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不承认!公考失败的原因句句戳心!

每年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很多,但大部分人都成了“打酱油”的。为什么公考如此之难?其中一点就在于竞争大,失败率也高。

许多落榜的考生,他们都提出了一些类似的问题:

某甲“科班”四年,自以为专业基础不错,为什么败走麦城?

某乙是名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为什么也通不过?

某丙是学中文的研究生,为什么奋战了几个月申论竟然只考出了30多分?

某丁已不折不扣地考了三个地方的公务员,屡败屡战而且勤奋刻苦,但分数为什么还是与成功线相去甚远?

到底是哪块石头绊了我们的脚?是什么原因让我们落榜了呢?

其实,失败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如何正确看待失败、总结失败、吸取教训,比学习成功的经验更重要,这也是下一次成功的关键因素。

备考心态

八成以上的考生未作必胜的打算,抱着尝试一下的态度。以至于平时复习懒散,效率低下,不能持之以恒,最后“半裸考”状态参加考试。

还有有一部分应届毕业过于自信,对公务员的艰巨与困难估计不足,自以为基础不错,问题不大,错误估计公考难度,结果惨败而归。

没有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公务员考试亦是如此。有六成多的考生未安排时间专门复习,也没有做好复习计划,完全是跟着感觉走,根本不了解公务员考试考什么?怎么考?怎么复习,只在考试前一个月下意识地复习,或者总是跟着别人的计划走,往往会出现许多疏漏,没有形成不了知识体系。

忽略教材

近八成的考生未精读教材,不少人甚至一遍都没有读完。有人认为教材只不过是题型的诠释;而有的考生选购的教材质量有问题,建议大家还是要购买正版教材,以教材为本制定好复习计划。

求速度,不注重正确率

公务员考试题量大,有七成多的考生不知道如何对付那浩如烟海的题目,只好走马观花或囫囵吞枣,一味求快而忽视正确率,对题型理解不透,领会不深,即使按时答完考卷,也是徒劳无功。提示考生备考过程中应该在保持相当正确率的基础上初步提高速度。

不求甚解,不讲技巧

有将近七成的考生做题练习不得法。他们做题没有针对性,或者把做题当成单纯的复习测试手段,不懂得对考题分析和总结,平时练习只注重对错,而不去搞清楚答案的由来解析,对知识点一知半解,以至于错题不知错在何处,在考试中遇到同类题目时仍旧出错,因而得不到高分。

也有很多考生对做题效果不去进行小结或评价,做题几乎成了可有可无的环节,更谈不上得到实战训练与体会的层次。

建议大家找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练习,有时间的话还可以做各地方近两年真题练练。

不会取舍

公务员考试知识面甚广,考生不可能全部掌握,因此,复习考试要有侧重点,要舍弃那些自己擅长的知识点和实在难以提高的弱项。发现许多考生在复习中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放过任一知识点,这种方法不仅很累,也会影响到复习效率。

所以一定要抓住重点,有所收获。特别应注意的是,在笔试过程中如果出现不会的题目,应先果断放弃,切不能因一道题而影响到整场考试。

考试心态

有五成以上的考生反映,由于缺乏经验,对公务员考试这种素质测试的考试不适应,临场发挥不好。有的表现为题速感差,答题时间不够;或时间紧未检查,或漏了题未做。有的则表现为不适应大题量的涂卡作业,犯了自己都不可原谅的低级错误。还有的由于考前身心调整不到位,在考场上体力不支等等。

不注重平时积累

我们考生常会忽略这一点,须知质变是由量变的积累而来。公务员考试,特别是申论,需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多阅读人民时评、半月谈,学习党报党刊的文章,多看一些申论范文,积累好的词、句、段,久而久之,答起申论题目自会得心应手。

以上种种失败的因素,若究其根源,除了考生的动因和信心之外,最终均可归结为对公务员考试的特点认识不深,对公务员考试的规律知之甚少,学习和应试方法不对路。“走错了路的人,是无法到达目的地的”,方法决定成功!

公考竞争非常激烈,建议考生在决定参加公考后,一定要做好复习规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