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鵬程:三種模式引領高家溝

高鵬程:三種模式引領高家溝

高家溝村距綏德縣城27公里,由高家溝、寨山、崔家焉、李家山4個自然村組成,有435戶1380人。長期以來,高家溝村受自然條件限制,村裡基礎設施差,經濟發展慢。2015年2月,外出創業青年高鵬程返鄉,當選了村主任,帶領高家溝村民興基礎、整土地、推改革,開創了“土地流轉+村民入股+共建合作+產業致富”等三種發展模式,帶領村民走上了發家致富的新路子。

興建基礎改面貌

高鵬程:三種模式引領高家溝

三年下來,高家溝村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但高鵬程又謀劃了更大的佈局。在他的積極協調爭取下,中國電科集團投入扶貧資金100萬元,目前正在修建老年幸福院。村裡原有變壓器容量低,高鵬程協調電力部門投資120萬元,將新裝兩臺變壓器。此外,村裡的水泥路,也將進一步拓寬。

流轉土地變思想

農耕農業是高家溝村傳統生產方式。高鵬程上任後,經廣泛的調研討論,決定集中流轉土地,發展規模化、集約化、科學化的特色產業。在多方爭取到項目資金後,高家溝村開始修建高標準寬幅梯田。

“剛開始施工,還有村民不理解,甚至阻擋施工。”高鵬程說。一部分村民思想保守,認為村裡搞產業發展見利之日遙遙無期,不願改造自家土地,更不願流轉土地。對此,高鵬程沒有氣餒。一方面,他指導工程隊從村民不重視、耕種困難的陡坡窪地開始治理,讓無人耕種的峁梁變為平整的梯田。溝渠變為平地,以耕地面貌的改觀促發村民的思想變化。另一方面,他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和幾位致富能人挨門逐戶輪流做思想工作,多次召開村民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講述改變傳統耕作模式的好處、集中連片搞產業的前景,分析成立種養殖合作社的優勢,和村民一起算細賬,最終形成共識。

三種模式增收益

高家溝村設立了三種發展模式:一是以合作社投資、村民土地入股為主,即“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二是合作社租賃村民土地、村民收取租金的發展模式;三是對既不入股又不租賃的農戶,合作社對土地進行治理後按戶劃分模式。

目前,高家溝村成立了綏德縣慧澤、盛德利兩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240戶農戶參與。全村流轉土地2500畝,其中平整土地2000畝,修建日光溫室大棚基地450畝,新栽植新品種山地蘋果1400多畝。

高鵬程:三種模式引領高家溝

針對貧困戶,高家溝村商定了三方面的“優先優惠”:一是租賃大棚價格優惠,市場價為3000元/棚,貧困戶則是1500元/棚;二是政府給予的5000元產業扶貧資金直接入股,按持股比例分紅;三是對入股的貧困戶實行“四優先”,即種地優先、僱工優先、項目優先和政策扶持優先。2017年,高家溝村在家有勞動能力的52家貧困戶都有了務工收入,共領到工資25.8萬元,人均務工收入4961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