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摩擦持續“發酵” 玉米成交節節“下挫”

6月中旬以來,國內玉米市場行情在諸多壓力之下緩步下行,儘管華北產區,特別是山東地區玉米價格再現反彈,但區域現象難以引領全國漲勢。中美貿易摩擦持續發酵,國際玉米市場價格連續下挫,未來我國進口玉米前景不明。

中美貿易摩擦影響持續發酵

端午節後,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帶來的影響持續發酵,中國將對美國多種農產品開徵25%關稅,或直接導致美國玉米進口完稅成本提高300元/噸以上,達到1920~1990元/噸(7~10月船期理論成本),港口高粱價格觸及2000元/噸大關,對比之下,加徵關稅之後的美國玉米在國內毫無價格優勢。

目前國內玉米供應主要依靠國內市場,且龐大的臨儲玉米庫存仍在消化中,此次加徵關稅後,與大豆市場不同的是,國內玉米現貨市場表現淡定。我國玉米進口實行配額制,關稅內進口配額為720萬噸,稅率1%,超出部分執行65%關稅,受其影響,進口玉米數量基本控制在配額範圍內。

2013~2014年因大量拒收美國轉基因玉米,以及2016年臨儲政策退出市場,我國企業將目光轉向優勢更明顯的烏克蘭玉米,僅2016年進口烏克蘭玉米數量佔比就達到84%以上,美國玉米佔比不足10%。烏克蘭玉米佔據較大比重,對美國農產品加徵關稅之後,將大幅減少對美國玉米的進口,增加其他國家的進口玉米數量。

進口美國高粱、大麥成本上升,將大幅減少高粱、大麥在飼料中對玉米的替代,或將變相增加國內玉米的消費,對後期國內玉米價格有潛在支撐。

臨儲拍賣成交節節下挫

據統計,截至6月15日當週,臨儲玉米拍賣投放797.1168萬噸,成交246.1087萬噸,成交率30.87%,這是4月12日開拍以來周度成交量首次低於250萬噸;成交率30.87%,比前一週下降12.12個百分點,為4月12日開拍以來周度成交率首次低於40%。近10周累計成交量已達4550.3338萬噸,成交率59.34%。6月中旬後臨儲玉米出庫期限將至,令囤糧貿易商壓力增加,對市場行情形成一定利空壓制,下游需求承接不利,導致5月下旬後拍賣熱情連續降溫。華北芽麥部分替代以及進口穀物陸續到港,用糧企業滾動補庫為主,採購依然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