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幹部,請讓回家吃飯成為一種常態!

黨員幹部,請讓回家吃飯成為一種常態!

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回家吃飯是生活最溫馨的事情。

但如今,在高壓力、快節奏、重結果的社會生活中,尤其是對於廣大黨員幹部來說,回家吃飯似乎正變得“物以稀為貴”。

記得我們小時候,每次放學,還沒有踏進家門,就總能聞到一股飯菜的香味,然後忍不住加快腳步走進家門,一探究竟今天媽媽又做的什麼。有時候媽媽還在廚房忙活,有時候已經在桌邊等待我們。不管學習多累,回家那一刻便覺得好輕鬆。

長大後才慢慢發現,無論是高檔酒店裡的山珍海味,還是牛排西餐、大廚私房、各種外賣,當我們吃多了也就吃膩了,有時應酬太多,接連好多天都吃得油膩。

吃遍了八珍玉食,吃圓了肚子,也吃出了鄉愁,原來最愛的還是家中的那一口粗茶淡飯,爸爸的等待,媽媽的嘮叨。

龍應臺說:“你告訴我,什麼是家,我就可以告訴你,什麼是永恆

黨員幹部,請讓回家吃飯成為一種常態!

回家吃飯其實並不難,難就難在剪不斷理還亂的人情世故中。

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後,迎來了社會各界一片叫好聲,許多黨員幹部拍手稱快道:“終於不用沉浸在各種‘局’中看人臉色、浪費時間、‘酒精考驗’了。”一時間,大家普遍感覺身體油脂少了、面色紅潤了、精氣神通透了。一股清風正氣席捲中國大地,管住了公款吃喝、管住了奢侈浪費,最為重要的是管住了廣大黨員幹部思想上的閥門。

但惡習的祛除總要經歷曲折坎坷的蛻變。還是會有少數黨員幹部囿於人情,難抵飯局誘惑。因此,怎麼找到迴歸家庭和人情世故的平衡點,就成了每個人的必答題。解開這道題目,就要用幹事的熱情淡化“應酬”,用紀律剛性約束“應酬”,用堅決的態度抵制“應酬”,用“火眼金睛”識破“鴻門宴”。

習近平總書記曾提醒各級領導幹部:“少出去應酬,多回家吃飯。”

黨員幹部要去認真思考總書記這句話的含義,思考“吃”的初心,捫心自問為什麼吃,為了誰吃,吃得對不對,吃得健不健康,吃得是不是常常讓妻兒在家等待。牢記“少出去應酬,多回家吃飯”。

黨員幹部,請讓回家吃飯成為一種常態!

回家吃飯其實並不難,難就難在工作效率低和假裝勤奮中。

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讓工作綁架了生活。現在有一些黨員幹部長期處於加班加點的工作狀態中。讓回家吃飯變成了一件十分困難的事兒。

針對“工作沒幹完”的現象,黨員幹部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是浮於表面的假忙,還是腳踏實地做事情,盲幹並不等於實幹。一些人在領導面前加班加點掙表現,投機取巧,尤其不可取;還有部分人,不講究做事方法,分不清輕重緩急,越忙越亂。“不回家吃飯”成了“軍功章”,“辛苦指數”代替了“效率指數”,苦勞取代了實績。破除迴歸家庭的“梗阻”,就要改進考核機制,健全評價體系,以實績選人用人,為幹實事者撐腰。

我們必須要破除在工作中只做加法不做減法的舊思路,堅決去除沒有必要的加班活動,提高工作效率。

作為領導幹部,平時任務重、壓力大。這時候,和睦的家庭、親密的家人就充當了“緩衝劑”,他們的理解和支持,正是他們面對困難時的“靈丹妙藥”。回家吃飯,是不斷增強黨員幹部身心免疫力的過程;迴歸家庭,是不斷提振黨員幹部精氣神的途徑。

回家吃飯,說的是“小家”,著眼卻是“大家”。對於黨員幹部來說,讓回家吃飯成為一種生活常態,不僅是一念之進退、一身之選擇,更是擺脫吃喝應酬、狠抓作風建設,讓生活迴歸正常狀態的大好時機。

在這個迅速變化的時代,請讓回家吃飯成為一種新常態,因為回家吃飯是檢驗幸福的重要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