數據程序化的時代,對個性和天才是不會這麼寬容的。

.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中國乒乓球項目中,記得以前劉國樑、孔令輝、丁松等人的技戰術風格完全不同各有千秋。但是先進無論是馬龍還是張繼科、林高遠等人打法都是類似的:橫板+兩邊迴旋球,而技戰術也是程序化的。這種打法令中國的乒乓球領先世界一大截。但是最近一年開始漸漸不好使了,尤其是最近國際大賽發揮欠佳,其實早在國際乒聯巡迴賽期間就已有跡象。要不是某個“多事的胖子”遠程指導球員如何變通,那麼很可能會輸掉比賽。

世界盃|德國巴西阿根廷折戟背後是大數據時代的失敗?

越是高科技和這種智能化的提升,就越是會擠佔個人的發揮空間。最終使結果高度的共性化。

.

陷入怪圈的人們

現今的形勢下,某項能力方面天才的人是很難在這個時代凸顯的。利用高科技獲利不僅僅是足球領域如此,在商業領域也是一樣,都希望利用技術、資本和流量化的計算快速獲取和佔領市場。考慮問題多是從龐大的共性入手而不是個性化。

在這個後工業化和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時代。個性化的明星和企業誕生的太慢,不如批量製造來得快賺得多。

在批量化、自動化的年代,我們會漸漸發覺個性變得越來越珍貴、溫良質樸和誠信擔當的品質越來越稀少。這不僅僅是共性的副作用,也是強調科技第一的反面。

.

世界盃|德國巴西阿根廷折戟背後是大數據時代的失敗?

《摩登時代》

寫在最後

足球引申出來的這些問題,不只存在於中國,引申到世界上也是普遍性的:越是強調高科技的發展,就越是泯滅了個性化的發展。

所以就拿眼下說,為什麼一到世界盃梅西就踢不出來了?因為這和阿根廷強調整體性打法有很大的關係。看似是球員發揮的問題,其實和共性化有直接關係,一個球隊要求整體這種打法,必然會壓縮個別天才的空間。當整體性打法遇到困難的時候,天才這時還出不來,也就不難怪明白像阿根廷或者德國這樣的強隊啞火了。顏狗無權指責這種踢法,現在走了黴運也可能下一場就會重新收穫勝利,但這種踢法對天才是非常不利的,也是顏狗等偽球迷不願意看到的,大家更願意看到冒出更多的天才球員的神仙球。這就像生活一樣,當大家都說一些隔靴搔癢的話的時候,就特別渴望有人能站出來說一些真誠真心的真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