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美團打的熱鬧,攜程又橫砍一刀!網約車又要進入“補貼戰”?

勇士戰勝了惡龍,然後自己成為了惡龍。

4月3日週二,攜程宣佈旗下攜程專車已於3月底正式獲得天津市交通委代交通運輸部頒發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線上服務能力認定》,也就是俗稱的“網約車牌照”。這標誌著攜程正式加入網約車第二次戰爭。

滴滴美團打的熱鬧,攜程又橫砍一刀!網約車又要進入“補貼戰”?

早在2015年初,攜程專車就開始搭建平臺,並引入了許多全國知名的網約車品牌。此次取得牌照,算是正式掃清了自身運作網約車服務的最後一道障礙。

這也為最近滴滴與美團的網約車大戰加上了一把新火,由此,網約車市場又開始進入了“世界大戰”模式。

滴滴美團打的熱鬧,攜程又橫砍一刀!網約車又要進入“補貼戰”?

此前吞併快的,拿下Uber的滴滴絕對沒有想到,在自己已經成為巨獸之後,居然還會有勇士來挑戰自己。

各家有各家的算盤

如果說第一次網約車世界大戰的導火索是“補貼”,目的是佔據市場統治地位。那網約車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家卻都有各家的心思。

滴滴美團打的熱鬧,攜程又橫砍一刀!網約車又要進入“補貼戰”?

美團官方的說法是,美團點評的使命是“讓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目前,美團平臺上已有“吃、喝、玩、樂”等多種生活方式的服務,唯獨缺了“行”這一服務。切入網約車市場是想將“行”與其它生活服務環節相互打通,更好的服務客戶。

滴滴美團打的熱鬧,攜程又橫砍一刀!網約車又要進入“補貼戰”?

但據專業人士分析,美團在前幾年的團購大戰中存活後,就一直在積極的推動自身上市,此次完善服務鏈,美團無疑是All in的押注了一場賭博:上市前開展風險高回報高的新業務來刺激收入,同時推高估值;但另一方面美團也潛在性的樹立了無數敵人,更重要的是美團有可能被迫捲入昂貴的補貼大戰中,這對美團的現金流壓力更大。

滴滴美團打的熱鬧,攜程又橫砍一刀!網約車又要進入“補貼戰”?

被迫迎戰的滴滴,則是要疲憊的開始維護自身的“贏家通吃”局面,此前互聯網資本無論殺入哪個行業,結局都是類似的,即最後的倖存者通過一個行業統治性的地位來確保自己逐漸回收此前消耗的高額補貼,並提高利潤率。

滴滴美團打的熱鬧,攜程又橫砍一刀!網約車又要進入“補貼戰”?

根據內部資料,滴滴2017年交易總額達到250-270億美元;主營業務虧損2億多美元,整體虧損3-4億美元;今年3月初,滴滴預計2018年其主營業務將實現盈利,淨利潤有希望接近10億美元,公司整體可以進入“微盈利”狀態。同時,滴滴最近也調整了用戶優惠,並提高了從司機那裡的抽成,希望快速回血。

此時重新捲入一場新的補貼大戰,滴滴的壓力可想而知。

門檻低是一劑甜美的毒藥

網約車市場一大特點就是重運營門檻低,用戶與司機註冊快限制少,企業只需要有足夠的資本就可以進入,始終沒有明確的政策與技術壁壘。在第一輪網約車大戰中,拋開高昂的補貼,對訂單和出行力的技術規劃,成為網約車大戰到後期比拼服務能力的硬核。

滴滴美團打的熱鬧,攜程又橫砍一刀!網約車又要進入“補貼戰”?

低門檻的運營也導致網約車激發了大量的社會問題,用戶和車主的矛盾隨時可見,抽成不公開,黑車藉機洗白,甚至很多城市爆發的出租車與網約車戰爭,就是明顯的粗放管理與低門檻的結果。

滴滴美團打的熱鬧,攜程又橫砍一刀!網約車又要進入“補貼戰”?

混亂的管理與補貼大戰在破壞舊有秩序的同時,卻並未建立一個良好有序的新秩序,這讓網約車市場雖然有了部分政策支持,但始終是一個灰色地帶的運營環境,何時能夠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營造一個新的市場環境,成為超出企業之外,更應該由各地政府主導正視的嚴肅問題。

滴滴美團打的熱鬧,攜程又橫砍一刀!網約車又要進入“補貼戰”?

無論第二次網約車大戰的勝利者是誰,我們的實際出行需求一定會是最核心被滿足的對象。即將到來的白刃戰。不僅是對企業的新一輪考驗,更核心位置的政府如何用法規來正視和平衡大眾對多種出行方式的需求,才是最關鍵的。

滴滴美團打的熱鬧,攜程又橫砍一刀!網約車又要進入“補貼戰”?

如果把第一次網約車大戰比喻成刀刀見血的混戰,那第二次網約車大戰的形態,很有可能是叢林裡互相暗中觀察的大逃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