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的五歲兒子,真的是養大後活剮了三千刀嗎?

最近,一篇有關石達開之子的文章風靡網絡,大意是石達開被俘後,兩個兒子也一併判了凌遲之刑。然而,因為孩子太小,身上的肉不夠剮三千刀,所以清廷做了一件令人髮指的事兒,那就是先把孩子養大了,再處以凌遲之刑。

有時,聳人聽聞的謠言往往比真相傳播速度更快,所謂石達開五歲的兒子養大後活剮三千刀,不見於任何史料,完全是某網絡寫手為吸引點擊率編造的謊言。

石達開的五歲兒子,真的是養大後活剮了三千刀嗎?

同治二年(1863年)《四川按察使通報處死石達開等情札》

駱秉章在《生擒逆首翼王石達開等並剿滅發逆巨股恭摺》中,是這樣交待石達開之子的處理方法的:“將石達開極刑處死。偽宰輔曾仕和、黃再忠、韋普成據供從賊多年,受有偽職,亦皆押赴市曹,凌遲處死。其子石定忠現年五歲,例應監禁,俟及歲時照例辦理。”

話說,大清國雖然黑暗無邊,卻也是有法律的,這法律就是《大清律》。那麼,根據《大清律》,駱秉章所說的“俟及歲時照例辦理”是養大了活剮嗎?

石達開的五歲兒子,真的是養大後活剮了三千刀嗎?

大清律

當然不是。

《大清律例彙纂大成》卷二十三《刑律·賊盜上》,謀反大逆條例一明明白白寫著:“反逆案內律應問擬凌遲之犯,其子孫訊明實系不知謀逆情事者,無論己未成丁均解交內務府閹割,發往新疆等處,給官兵為奴。如年在十歲以下者,牢固監禁,俟年屆十一歲時再行解交內務府照例辦理。內務府大臣遇有解致閹割人犯,即遴派司員認真驗看,並出具無弊切結,送交刑部,再行檢驗。如有情弊,即行奏參。務須查驗明確,再交兵部發往新疆給官兵為奴。”

所以說,按照大清律,石達開五歲(清代算虛歲,應該是四歲)的兒子石定忠命運應該是這樣:監禁在成都監獄,等十一歲(週歲十歲)送到北京內務府閹割,經刑部檢驗無誤,然後發往新疆等處給官兵為奴。

石達開的五歲兒子,真的是養大後活剮了三千刀嗎?

小人書插圖:石達開攜子入清營

關於石定忠的結局,後來共三種說法。

1、獄中被害說:

此說法最早見於《梵天廬叢錄》,大致意思是這樣的,石達開死後,他三歲的兒子被關押在成都監獄,準備成年後處死。清方官員派了兩個婦女撫育他。誰知這個孩子在監獄裡思念父母,啼哭不止,弄的養他的婦人十分反感。過了不久,孩子會說話了,就把“報仇” 二字掛在嘴上天天說。終於,讓上官聽到,派人到監獄中勒死了他。

這種說法倒是合情合理,只不過有兩個小小破綻,一是作者不知道石定忠真實的年齡,二是作者不知道《大清律》的有關規定。

石達開的五歲兒子,真的是養大後活剮了三千刀嗎?

《梵天廬叢錄》

後來,費行簡以沃邱仲子的筆名在《石達開在川陷敵及其被害的事實》發揮了一下,寫的聲情並茂,原文如下:定忠自不見其父,日夜啼哭,由楊重雅建議,以布包石灰堵口鼻壓斃之。未斃前禁卒謝福以實告之。(禁中人對石達開均極尊重)石定忠問:“我死可見父乎?”謝說:“正好見於天上”。他遂破涕為笑,指所佩玉牌高謝曰:“此我生日天王送的,你們不要拿去。”

然而,破綻就在楊重雅身上。因為生擒石達開前後,四川按察使是牛樹梅,並非楊重雅,是牛樹梅主持審訊的石達開。

石達開的五歲兒子,真的是養大後活剮了三千刀嗎?

牛樹梅的對聯

再以邏輯推理一下,一個小犯人在監獄日夜啼哭,獄吏怎麼可能搞不定。搞不定還鬧到省一級官員那裡,最後由省公安局長兼監察院長出主意,以某種方式弄死小犯人,費行簡以為四川官場是地主家後院嗎?

2、駱秉章撫養成人後謀害說。

這種說法最早出自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三月二日香港華字日報附刊《廣智錄》,《駱文忠》。

石達開的五歲兒子,真的是養大後活剮了三千刀嗎?

駱秉章像

大概意思是洪秀全、石達開與駱秉章都是花縣老鄉,所以石達開臨死前,以幼子託孤。駱秉章也就把石達開的兒子養在了總督署。等到孩子快二十歲的時候,駱秉章問他:“你就快成人了,以後有什麼打算呢?”

實心眼的孩子當即回答:“當然是給我爹報仇了!”

你說,上面《梵天廬叢錄》裡那個剛會說話的孩子嚷嚷報仇無可厚非,你一快二十的小夥子為啥面對仇人也那麼誠實?

結果,駱秉章聽到後自然嚇壞了,於是暗地毒死了他。

這個故事姑且不討論石定忠的智商,破綻也不少。第一,駱秉章是廣東花縣人不假,可石達開是如假包換的廣西貴縣人。第二,駱秉章死於1867年,當時,石定忠年僅8週歲,時間對不上。最後,以邏輯論,哪怕駱秉章和石達開真是老鄉,他也不會膽大包天,敢把一個“反賊”的兒子養在總督署的。

3、石定忠長大成人化名考拔貢說。

這種說法來自任乃強的《記石達開被擒就死事》,載於《康導月刊第五卷第七、八期》。

石達開的五歲兒子,真的是養大後活剮了三千刀嗎?

任乃強照片

大概意思是這樣:石定忠不知何故逃得性命,改名時雨化,入四川綿州州學,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考上了拔貢,後來又去貴州作了知縣。

臺灣學者黃嘉謨在《石達開幼子的結局問題》中考證,像石定忠這樣沒有根基的孩子,是不可能長大成人後考拔貢的。

所以說,石達開兒子的結局從理論上說應該只有兩個,1、活下來,成年後閹割;2、未成年死在獄中。然而,石定忠說不定還有第三個,也是相對美好結局。不過,我們還是從石達開的次子,石定忠的弟弟石定基開始說。

石達開的五歲兒子,真的是養大後活剮了三千刀嗎?

石達開被困大渡河

原來,石達開在大渡河山窮水盡之時,妻子劉王娘抱著石達開次子石定基由兩名剃髮的士兵護送,冒充難民逃出了紫打地。

王應元快要瘋了,他生怕有人誣告他藏匿石達開的眷屬,於是找人、寫報告,送禮,終於等來了姍姍來遲的解送命令。

石達開的五歲兒子,真的是養大後活剮了三千刀嗎?

土司王應元像

清朝官員和石達開雖然是兩國相爭,卻沒有私怨,所以,他們在對待石達開眷屬和孩子的問題上並未斬草除根,窮追到底,而是採取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