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殺八人軍爭十大常備主公強度,最後一名爭議最大(上)

《三國殺》中八人軍爭場模式的錯綜複雜,詭譎多變,可以說是競技對戰類遊戲中的一抹亮色。作為主公方來說,面對的是四名反賊和不明敵我的內奸,技能組合之變幻無窮無盡,尤其是在主公選將提前展示的情況下。

篇幅較長,分為上下兩篇,可以直接滑動到最下方查看排名。

三國殺八人軍爭十大常備主公強度,最後一名爭議最大(上)

《手機三國殺》曹叡皮膚“任心而行”

曹叡

防速推能力:8

團隊配合能力:9

技能發動難易度:9

持久對戰能力:9

殘局博弈能力:6

總分:42

曹叡的就好像一塊防彈玻璃,雖然看上去是易碎品,但其實堅如磐石。【明鑑】這個技能拓寬了隊友的武將選擇,有了+1的手牌上限和回合內兩次殺以及回合外手牌補充,大大提高了隊友的生存與輸出能力,給隊友提供了一個優質的爆發環境。

【恢拓】則完美填補了【明鑑】的副作用,沒有手牌的曹叡作為高嘲諷度的存在,隊友的環境是更加安逸了,自己卻暴露在了刀口之下。但卻很少能有菜刀將曹殺崩,剋制他的武將也寥寥數位,無非界馬、春哥流失體力以及改判的(界)司馬懿、張角,問題不大。

正因為曹叡的輔助和防禦能力的過於出色,在輸出上有些欠缺,但在殘局博弈中,受傷回血或摸牌的額外收益也不能說弱,畢竟殘局中運氣的作用更明顯。

三國殺八人軍爭十大常備主公強度,最後一名爭議最大(上)

《手機三國殺》曹丕皮膚“魏王稱帝”

曹丕

防速推能力:8

團隊配合能力:7

技能發動難易度:8

持久對戰能力:9

殘局博弈能力:5

總分:37

曹丕的團隊配合能力並不高,但【放逐】可以強制反賊方爆點跳過一回合,在八人局中,尤其是嘲諷度搞的爆點反賊被跳過這一回合可能起到決定勝負的作用。【行殤】是一個強大的逆風航行的技能,可以通過對遺產的全盤接收放大地方陣營死亡的己方優勢,也可以彌補己方陣營死亡時的劣勢。

做曹丕的忠臣,思路要獨立,既要在不靠主公的情況下單獨或者與忠內配合突破反賊,又要幫助曹丕賣血發動【放逐】,比較典型的像荀攸、張讓之類能輸出AOE傷害的。

曹丕的單挑能力中游偏下,在受到傷害將敵人放逐的情況下,僅僅是多過一張牌多出一張殺,而這微弱的優勢還隨著血量的下降而減小甚至成為劣勢。

三國殺八人軍爭十大常備主公強度,最後一名爭議最大(上)

《手機三國殺》劉禪皮膚“縱權享樂”

劉禪

防速推能力:8

團隊配合能力:9

技能發動難易度:7

持久對戰能力:7

殘局博弈能力:5

總分:36

劉禪最大的作用是可以打亂敵人的整體部署,干擾反賊互相之間的配合。【放權】不是簡簡單單的使用出牌階段換取己方一個額外的回合那麼簡單,它最大的作用是可以使強勢忠臣跳過敵人的壓制與干擾,強行提前開始自己的回合。

劉禪主選忠的唯一標準就是在自己回合內能主宰局勢或是原地起爆的武將。

【享樂】+【若愚】的覺醒,五血上限外加一刀兩牌讓劉禪擁有強大的防禦和殘局纏鬥的能力。但劉禪短板還是比較明顯的,沒有嘲諷度和保護能力,反賊方集火強勢忠對劉禪主公方影響很大。

三國殺八人軍爭十大常備主公強度,最後一名爭議最大(上)

《手機三國殺》董卓皮膚“亂世魔王”

董卓

防速推能力:10

團隊配合能力:8

技能發動難易度:6

持久對戰能力:5

殘局博弈能力:4

總分:35

太師作為最肉的主公,九體力上限加黑桃變酒再加主公技暴虐幾率回血,如此強大的存活能力肯本不懼怕任何速推流的菜刀將。高血上限也給了董卓更強大的屯牌爆發的能力,【崩壞】在前期帶來的劣勢並不大,導致反賊們陷入一個尷尬的境地,既不能眼睜睜的看著董卓屯牌,也不能有效的壓制血線。

董卓的輸出能力也不差,隨機出現的酒殺,對女將的雙向【無雙】也給反賊造成了一定的壓力。

但短板也是比較明顯的,典型的過牌白,而且隨著戰局的膠著到後期會越來越無力,尤其是殘局中面對盾將的自我崩潰。

作為董卓的忠臣選擇輔助流的武將,給董卓補牌或提高手牌質量。

孫策

防速推能力:8

團隊配合能力:2(覺醒後8)

技能發動難易度:2(覺醒後9)

持久對戰能力:3(覺醒後7)

殘局博弈能力:8(覺醒後9)

總分:23(覺醒後41)

作為覺醒技中最難達成的覺醒條件,孫策覺醒前與覺醒後完全是兩個武將,差別之大令戰局的核心都圍繞在孫策的覺醒上,無數孫策主公局開不出覺醒便已結束。

覺醒前的孫策作用過於雞肋,紅殺決鬥在沒有額外摸牌的情況下發動的概率極其之低。

另外主公技【制霸】,雖然忠臣可以靠拼點來送裝備牌或紅殺決鬥,但反賊也可以用大點的無用牌比如【Q閃電】【K閃】來消耗孫策的手牌。

作為孫策的忠臣,往往會被反賊集火,自保的同時還要兼顧主公的覺醒大業,選擇有一定的防禦能力又能與反賊進行單獨的戰鬥的盾攻流比較好。

三國殺八人軍爭十大常備主公強度,最後一名爭議最大(上)

《手機三國殺》孫策皮膚“長沙桓王”

上篇名次:

1.曹叡

2.曹丕

3.劉禪

4.董卓

5.孫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