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來談談菊姐

也來談談菊姐

  • 關注秦朔朋友圈
  •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2026篇原創首發文章
也來談談菊姐

菊姐是一種希望

演藝圈從來沒有平靜過,不過最近有巨浪。頭部導演和頭部明星,被民眾重新審視了一遍他們既得的名和利。

而另一端,草根出身的菊姐,在收穫她洶湧而來的人氣。黑黑、土土、胖胖的,似乎沒有任何一點符合現代女團氣質的女孩,帶來了這個紛繁卻又固化的世界原本該有的想象力。是呀,這個世界千篇一律多沒意思,總要有些不一樣的人,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也來談談菊姐

這個社會依然有屬於每個人的奮鬥路線。家境好的孩子有穩定且資源較多的平臺相中,家境不好的孩子可以拼體力,在項目多發展迅猛的企業加班到凌晨三點。只要肯努力,黃金桂冠還是可以摘得到的。

菊姐的出現,證明了一種希望,表明佔據人們眼球的事物的生產機制,還是多元化的,社會還是包容的。社會資源和資本可以創造很多現象,但並不能壟斷全部。

這個世界越來越像一本小說,即便是作者首先安排好了大綱,也可以隨時根據趨勢變化而修改。情境是如此重要,你可以在不同的氛圍下把情境搬來搬去,營造完全不一樣的結果,你會發現還是那個人,還是那件事,結果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也來談談菊姐

菊姐是不一樣的90後

王菊,1992年9月1日出生於上海市,中國內地流行樂女歌手,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藝術教育專業。在騰訊視頻女團青春成長節目《創造101》中莫名火了起來。

也來談談菊姐

第一批00後馬上要高考進入大學,第一批90後早已成熟了,甚至有些都熟透了。王菊的情商非常高。被稱為“地獄使者”之後,一句“地獄空蕩蕩,王菊在土創”的打油詩就向她砸了過去,她接得穩穩的,並將此句自黑表演出來。整個人就是完全做自己,放得開,大氣。

當很多人受不了被起外號、被網絡暴力的時候,這個90後卻懂得轉危為機,把握機會,扛得起事情,無所畏懼。於是這個不一樣的90後就顯得格外勇猛,帥氣。

也來談談菊姐

菊姐有種“心理帥”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在分析人的集體無意識時,發現無論男女,在無意識中,都好像有另一個異性的性格潛藏在背後。

阿尼姆斯(animus)是每個女人心中都有的男人形象,是女人心靈中的男性成份。阿尼瑪(anima)則是每個男人心中都有的女人形象,是男人心靈中的女性成分。某種程度上說,現在男人女人的魅力來源可能更加多元化了,女人要有點帥氣,男人反而要溫柔紳士一些。

也來談談菊姐

也來談談菊姐

這位菊姐從力量、行為、語言和意義上,都能找到吸引人的點。原來的菊姐又白又瘦又時尚,現在的菊姐黑了壯了看起來很健康,走歐美美黑路線。菊姐說,“不想變白變瘦變成過去那樣”,是因為自己如今掌握了對美的看法和認知,想要以此保持精神的獨立。王菊的話題點特別多,不同階層的人對她都有不同的解讀,都能輕鬆參與。

當黑黑,土土,胖胖的菊姐刷屏,當小S抱怨激烈殘酷的減肥讓她已經瀕臨崩潰,怒斥畸形審美,說“人的一生只為了追求瘦跟美,我退出……”時,比起身體上的美(用大部分的時間和金錢砸出來的),人們更喜歡心理上的帥與真,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女人拋棄性別壓力,自己定義自己的時代。現代女人可能都需要有一種獨特的氣質,就是“心理帥”,拿得起放得下,性格獨立自主,不怕髒,不怕累,不怕煩,還能潔身自好。

也來談談菊姐

木村拓哉15歲的女兒光希最近宣佈出道。2000年12月5日,工藤靜香與木村拓哉結婚,成為日本女性公敵。木村拓哉是顏值和演技合一的超級現象級偶像。工藤靜香比木村拓哉大2歲,1989年她的個人單曲銷售額達到54億日元,也是日本偶像派的一個奇蹟。她是真正的才女,會填詞譜曲,會畫畫設計,渾身散發著英氣,擁有超前的自我主張。她像一朵鳶尾花,有矜貴而陽剛的氣息,即便後來受傷,如今仍然夫妻恩愛。

馬東的《與王朔有關的日子》裡寫道,1994年,王朔認識了在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繫上大二的徐靜蕾。王朔面對二十歲的徐靜蕾無法自持。“徐靜蕾是搖滾果出身,小時候喜歡搖滾,搖滾果出身在北京範兒最正的,玩的是邋遢帥,就是完全不修邊幅的年輕人,我特別喜歡這種人。”

網劇《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最近也很火,筆者是看過施定柔的原版小說的,第二部《結愛:犀燃燭照》特別精彩,她寫的關皮皮可不是網劇裡那麼偏向柔弱和無知,而是擁有將軍的女兒的戰鬥基因的,她硬是在沙瀾狐族、狼族等危險境地裡殺出血路來的,一點都不比賀蘭大人差。

也來談談菊姐

菊姐沒有過分的慾望

要成功可以,必須有底線;要獲得什麼,可以去努力爭取。菊姐非常刻苦並且知道使用正確的方法,但沒有害人的氣質,也沒有妨礙別人、產生社會負面影響的感覺。

這大概就是菊姐最特別的地方,根本讓人聯想不到權色交易等等潛規則。社會風氣,似乎一下子清亮了許多。很多人選擇讓她留下來,並不期待她能一直留下去,但菊姐反而給了大家驚喜。

也來談談菊姐

未來的路,菊姐怎麼走,能不能繼續火下去,需要高度的智慧和意志品質。

也來談談菊姐

菊姐天然成就了“菊”的亞文化

現在的菊姐分分鐘都是表情包以及“黑概念容器”——“菊外人”“陶淵明”“菊話寶典”“物以類菊”“菊菊可危”“一菊兩得”“菊風行動”“獨立女性SLAY”……還有“菊”的周邊產品紛紛誕生。

“菊”這個名字已經和她個人形象渾然一體,成就了亞“菊”文化,形成了移動互聯網造星造物的全過程案例。人們似乎將“菊”有關的所有的同音字,所能涉及的聯想能力似乎都用盡了,而且越挖掘越High,享受著共同創造,共同娛樂,共同完善概念的過程,越來越形成了一個體系。

也來談談菊姐

這是這個半開放半壓抑時代的溫暖。這種亞文化,帶來了全新的生機,從無到有,從有到綻放。

“菊風行動”一直蔓延開來,背後是人們在激勵沒有機會的自己能找到機會並奮發向上,運氣這件事是最不公平的事情,但有時候奇蹟還能自然地產生在這種平凡人身上,我們都還應該感到慶幸,所以筆者對她描寫得很正面,希望這些女性獨立自主、有自己思想和判斷的感覺能持續影響社會。

另外,筆者很希望菊姐文化底蘊夠強,靠精神力量多多感染90後及00後呢。

也來談談菊姐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也來談談菊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