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有人情味的橋:人畜兩用,10萬人在4500米高原上修成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中國最有人情味的橋-西藏清水河特大橋。清水河特大橋位於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全長11.7公里,是青藏鐵路線上最長的“以橋代路”特大橋。

為什麼說它最有人情味兒呢,因為這座橋修建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為當地的藏羚羊等野生動物穿越青藏鐵路提供通道,大橋底部各橋墩間的1300多個橋孔洞就是動物們自由遷徙的“生命通道”,每年春天到夏天,每天會有成群結隊的藏羚羊從橋下穿過。

可可西里被譽為高原“動物天堂”,這裡生活著 231種動物,是藏羚羊的主要棲息地,此外還有野犛牛、藏野驢、雪豹、棕熊、高原狼、草原雕等。保護區內生存著202種低矮墊狀植物,雪靈芝、紅景天等構成了世界上少有的墊狀植被景觀。


在海拔45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地理環境十分惡劣,建一座橋作為專門的動物過橋通道,堪稱中國最有人情味兒的橋。建設清水河特大橋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參與建設的築橋工人近100000名,自2002年4月開工,歷時 6個月 完成,在深層凍土區共有2878根直徑1.2米左右的橋墩。

清水河特大橋是青藏鐵路上的一段,除了是也野生動物通道,它還有一個作用就是“以橋代路”的凍土隧道。它也是世界上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橋,因為青藏鐵路,格拉段所經過的清水河地區,屬於常年凍土區,凍土厚度達20多米,且含冰量高。

此外,清水河地區還是高溫不穩定區,季節性溫差明顯,夏季最高溫度達38℃,冬季最低溫度達零下40℃,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地表會出現融湖塘,到了夏季,氣溫升高凍土融化,會在地下20米至30米之間形成暗河;而到了冬季,熱融湖塘和暗河由於氣溫的急劇下降,會形成突出地表的凍漲球,如果處理不好凍土問題,修築的鐵路將會變成高低不平的搓板路,十分不安全。


面對在高原凍土區施工的難題和保護當地野生動物的需要,建設專家想出了“以橋帶路”的方法 ,這既解決了高原凍土地帶路基穩定的問題,還保護了當地的野生動物,確實是一橋兩用的環保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