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閱讀|青年作家邢小俊《拂挲大地》連載之七:澇池邊的煙火氣

青阅读|青年作家邢小俊《拂挲大地》连载之七:涝池边的烟火气

銅川共青團

我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是全團在行動。

青阅读|青年作家邢小俊《拂挲大地》连载之七:涝池边的烟火气

青阅读|青年作家邢小俊《拂挲大地》连载之七:涝池边的烟火气

讓禮村的人骨子裡愛水,也懼怕著水。生息在茫茫土原褶皺裡的人們,挖土穴而居,盤土炕而棲,汲取土窖裡渾濁的雨水,繁衍如土蝨子一般……

在這片黃土層的上空,每年,來自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和來自東南部海洋的熱空氣準時相遇,變成雨雪潤澤大地,其中的大部分匯入一條很遠的黃色的大河。 來勢兇猛的雨水,村人稱作白雨;秋季連綿不絕的雨水,村人稱為淋雨,這些土地滲不進去的水,匯聚到了低窪地帶形成暫時性的小湖泊,就是澇池。

村子懼怕水,也想盡可能地留住水,窯洞裡的水窖、澇池便變成一個個想留住水的容器。這水窖在豐水期能大量收集雨水冰雪,避免水澇災害,收集在土窖裡的水在窖底的土中,料姜石中自然沉澱淨化,人飲。用時則用轆轤絞上來,珍惜著用,洗了臉的留著洗腳,洗了腳的再用來澆院子的樹。隔著一年半載,水窖需要淘一下淤泥,一年淤積幾尺青泥,不淘的話就盛不下水了。淘窖至少需要三人協作,一個人站在窖底的黑暗裡往竹籠裡裝泥,一個在窖口攪轆轤,一個在窖口接泥倒泥。窖底黑暗中傳來一聲“上”,轆轤吱扭吱扭攪動,一籠青泥就上了窖,換一個空籠掛在繩子上,喊一聲“下”,籠拽著繩索便深入地下。

大旱之年,虛土三指,男人用水桶從窖井口提上了一桶渾濁的水,過不了幾天,一陣土腥味,漫天的黃塵土裡定會大雨磅礴——天地是相通的。

青阅读|青年作家邢小俊《拂挲大地》连载之七:涝池边的烟火气

讓禮村的暴雨經常突如其來,把土原打矮一截,齊頭並進的水,像沿著溝壑逃脫的群蛇,它們把一些石頭捲走,把一個不小的樹連根拔起,把一地將熟的玉米捲走,不可一世地衝進村莊,卻咕咕咚咚地被村莊藏匿於地平線以下地穴裡的上百個水窖井悄悄飲掉,飲不完的水也無妨,也被村裡的三個大澇池喝掉,澇池地勢低,下雨時一片汪洋,太陽出來一曬,三五日連蒸發帶滲漏,就減少了一半。這一口口其貌不揚的窖井和澇池,在水澇和乾渴中吞吐或吸納,亦是一種土地靜默的、大智若愚的養精蓄銳。

澇池,一般位於村子的低窪之處,以勢積水,要把底部墊平,夯實,然後用膠泥平鋪,不然會漏水。每當雨季來臨,水滿而溢於溝渠澇池之中,不至於殃及村子。

有一年發大水,四爺家很多東西被沖走,特別是一罐菜油也沒了。雨過天晴,四爺的兒子來到澇池,水面上有很多油花,他指著水面說,那是他家的油花。

學校明文規定不允游泳,但午休時間經常有膽大的孩子脫了衣褲光著屁股跳進澇池裡,嬉戲玩鬧好不快活。下午上課時,老師檢查有沒有人浮水,男生伸出胳膊,老師用指甲在胳膊上使勁一劃,劃痕發白的即為浮過水的。也有些放狠招的老師,等不聽話的孩童跳進澇池後,把他們地衣服褲子全部拿走,這下赤條條的屁孩子們便在水裡上不了岸。

那年淹死一個孩子,他叫拴牢。澇池畔上給他拿衣服的姐姐發現弟弟沒上來,喊來大人撈上來放在牛背上讓他吐水,但也迴天無力,他的七竅中都有淤泥,應該是入水時一頭扎進泥裡,頓時悄無聲息。

