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企業從拿地到開工僅需13天

金華企業從拿地到開工僅需13天

金華金東區打造投資項目集成服務平臺,有效助力“標準地+承諾制”改革,深度踐行“最多跑一次”改革。

去年以來,金東區按照全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要求,圍繞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提速這一重點,以“重構流程、全面容缺、全程代辦”為基本思路,探索推行了“標準地+承諾制”改革,倒逼政府自我革命,實現了投資項目最快在企業拿地後13天即可完成所有審批流程並開工建設。截至3月底,全區共推出“標準地+承諾制”項目10個,其中已完成審批並開工建設的3個。自工作開展以來,得到了省市主要領導的高度肯定,企業一致好評。

設立“標準地”的初衷

所謂“標準地”,即帶著建設規劃、能耗、環境、投資強度、畝產稅收等一系列標準進行出讓的建設用地,企業拿地後通過“一窗受理”即可開工,建成投產後按照法定條件和既定標準進行驗收。

2017年12月,一則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的“江東低丘緩坡H07地塊56.568畝土地”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出讓公告一經掛出,就引發關注: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0.5噸標準煤/萬元、投資強度≥500萬元/畝、土地產出≥600萬元/畝、畝產稅收≥30萬元/畝、建設期限24個月……

據瞭解,企業拿地前,就已經知道該地塊的使用要求和標準,拿到標準地,經發改委“一窗受理”後,就可以直接開工建設,不再經過各類審批,建成投產後,相關部門按照既定標準與法定條件驗收。

在具體實踐中,“標準地”這項改革,除了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顛覆供地模式、服務模式外,還顛覆了招商模式,倒逼了轉型升級。

2018年1月10日,浙江省省長袁家軍在德清調研“標準地”改革試點工作時指出,“標準地”改革是我省推進以高質量為導向的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的重要抓手,有利於釐清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有利於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有利於培育壯大產業集群,最終目的是推進高質量發展。

“標準地+承諾制”的金東速度

“不破法規破常規,這是改革的基礎”。

金東區在“標準地+承諾制”基礎上,探索出來的新路,在不突破現行法律的情況上,讓審歸審批歸批,把審、批分離,政府通過把服務前移,使企業從拿地到開工,也僅需13個工作日,只要跑一次。

——原有審批流程:企業項目招商准入通過後,要進行土地招拍掛、企業摘牌,摘牌公示、繳清土地出讓金,開展總平圖、施工圖設計等;然後經發改部門立項(備案)後,開始總平圖審查、施工圖審查、環評審查等審批手續。

——現有審批流程:金東區實行“審”“批”分離流程再造後,以部門提前介入服務指導代替審查,在項目未正式進入審批流程前,部門服務指導總平圖、施工圖、環評報告書編制,使之與土地招拍掛、企業摘牌等程序同步進行,企業拿地後,項目正式進入審批流程,就能在最短時間內辦結各類審批手續。

按照土地拍賣流程,從土地出讓公告到競拍,需30天時間;土地摘牌後,有10天公示期;公示期結束到繳清土地出讓金,還有20天。金東區就利用這段時間,指導幫助企業完成各項準備工作。

徐根生表示,項目審批時限13個工作日,就是在不突破法律框架後確定的。因為工程規劃許可必須公示10天,辦理工程規劃許可、辦理施工許可證還各需1天。

以該區的浩能工貿為例,其是第一個坐上“審批高鐵”的項目。按照土地招拍板、企業摘牌公示及繳清土地出讓金整個流程60天的要求,4月12日是企業繳清土地出讓金期限,但該項目審批前期主要材料在各部門的指導下,於3月26日就已基本完成,只等企業繳清土地出讓金、補充部分資料即啟動“批”的手續。

此外,金東區能夠順利將政府審批當中審查服務提前,是因其引入中介力量。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手續複雜,施工圖設計、環評、能評等事項審批都需要專業團隊,政府全程代辦面臨人手不足的問題。該區探索由政府購買涉審中介服務,中介機構在做好委託事項的同時,幫助政府一起為企業代辦、準備材料等,以“政府跑、中介跑”代替“企業跑”,實現“一個機構、一站式服務、一辦到底”。因此,企業投資項目從立項(備案)到竣工原來需要跑39次,現在只需跑一次,減少重複提交資料40餘項。

“標準地+承諾制”的金東特點

近年來,“簡政放權”始終是改革發展的一大高頻詞,全國各地圍繞衡量改革成效的“三條標準”(即:一看改革後企業申請開辦的時間壓縮了多少;二看投資項目審批提速了多少;三看群眾辦事方便了多少)進行探索創新,開展了一場自上而下的自我革命,特別是浙江推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多項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充分肯定,並寫入2018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浙江如何進一步將改革不斷推向深入,大膽探索創新管用有效的載體抓手,形成可在全國推廣的制度化經驗,加快建設“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政務環境最優、群眾和企業獲得感最強”省份顯得十分迫切也十分必要。

當前,全國各地對於企業投資項目提速改革都有許多創新做法,重點方向主要集中在取消審批項目、縮短審批流程上,但總體上看,影響審批提速特別是企業切身感受的一些客觀問題還十分突出。

有鑑於此,金華市金東區的“標準地+承諾制”改革確定了“重構流程、全面容缺、全程代辦”的基本思路。

——“重構流程”,就是通過“標準地”讓施工圖設計審查和部門審批服務“提前跑”。

“標準地”的核心內容是將規劃、經濟、能耗、環境等指標作為土地“招拍掛”的前置條件,這意味著在土地出讓公告發布之日起就具備了必要條件,讓企業可以根據“標準”提前開展施工圖設計,讓部門可以提前介入指導開展審批相關服務,這在之前是不可能實現的

流程重構後,一個企業投資項目在通過招商准入到正式開工建設只要經歷兩個階段:一是企業按“標準地”模式拿地階段(即“地塊定標”和“按標出讓”),期間同步完成施工圖設計審查以及部門審批需要的環評、能評等各類中介事項;二是部門審批階段(即“承諾許可”),由於拿地階段部門已介入服務,大量涉審準備工作提前完成,讓企業能夠在較短時間內走完所有審批流程。

——“全面容缺”,就是通過“承諾制”變部門審批“接力跑”為“同時跑”。

在部門審批階段,原先有的部門之間審批事項按照有關規定是相互串聯、有先後順序的,影響了審批提速。通過推行“承諾制”,探索建立企業信用機制,讓企業對有關涉審事項作出承諾,同時要求有關部門同時容缺受理,待項目補齊材料,達到法定審批條件後,再給予正式審批文件,既提高了效率,又沒突破現行法律法規。

——“全程代辦”,就是通過全程“政府跑、中介跑”實現“企業零跑”。企業投資項目在通過招商准入後,由發改部門牽頭,會同其他部門主動上門服務指導,項目開工前所需辦理審批事項全部實行政府代辦,原先需要企業委託中介服務機構辦理的事項也全部改為政府委託代辦,從根本上實現“一窗受理、集成服務”,且無需企業再跑。

與此同時,金東區還出臺了《金東區加快推進企業投資項目“標準地+承諾制”改革實施細則(試行)》,加快形成固化的機制,確保長效化常態化。

相比有的地方提出的以“標準”替代“審批”、“先建後驗”“未批先建”等“破法”的做法,我區的“標準地+承諾制”改革始終未突破《城鄉規劃法》《環境保護法》《建築工程施工許可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界限,而是在“常規”與“慣例”中探索創新優化,在事中事後加強跟蹤監管,大大減輕了政府的違法風險,降低了改革的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