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混改+軍民融合+應急朝陽產業交通領域——將成為龍頭領航者!

6月12,華舟應急正式更名中國應急,成為中船重工集團又一家中字頭平臺級上市企業。

在以前,華舟應急的地位只是一家控股的應急裝備上市企業,但是從歷史業績上看,應急行業確實屬於朝陽行業

2014年淨利潤1.05億,同比增長17.31%

2015年淨利潤1.36億,同比增長28.99%

2016年淨利潤1.55億,同比增長14.08%

2017年淨利潤1.93億,同比增長24.5%

連續4年增長,年複合增長16.44%

再看一下,一季報,一季報貌似都是利潤小季,但是今年一季度依舊同比增長75.87%。

然後看一下股東方面

中船重工絕對控股“華舟應急”,直接持股47.70%,並通過間接方式持股21.24%(武漢船舶工業公司14.5%、中船重工科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2.5%、武漢第二船舶設計院2.12%、西安精密機械研究所2.12%),共控股68.94%。

軍工大型國企中船重工絕對控股,股東有背景(目前,中船重工旗下上市公司家家盈利,但估值都不高。對此,胡問鳴表示,股價波動屬市場行為。“對上市公司來說,業績和品質優良就是最好的市值管理。中船重工只能向股民保證旗下上市公司業績和品質優良,買我們的股票,基本不會出現退市的情況。)

說完基本的一些東東,具體說說投資邏輯:

1.應急行業朝陽景氣,萬億市場靜待開發!

國企混改+軍民融合+應急朝陽產業交通領域——將成為龍頭領航者!

今年新成立應急管理部,足以證明國家戰略上開始重視應急產業的規範化發展,而央企毫無疑問應該承擔起先鋒的角色。

近年來應急政策:

國企混改+軍民融合+應急朝陽產業交通領域——將成為龍頭領航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我國將突發事件分為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四大類,應對過程包括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後恢復與重建四個階段。應急產業就是為上述突發事件應對活動提供支撐的產業。

據初步估算,全國安全應急、應急裝備等領域專用產品和服務的產值達到近萬億元規模,近三年來我國應急產業產值規模年均增長速度在 20% 左右,高於同期工業經濟平均增速

政策扶持+行業景氣(年增長20%),目前應急產業還遠遠落後發達國家水平,後市潛力巨大

----中國應急以各類應急裝備製造和應急培訓為主

2.更名中國應急,升級為中船重工集團應急平臺企業,未來集團資產證券化,將注入優質的應急技術,拓展中國應急的業務(由陸地應急向海陸雙棲應急發展)---拓展主業,提升市場競爭力

國企混改+軍民融合+應急朝陽產業交通領域——將成為龍頭領航者!

國企混改+軍民融合+應急朝陽產業交通領域——將成為龍頭領航者!

這裡面說的重點,一是將中船重工集團旗下應急模塊注入中國應急,實現國有企業資產證券化,二是未來集團將出現更多百億,千億的上市企業(也許就包括中國應急),三是中國應急已經上升為集團的平臺企業,會集合全集團之力整合打造集團的應急平臺。目前從17年營收看,中國應急營收約22億,如果注入30億應急資產,營收將達到52億,未來成為百億營收級應急產業應該是大概率。

國企混改+軍民融合+一帶一路+應急朝陽產業交通領域龍頭(應急交通市場份額佔比80%以上)+力爭成為中國應急領航者!!這就是中國應急!!!!

看回個股,超跌,從16塊多回調到10附近,基本回到上一輪大行情的起漲點位,預計構成支撐。

第二點,在其他各種什麼信託持股+股權質押爆雷下,中國應急沒有股權質押歷史,也沒有信託,也沒有高管減持。掃雷完畢,木有。(昨天跌停,主要還是因為流動性+中國動力帶動影響)

然後業績,歷年中報均維持增長,今年預期也一樣。

填權概念,中國應急近兩年均有送轉股,去年10送0.5,今年10送1轉7,因為沒有減持的必要,所以中國應急的送轉股是大股東對做強做大企業有信心。

國企混改+軍民融合+一帶一路+填權+國產航母+應急+股東明確有做強做大的意思。

今年國家新建立應急管理部,代表著應急產業的地位上升,

而華舟應急更名中國應急,也代表著集團地位的上升,相應國家的政策號召,做應急產業的先鋒!!!

這就是華舟應急更名後的個股產業機會,這就是全新的中國應急,未來的萬億應急市場引領者!!!

中國應急瞭解一下?

國企混改+軍民融合+應急朝陽產業交通領域——將成為龍頭領航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