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养好脱贫“领头羊” 带领村民奔小康

泰和:养好脱贫“领头羊” 带领村民奔小康

中国吉安网 周霞、罗善平、康方健

近日,笔者来到泰和县万合镇华盖山村,该村位于万合镇东北角,与青原区文陂、值夏两镇接壤,距离万合圩镇10公里左右,交通不便。西北紧靠赣江,是我县海拔最低点,属易遭内涝灾害的丘陵地带。全村辖9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农户494户、总人口1756人,现有耕地1990亩、林地4325亩。长期以来,村民主要靠种田养家糊口,产业结构单一,加上交通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导致村级经济薄弱,村民生活水平较低。全村现有低保户44户61人(占全村人口3.4%),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户45人,被列为“十三五”省级贫困村。

为探索产业脱贫新路子,尽快摘掉贫困帽,2015年,该村组织人员开展市场调研,发现湖羊在市场上十分走俏,而且湖羊肉销售已经慢慢从北方渗透到了江南地区,从区域性消费变成了全国性消费,市场前景广阔。该村虽有养殖湖羊的传统习惯,但养殖户不多,一直没有形成规模。2016年,在县农业部门帮扶工作组的大力支持下,由村干部领衔,投资100万元,建立了嘉铭肉羊养殖基地。县农业局还聘请有关专家编印授课教材,在基地举办湖羊养殖技术培训班,并采取“一对一帮扶”模式,抓好技术指导跟踪服务,及时帮助养殖户解决技术上遇到的难题。通过近两年的发展,该基地规模逐步扩大,现有栏舍1700平方米,饲料仓库500平方米,青储池600平方米,种植牧草187亩,累计出栏湖羊达4000多头,创纯收入120万元。

泰和:养好脱贫“领头羊” 带领村民奔小康

尝到了养羊的甜头之后,该基地负责人为带领村里的贫困户共同致富,采取“基地+金融+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2017年以基地资产抵押担保,帮助5户贫困户从农商银行万合支行分别获得了5万元贴息贷款。在村“两委”干部的见证下,将贷款作为股金参股湖羊基地,并签订入股分红协议,当年底入股贫困户户均红利达3700元。同时,贫困户农闲时还被基地聘请从事湖羊饲养和牧草种植和加工,人均年增加劳务收入5000多元。万合镇华盖山村的这一模式既减轻了贫苦户投资压力,又解决了老弱病残贫困人口在产业发展上的瓶颈,拓宽增收渠道,实现稳定增收,真正激发群众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

在看好养殖效益的同时,该村秉承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为养而种、以养带种、种养结合”新型种养模式,将种养结合作为村民增加收入的新增长点,采取“牧草-养羊-粪便-牧草”循环农业模式,在基地附近种草,羊的粪便作为牧草基地的肥料,种出来草无污染,也不用添加其他添加剂,羊也喜欢吃,既节约了成本,又生态环保,还提升了湖羊产品品质,基地湖羊深受消费者青睐,虽然价格较市场均价平均提高15%,但一直供不应求。

为了扩大养殖规模,该基地今年新租赁土地413亩,正在建造湖羊草料供应基地,并计划增加投资300万元,新建栏舍8栋,吸纳周边100户有养殖意愿和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帮助他们获得贴息贷款资金,作为股金投入到基地发展,力争到年末,湖羊养殖数量达到5000多头,基地产值达到2000万元,入股贫困户户均分红不少于2600元。

湖羊养殖因“门槛低、投入少、风险低、见效快、绿色环保、技术要求低、劳动强度小”等特点,已成为泰和产业脱贫的重点产业。在基地带领、合作社引领、农户带动及贫困户参与下,相信会有更多群众通过养殖湖羊实现增收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