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保本基金自掘墳墓:晚一步贖回本都沒了,轉型多淪為迷你基

在整體轉型的當口,保本基金也迎來前所未有的尷尬:有年內即將到期的產品跌破淨值,面臨保不了本的危機;有保本基金為了安全,配置大量債券,結果不慎踩雷,淨值暴跌;而在產品過氣的前提下,保本基金持有人大多選擇“到期贖回”,成功轉型也就成為一句空話。

臨期產品面臨保本壓力

Wind數據統計,有62只保本基金於年內到期,佔存續保本基金總量的一半以上,其中有3只產品單位淨值仍低於1元面值。將於9月25日到期的中融融安二號保本,截至5月24日的基金淨值為0.98元,另外兩隻跌破面值的保本基金單位淨值分別為0.9879元和0.9880元。

由於擔保機構承擔了風險,保本基金的管理費相對較高,即便最終到期保本,持有人這幾年的投資收益也微乎其微。但對於初始認購的投資者來說,中途贖回又需要支付較高的贖回費(一般為1.5%),在基金收益本來就不高的情況下,很可能會因贖回造成實質性的虧損,持有到期也許是更明智的選擇。

晚一步贖回損失慘重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有8只保本基金今年以來收益為負(截至5月24日),其中包括中融融安二號保本、長城久潤保本、中銀證券保本、匯添富盈鑫保、銀河潤利保本、長城久利保本、華富保本混合、平安大華保本,今年以來收益分別為-4.76%、-1.69%、-0.40%、-0.37%、-0.24%、-0.13%、-0.10%、-0.10%。

即便今年以來收益率最高的廣發穩裕保本,漲幅也僅為2.95%。

這並非虛言。5月22日,華商保本1號淨值大跌11.44%,僅剩0.906元。該基金第一個保本週期為2016年5月17日至2018年5月17日,5月17日為保本到期日,當天淨值為1.021元,未跌破淨值,故而不存在補償差額的情況。此次大跌正好出現在保本週期剛剛結束之後。也就是說,持有人如果晚三個交易日贖回,不僅不保本,而且損失慘重。有市場人士揣測,該基金暴跌或與重倉的華信債有關。即便在保本到期當日贖回,初始投資者持有兩年整,也僅賺了2.1%(期間該基金沒有分紅)。

從今年債市情況看,華商保本1號不會是孤例。因此,投資者應密切瞭解持有的保本基金到期時間,並在承諾保本的時間內及時贖回,以免不必要的損失。

轉型之路不樂觀

持有保本基金的投資者怎樣做才是最佳的操作策略?他表示,面對轉型的保本基金,投資者要考慮一下自己的風險偏好。建議首先對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評估,其次對產品進行考量再做決定。風險偏好低的投資者,可以考慮到期贖回基金,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的投資者,可以視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基金公司的整體實力等因素來考慮是否要贖回,“畢竟,市場上也存在成功轉型的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