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名叫胡適的“民國第一紅娘”

那個名叫胡適的“民國第一紅娘”

這世界之大,各種奇奇怪怪的上癮症都能找到,最常見的如煙癮、遊戲癮、酒癮、毒癮……奇怪些的,譬如晴雯那專愛聽撕扇子聲音的矯情萬端的撕扇癮、王思聰那專門喜歡網紅臉的品味獨特的“網紅癮”、有些女人(甚至有男人)永遠在對自己外形做修改的“整容癮”……

可是,做紅娘上癮的這位“紅娘癮”,你聽說過嗎?不是職業紅娘哦,純屬個人興趣愛好。這人在中國歷史上頗為有名,不過他可不是以做紅娘聞名於世的。此人叫胡適,在中國歷史中留下的印記是:五四新文化運動領軍人物,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

然而今天,我只想談談作為紅娘的胡適。

據說,胡適有一本“鴛鴦譜”,上面記錄有經他搓合、證婚的諸多人物,在上面簽名的有趙元任夫婦、徐志摩夫婦、沈從文夫婦、千家駒夫婦等諸多名流。

在胡適經手的“鴛鴦”中,難度最高的,當屬徐志摩與陸小曼的結合。當時,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與恩師梁啟超都不同意這場婚戀,胡適的妻子江冬秀也堅決不同意他幫助徐志摩。結果,胡適還是先後說服了徐申如與梁啟超,成全了徐志摩與陸小曼。兩人結婚時,胡適還親自去觀禮。

還有很著名的,是搓合沈從文與張兆和的師生戀。先生沈從文愛上了學生張兆和,瘋狂地給她寫情書。結果張兆和告狀到校長鬍適那裡,胡適卻做起了沈從文的說客,說“他(沈從文)頑固地愛你”,張兆和答:“我頑固地不愛他”。這段姻緣最後能成就,胡適有一功。

胡適的一生中到底替多少對新人做過證婚人,這個問題,高宗武的妻子沈惟瑜有過記載:“他(胡適)儘管工作很忙,但有一件事卻很樂意充任,從未拒絕,即主持中國人的婚禮。他只是喜歡看到青年人相戀、結合。他在那時已主持過一百五十多次婚禮。”

為什麼胡適如此熱衷於看到別人相戀、結合?反觀胡適自己的婚姻和愛情,這奇怪的癖好背後的原因不言自明。

胡適一直被視為中國自由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他的不少言論可以說是膾炙人口、深入人心。然而在五四時期盛行婚姻自由,先賢們“點把火先燒後院”,紛紛打破舊婚姻的全方位革命中,這位自由主義思想先鋒,卻將一段包辦婚姻堅持到了最後,這簡直是有點奇蹟的了。

然而,胡適與小腳女人江冬秀的婚姻雖然一直被封為“楷模”,背後的波瀾壯闊,卻並不如表面看起來那般美好。

胡適與江冬秀從訂婚到完婚,足足間隔了13年。這麼久不完婚,不過是因為胡適一直在找種種理由拖延。婚姻是父母的媒妁之言,當事人根本連面都不曾見過,又何談感情。訂婚後的胡適,在美國留學期間,曾一度欲毀除婚約,並戀上美國同學韋蓮司。他最終選擇與江冬秀完婚,不過是因為本性的善良順從,不願忤逆母意,也對等待他到大齡的江冬秀心懷愧疚。

後來,在與江冬秀婚後,胡適也不斷有與其他女子的風流韻事,被有名有姓盤點的共有六段,其中最著名的一段當屬與才女曹誠英。曹誠英是中國農學界第一位女教授,盛傳胡適當年曾與曹誠英珠胎暗結,因而欲與江冬秀仳離而娶曹誠英,結果被性情剛烈的江冬秀揮舞菜刀揚言要殺了兩個兒子作脅而罷了離婚念想。

其實很多歷史真相早已淹沒於眾說紛紜,當時的事實到底如何已經很難考證。這些敘述很多也是輾轉人口,是否確有其事也是無從證明了的。因而我不想贅言。只是從有據可查的胡適的日記和書信中可以見到,胡適雖然與沒什麼文化的江冬秀難以達到精神上的共鳴、情愛上的熱烈,但是他對這段婚姻一直在努力認可和適應的。我以為,這是讓他和江能攜手同老的最重要因素。相較同時代人追求愛情的熾熱浪漫,期待著才子佳人的傳奇風流,胡適對婚姻的態度或許更趨現實,因而他能在舊式婚姻中找到平衡和諧的方式。

客觀來說,江冬秀具備徽州女人的優良品質,她勤勞、樸實、賢惠、寬容,懂得相夫教子,這一類傳統女性的美德自然也有可取之處。她固然不比五四新女性浪漫蘊藉富有才情,但是這樣的女子作為妻子,如同一位偉大的地母般給予胡適支持與呵護,不也有著新女性所不及的地方嗎?

我以為,人如其名,胡適的高明之處,就在於這一份對生活的“適之”態度吧。

但是,說到底,“縱然是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在胡適與舊婚姻的妥協,甚至盡力體悟江冬秀這個小腳女人好處過程中,他在婚姻之外,一直不斷有著新的感情,甚至一度流連青樓,這何嘗不是他給自己的一份自我補償呢?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自我補償心理”:一種普遍的心理適應機制(機能),指個體在適應社會的過程中總有一些偏差,為了克服這些偏差,於是從心理方面尋找出路,力求得到補償。

胡適這份對於搓合他人自由戀愛組建家庭的痴迷,很可能便是對自身一面想追求新式自由,但又一面圄於舊道德的補償心態。人面對自我無法被滿足的慾望,要麼是徹底熄滅,要麼是通過另外一種方式曲折表現。胡適追求新式婚姻的慾望被壓抑,就轉而去支持他人追求自由戀愛。己所欲而不得,不過是通過人所欲則我支持的方式來輾轉實現。

當年陸小曼與王賡成婚後,王賡因為公務繁忙,怕自己的小嬌妻無聊,常拜託好友胡適幫忙照顧陸小曼,而胡卻趁機引薦了風流詩人徐志摩與陸小曼相識。後來徐陸二人擦出火花,作為王賡朋友的胡適不單不加以勸阻,反而為二人的結合煽風點火、推波助瀾。竊以為,胡適所作所為,不僅愧對朋友王賡的信任,更很有點唯恐天下不亂的意思。無怪乎坊間又頗有傳言,他一力搓合陸小曼與徐志摩的婚姻,其實也有著一份自己愛而不得從而成全自己朋友徐志摩的隱秘心理。

“豈不愛自由?此意無人曉!情願不自由,也是自由了!”既然自由戀愛無從獲得,便讓自己在這不自由裡生出情願來,於是也就彷彿成了自由了。聽來很阿Q,也很無奈,卻也未嘗不是胡適與現實妥協的智慧。

1962年3月,在臺灣公祭胡適時,蔣介石送的輓聯是:“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在舊道德和新思想的矛盾中,在追求戀愛自由與維護婚姻穩固的博弈中,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胡適,終於也同時開放成了“民國第一紅娘”這樣一朵奇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