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優秀畢業生”享受“特權”是對公平的踐踏

前段時間,某大學規定畢業典禮只允許10%的“優秀畢業生”到規定場所參加畢業典禮,其他人在教室觀看典禮直播,而畢業生家長只能在另一間教室看直播,引發網友激烈討論。

有人認為這是對畢業生的不尊重,剝奪了畢業生最起碼的權利,也是一種非常不人性的規定;還有人認為讓“優秀畢業生”享受“特權”是對公平的踐踏;甚至有人覺得學校領導“腦子進水了”,出這麼個餿主意,會讓畢業生在離校後對母校有很不好的印象。

高校“優秀畢業生”享受“特權”是對公平的踐踏

事情經過網絡發酵,已然對該校造成了很不好的社會影響。近日,該校對2018年畢業典禮做出調整:在主校區西操場舉行,全體畢業生及家長均可參加。同時該大學也對之前做出“不科學”的規定進行了解釋:受時間、天氣、場地因素的影響;沒有充分尊重大學的意見。學校順應民意,迅速做出改變,讓所有畢業生以及學生家長都有機會到現場感受畢業典禮,可謂盡善盡美,事情也算圓滿解決。

高校“優秀畢業生”享受“特權”是對公平的踐踏

畢業典禮是大學生告別校園的一個儀式,每位畢業生都有權利參加,任何人都不應該剝奪他們參加畢業典禮的資格。從大學生的成長經歷來看,畢業典禮是不可或缺的。“優秀畢業生”才有資格參加畢業典禮是一種活生生的歧視,是對“公正、平等、尊重”的踐踏。而類似這種“差別對待”的規定,在大學校園裡時而有之,讓一些人心寒,更讓許多人無奈。為了學校的榮譽和自身的“安全”,大學生通常不會對學校的不公平對待發聲。但這次事件卻被一位本校畢業生公開“質疑”,筆者要給這位畢業生一個大大的贊,贊他的勇敢、贊他的真誠、贊他擔當。正是因為這位大學畢業生的“質疑”,才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才導致學校做出了調整。學生爭取到了權利,學校也瞭解到“大學生不再是好捏的軟柿子”。

高校“優秀畢業生”享受“特權”是對公平的踐踏

10%的“優秀畢業生”撐不起一所大學的榮譽,且不說“優秀畢業生”評選方案的公正性,就以社會影響力論,10%的畢業生能代表整個學校嗎?一所大學的名氣、聲譽是所有畢業生辛勤工作、努力奮鬥所得到的口碑積攢下來的。無論是不是“優秀畢業生”,他們在社會上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母校。所以,請不要落下那90%的“普通畢業生”。再者,“優秀畢業生”只是一個稱號,只代表過去,未來如果不努力,優秀的人也會變得不優秀。同樣,不優秀的人若一直保持奮鬥,一定會變得優秀。

令筆者疑惑的是:“優秀率”是如何計算出來的?為什麼我們的大學會固定“優秀率”?除了“優秀畢業生”,高校每學年都會評選出一定比例的“優秀大學生”,俗稱評優評先。這個比例基本固定,有的大學限定在15%,有的大學會多些,但幾乎沒有超過30%的比例。而且一旦這個比例確定下來,該高校會在較長時間裡所有院系都執行這個統一標準。

高校“優秀畢業生”享受“特權”是對公平的踐踏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每年所有院系的“優秀大學生”佔比都是15%或者其他呢?簡單舉個例子,某大學大二年級有5000個學生,若按15%計算“優秀大學生”,也就是大二年級會有750個“優秀大學生”,難道每年真的只有這750個大學生“優秀”?其他4000多名大學生就不優秀嗎?又為什麼今年是750個大學生“優秀”,明年還是750個大學生“優秀”呢?難道第二年優秀的學生就不能多點或者少點嗎?

而國際上的某些名校,它們的“優秀率”不會固定,若一個班學生全部優秀最好,這不正好說明老師教得好、學生學得棒嗎?

大學固定“優秀率”會讓教育變得呆板、無趣,會毀了教育的“活潑性”。回過頭想一想,如果大學培養的“優秀大學生”只佔很少比例,是不是說明我們的高等教育有些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