牲畜飲用及洗衣服的水在村子低窪處的大澇池裡。

青阅读|青年作家邢小俊《拂挲大地》连载之七:涝池边的烟火气

夏天下午三四點鐘,羊群散發著騷臭味,咩咩地叫著從圈裡趕著出來,在放羊人的吆喝聲中跳進澇池。羊的遊姿相當滑稽。游出澇池的羊們涼爽了很多,在放羊人的驅趕下又鑽入路邊的深草中。

婦女們拿著髒衣服,提塊青石板和棒槌來了。一邊嘰嘰喳喳說著家長裡短,一邊揮動棒槌敲打著青石板上的髒衣服。女人們備有木棒槌和樹上的皂角,這是女人們談心交流拉家常的重要場所。年輕的女人臉上都有嚴重的嗮斑,眼睛卻有神,純淨、羞澀、多情。人這一生,什麼時候說什麼話,什麼時候做什麼事,絕對有個定數。她們也許過了喧囂和招惹目光的歲月,如今卻是如此快樂和安靜,她們快樂地做著所有的事情,心安理得。

太陽要落下的時候,下地幹活的人們,肩扛著犁簍耙耱,趕著各自的牲畜到澇池飲水。飲完水,馬、騾子、毛驢在澇池畔邊找個平坦的地方打個滾,在一片人歡馬叫,塵土飛揚中各自散場,只有幾頭豬在淤泥裡撒歡。

再晚些,夜色加沉,在一片蛙鳴聲中,澇池也就安靜下來,男人們又來給牲口挑水。哥哥弟弟開始抬水。男人們往往要聚在一起點火抽菸。

勞動者在一天的勞累結束後,在影影綽綽澇池邊抽菸借火的場面,是鄉村生活中很溫情的一個場景,是溫暖的、溫情的、溫馨的。想抽菸而沒帶火柴的人會喊一聲,誰有火?聽到應答聲,想抽菸的就走過去,圍在那個帶著火柴的人面前,將旱菸鍋或自制的旱菸卷湊過來,那人將點燃的火柴沉著、有序地遞到他們嘴裡含著的煙上——這些平時辛苦而粗糙的男人們,內心裡其實是藏著溫情的,他們彼此之間會生起一種被別人需要和被看重的細微情思。

青阅读|青年作家邢小俊《拂挲大地》连载之七:涝池边的烟火气

火柴劃燃,一股松木香味兒淡淡地飄起來,與村莊的氣息相融,繚繞成溫馨的氛圍。他們以火柴為中心圍在一起,彼此的身體離得很近。那手持火苗的人,火光照亮了他的臉,像一位古代的祭司,主持著生命與生命、心靈與心靈的相依。細微的火苗、溫暖的火種,拉近和連接起彼此內心深處的溫情。他們圍在一起抽菸的時候,也並不多說什麼。

然後,銜著火苗各自散去。

村人用的生鐵做的洗臉盆,像一個仰著放的草帽,盛水的部分極小。

讓禮村走出的人,他們走進了城市,走進了更大的城市,他們一生都珍惜著水,在生活中對水有不一樣的隱秘態度。每每看見城市人洗碗大手大腳浪費水,他們的心真會揪心地疼,洗碗時他們甚至先用衛生紙把碗擦一遍,為了省下一點點水。

他們心中珍惜水也畏懼水,他們覺得是大水分隔了整塊的土地,讓一整塊世界分裂成好多塊。

他們中有許多人,離開故鄉走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卻往往在岸邊和灘塗便猶豫止步了……

青阅读|青年作家邢小俊《拂挲大地》连载之七:涝池边的烟火气
青阅读|青年作家邢小俊《拂挲大地》连载之七:涝池边的烟火气

邢小俊,耀州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陝西省“百青”計劃、“百優”計劃扶持人才,陝西省宣傳思想文化系統“六個一批”人才,陝西省“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哲學社科和文藝領域領軍人才。

用新聞人的眼光發現大題材,用散文家的筆法去書寫中國故事。《潑煩》《覓渡》《超度》《居山 活法》, 獲第六屆冰心文學獎、第三屆柳青文學獎、首屆“絲路”散文獎、中國第三屆網絡文學散文大獎等。

作品連續四年入選《中國散文排行榜》、《中國報告文學排行榜》。

長篇紀實文學《十年 》獲中國作協2015年重點項目,長篇紀實文學《華陰老腔》獲2016年陝西省委宣傳部重點項目,長篇紀實文學《居山 活法》被中譯出版社翻譯成英、法、德、日、西班牙、阿拉伯六種語言。

如果您有關於銅川的作品或訊息

歡迎來稿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