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访谈」从“物理名师”到专家型校长——访包六中副校长赖树生

「校长访谈」从“物理名师”到专家型校长——访包六中副校长赖树生

2013 年,包六中再次迎来理工科出身的副校长。

赖树生,这位曾经与同事一起创造包钢一中高考600 分以上60 人辉煌战绩的物理名师,从名校的名教师,一步步成长为创造佳绩的班主任、年级组长、学科带头人、教研室主任。那一年,他离开包钢一中,成为包六中的新任教学“掌门人”。

2013 年6 月5 日,也就是赖树生赴任包六中副校长的前一日,他和教师们搞教研活动一直到夜晚,整理完笔记才熄灯关门,走出包钢一中那间自己的办公室。扎根一线、勤于教研,这一细节或许能为赖树生其人做一注脚。

「校长访谈」从“物理名师”到专家型校长——访包六中副校长赖树生

把时间“留给”教研

谈到赖树生,老师们对他的印象几乎都与教学相关。从内师大毕业,到包钢一中教授高中物理。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赖树生就立下志愿:“要做名师”。之后,他用3 年的时间“亦步亦趋模仿师傅”,又用8 年的时间“关注教材提升成绩”,随后进入了个人能力提升的瓶颈期,此时,赖树生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去攻读教育学硕士。

“回来后脑洞大开。”赖树生说。2004 年,赖树生迎来了他教学生涯的转折点,他的物理教学先人一步转入“关注学生素养提升”的新阶段,搞起了课程改革教法。“从翻转课堂到扣带式课堂,学生由输入改为输出,之后,又调整为课堂5 分钟,选择部分单元,让两名学生准备当天内容,选择其中一人讲解。”

如今看来,赖树生当年“离经叛道”的做法与现在倡导的教改是一致的。他将自己的经验写成论文,供大家学习、推广。由此,赖树生完成了由经验型向理论指导型教师的过渡。

同时,他的教学生涯也在教学相长中达到了高峰。

2008 年,时任包钢一中教研室副主任、年级副组长的他与同伴一起,创造了高考全班64 人60 人上一本、全年级60人上600 分以上的包钢一中史上最好成绩。

此后,赖树生升任包钢一中教研室主任,还兼任市教研中心物理教研员。

“大手笔”推动教育改革

2014 年,赖树生赴任包六中教学副校长,这个岗位使他的理论研究达到了更加系统的高度。他带领、鼓励教师们进行课题研究,其中,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 规划课题(FHB120472)《民族地区高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证书号34411)已经结题。

赖树生尤其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俄语班是包六中的传统特色,他看准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对俄语教学带来的发展契机,为教师提供短则一个月、长则一年的出国跟班培训,极大地提高了俄语教学水平。

赖树生注重学术专家队伍建设。他创造性地将有经验的退休教职人员请回学校,组成专家组、智囊团,让他们去研究高考命题方向、志愿报考,为教师、学生提供方向指导。

作为理科男,赖树生作风严谨、勤于研究,他要求老师每次出题都必须填写命题双向细目表,对目标、预期进行说明,对重点考察知识点、难点、易混点进行甄别,考试后,他则会根据智学网数据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命题质量作出科学评价并及时指导,目前,包六中教师命题水平大大提升,命题也逐渐从无序转向有序,从随意转向专业。

在他和学校领导团队的精心设计下,从2017 年开始,包六中利用周六进行分层走班教学,文化课进行培优、补弱,综合类开设影视编导、播音、音体美等课程供学生选择,对标新高考的教学改革日渐深入。

“高起点”构筑发展思路

赖树生的办公室有块小黑板,上面是他的“施政计划”,从一轮复习策略到教学常规管理思路,统统囊括其中。他制定出“一个中心”“两个依托”“三个提升”“四个精细”“五个建设”“六个环节”的管理思路,即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研、教改为依托,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课堂效率、特色品牌,精选、精练、精讲、精评,搞好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级部制建设、教备组、学术专家队伍建设,抓好“备、讲、批、辅、考、评”六个环节。

对于教学管理能够作出如此精准的定位得益于赖树生2016 年到上海为期3 个月的跟岗贴身学习,如果将此前零散的管理思想比作珍珠,那么此次学习则使他有能力将零散的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他本人也顺利完成了由研究型向专家型校长的转化。

专家型校长的特点之一便是善用工具、理念超前,赖树生特别重视针对高中校的增值评价,对于起点报告,他深入研究,与领导团队一起开出治校良方。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一支积极向上、恪勤日新的团队正在崛起,包六中这所老牌名校也日益呈现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人物简介

赖树生,男,中共党员,教育硕士,正高级教师,包头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自治区学科带头人,包头市名教师,包头市领航校长,昆区卓越教师。

来源 | 《包头教育》 万菲

审核 | 张剑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