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兴城之觉华岛

觉华岛自然风光秀丽,形状呈两头宽中间窄的不规则长葫芦形,南北长约6公里,东西最宽处4公里,最窄处1公里。全岛由东西两座山脉组成,岛的东侧是海拔198米的大架子山,岛的西侧为海拔182米的大明山,大架子山的东北部和两山中间处,地势平坦,居民多居于此处。岛上有四个天然沙滩浴场:龙脖子浴场、城子里浴场、南海浴场、山南浴场,浴场水清沙白。驻足海滩,你可以领略地质奇观,奇形怪状的巨石,俯拾皆是。来岛度假,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渔民会让你感受小岛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古风;70%的森林覆盖率让你体验古岛的原生态。经受过明清大战洗礼的古城,让你遥想当年的金戈铁马,登高远眺:山势嵯峨,千姿百态,水天一色,苍茫无际。目前,觉华岛已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辽宁省旅游功能集聚区。2010年上岛游客30万人。

印象兴城之觉华岛

觉华岛,辽东湾最大的岛屿,海天交接处隐约可见。海岛面积13.5平方公里。

2009年12月17日,觉华岛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由觉华岛主岛和周边的磨盘山岛、杨家山岛、张家山岛三个离岛组成。其中觉华岛主岛13.5平方公里,磨盘山岛0.23平方公里,杨家山岛0.22平方公里,张家山岛0.68平方公里。觉华岛主岛有九个自然屯,居民3037人。觉华岛东北距兴城小坞码头12.5公里,西面与兴城临海产业园区相距5公里。

觉华岛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地处华北城市群和东北城市群的交汇点上,西距北京400公里,东距沈阳240公里。葫芦岛市交通便利。400公里半径、3个小时交通圈涵盖了北京、天津、沈阳、长春、大连等20多个大中城市,覆盖2亿多人口。

印象兴城之觉华岛

海边日落

相传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海岛叫桃花岛。岛上一到春季,桃花盛开。因此,古代先民以桃花为岛名。在《奉天通志》中,编者在锦州淘河岛条下有这样的按语:“淘河岛一作桃花岛,或谓今觉华岛。”觉华其实是僧人的法号,佛教界尊称其觉华和尚,孤竹人。他被辽圣宗尊为圆融大师,即一国师表。为纪念觉华大师,1290年桃花岛更名为觉华岛。

由桃花岛、觉华岛、菊花岛再至觉华岛,这座辽东湾第一大岛数易其名,称谓符号的频繁变更,折射出的恰是此岛厚重历史沿革的沧桑记忆。走近觉华岛,千年历史仿佛一时光画轴徐徐展开,战国时代燕太子丹刺秦失败后的颠沛流亡,唐太宗巡游辽东时的避雨山洞,帝王之师郎思孝兴建的恢宏佛寺,明清觉华岛激战遗留下的断壁残垣……

据专家考证,古兴城县城所在地就设在觉华岛,历史上的觉华岛是比对面陆地还要繁华的一块丰饶沃土。它的历史却要比远近闻名的兴城悠久得多。

印象兴城之觉华岛

大龙宫寺

在明代觉华岛已成辽东地区的著名港口,明代晚期,这里驻扎官兵上万,战船千只,还囤有许多粮草。与古城、首山成犄角之势,遥相呼应,成为明代辽东的海上屏障。

1626年正月二十三,努尔哈赤攻击宁远受挫。正月二十六,努尔哈赤一面派少部分兵力继续攻打宁远城牵制袁崇焕;一面暗命骑兵主力进攻觉华岛,由武讷格率领后金骑兵约数万人由冰上奔袭觉华岛。辰时,后金骑兵分列12队,武纳格居中,扑向位于岛“龙头”上的囤粮城。后金骑兵驰突乱斫,岛上水兵阵脚遂乱。城中囤积粮料被火焚,一时浓烟蔽岛,火光冲天。后金军随后转攻东山,万骑驰冲,明守岛官兵虽拼死抵抗却无异以卵击石。

此战,明军损失惨重,觉华岛上的明军7000余名和商民7000余丁口被后金军杀戮;粮秣8万余石和船2000余艘被后金军焚烧;觉华岛作为明朝关外的后勤基地遭摧毁,明军、驻岛官民仅有十余人躲于山洞得以幸存。而后金军所付代价轻微,战后统计,阵亡人数仅为269名。

印象兴城之觉华岛

海边风光

觉华岛的明囤粮城,今存遗址,仍清晰可见。城呈矩形,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250米,墙高约10米、底宽约6米。北墙设一门,通城外港口,为粮秣、器械运输之通道。南墙设二门,与“龙脖”相通,便于岛上往来。东、西墙无门,利于防守。城中有粮囤、料堆及守城官兵营房遗迹,还有一条纵贯南北的排水沟。

清朝统一中国后,觉华岛是旅顺水师营巡哨的西端起点。在清代260多年的时间里,战火平息,渔民安居乐业,岛上呈现出持续二百多年的太平景象。

印象兴城之觉华岛

海边风光

考古工作者在觉华岛东南的风凉山上,发现了距今4000年的多件磨制石器。这一重要发现也将觉华岛的人文历史由辽圣宗时代向前推进了数千年。

据史料记载,一千年以前的辽金时期,觉华岛的名字和佛教圣地、皇室、朝廷紧密相连。这里佛寺林立,僧侣众多,觉华大师在此弘扬佛法,寺院发展到17座。“山当曲处皆藏寺,路将穷时又遇僧”,活跃着佛教的各个流派,海山大师郎思孝推崇的华严宗尤为兴盛。辽金时代,这里是远近闻名的佛教圣地,以大龙宫寺和海云寺最为著名。到现在还被当地渔民称为“南有普陀山,北有觉华岛”。

印象兴城之觉华岛

菩提树和八角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