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个天才的背后,可能是超越常人承受力的痛苦

文/安然

诺贝尔经济学奖、世界前十名大学教授,你可知他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

推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写出的科普书籍卖出几千万本,你敢相信他大半辈子连话都说不出?

他们好惨。

却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如此伟大的贡献。

今天谈的这两部电影,都是奥斯卡获奖电影。他是《美丽心灵》的原型约翰纳什,他是《万物理论》的原型史蒂芬霍金。

初露锋芒的他,却已重病缠身

19岁的史蒂芬霍金,完全是自带主角光环。

外表上,他高大帅气,气度不凡,舞会上讨论洗衣粉荧光物质,就能俘获美丽姑娘的放心。

论智力,他是一等一的天才。别人用功的时间他在睡觉,随随便便的灵感都能让教授发出,“天呐,谢天谢地”的感叹。

然而,一次跌倒,却让他开挂的人生,万劫不复。

成为一个天才的背后,可能是超越常人承受力的痛苦

21岁的他,被诊断患有运动神经细胞病。当时,医生曾诊断身患绝症的他只能活两年。

两年?从志得意满到万年俱灰,史蒂芬栽得太快。从坠入深渊到再度启程,他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不得不感叹,天才实是天才,连站起来的速度,都比常人快。

两年的时间,他迎娶了心爱的妻子,他完成了博士论文从剑桥光荣毕业,他轻易地就打破了“两年”的魔咒。

这接下来的每一步,他都走的异常艰难,却又令人惊叹,“这是怎么做到的?!”

瘫坐在轮椅、讲话只有妻子好友听的懂?可这没关系,这并不影响他高谈阔论,提出物理学中著名的“霍金辐射”;

无法开口讲话、手连东西都拿不起来?可这没关系,这并不影响他出版《时间简史》,这本畅销几千万册的科普著作。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考,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成为一个天才的背后,可能是超越常人承受力的痛苦

活着就有希望。于霍金,无一如是。

是天才还是疯子,是幻觉还是人生?

诺贝尔奖得主。短短27页的博士论文,提出了博弈论,那年,他才22岁。

精神分裂症患者。读书时幻想出一个室友,工作后幻想自己为特工老大服务,他穿婴儿装,在几百人的讲座上因幻觉而从讲台落荒而逃。

他们都是约翰纳什。

都是这离奇而又波折的人生。

精神分裂者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这部奥斯卡4个获奖、8项提名的《美丽心灵》,妙就妙在,它以精神分裂症的视角代入,让人觉得一切都是客观存在的:真实的室友查尔斯和他可爱的妹妹、五角大楼大boss帕彻召见他,带他进入秘密基地……

成为一个天才的背后,可能是超越常人承受力的痛苦

而影片时不时地表露一些细节,让观众心存疑虑,而摸不着头脑。比如帕彻从纳什的办公室生气走出,纳什跑到走廊大喊,这时纳什的同事从另一间办公室探出头来,问他在喊谁,此时望向走廊,已是空荡荡的一片。

直到影片后半部分,观众才恍然大悟,分清了幻觉和真实。

这种萦绕在观众心中的疑惑和迷茫,使人更能真切体会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挣扎。

还有约翰纳什的不屈服。

他一边要与大脑意识中的另一个世界作斗争,一边创造完善了“纳什均衡”博弈理论,摘走了诺奖。

成为一个天才的背后,可能是超越常人承受力的痛苦

“我一直以来都坚信数字,不管是方程还是逻辑都引导我们去思考。但是在如此追求了一生后,我问自己:“逻辑到底是什么?谁决定原由?”我的探索让我从形而下到形而上,最后到了妄想症,就这样来回走了一趟。“

电影中,纳什在诺奖颁奖现场,如是说。

具有韧性的生命

曾有人用,“韧性”来形容生命。

神经肌肉细胞病伴随了霍金一生,让他无法站立,后无法讲话。

精神分裂症伴随了纳什的一生,让他永远都与另一个世界博弈。

然而,如此悲惨的人生,他们却做出了精彩的诠释。

他们的生命,极具韧性。

“人类的努力应该是没有边界的,我们千差万别,不管生活看上去有多糟糕,总有你能够做的事情,并且能够成功。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史蒂芬霍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