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粉蟲養殖技術上

黃粉蟲一生(指一個生長週期),分為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黃粉蟲生性好動,晝夜都有活動現象。一般發生3-4代,世代重疊,無越冬現象,冬季仍能正常發育。適宜的繁殖溫度為10-38℃,在 20-25℃下,卵期7-8天,幼蟲期122天,蛹期8天, 從卵發育至成蟲約需133天;在28-30℃下卵期3-6天,幼蟲期100天,蛹期6天, 卵發育至成蟲只需110天。溼度對其繁殖影響也很大,相對溼度以60-70 %了為適宜,過高溼度達90%時,幼蟲生長到2-3齡即大部分死亡,低於50 %時,產卵量大量減少。成蟲羽化率達90%以上,性別比1:1,喜群居,性喜暗光,黃昏後洗動較盛。羽化後的經3天交尾產卵,夜間產卵在飼料上面,每條雌蟲可產卵約200-600餘粒,常數十粒粘在一起,表面粘有食料碎屑物,卵殼薄而軟,雌蟲壽命1-3個月不等,產卵一半月後,產卵量下降,可以淘汰。7-8月卵期要1周,幼蟲有1-10個齡期,約4-6 天脫皮1次,歷經60-80天,喜群集,在13℃以上開始取食活動。

家庭盆養黃粉蟲,適合月產量5千克以下的養殖,一般不需專職人員餵養,利用業餘時間即可。飼養設備簡單、經濟,如舊臉盆、塑料盆、鐵盒、木箱等,只要容器完好,無破漏,內壁光滑,蟲子不能爬出,即可使用。若箱內壁不光滑,可貼一圈膠帶紙,圍成一個光滑帶,防止蟲子外逃。另外,需要40目、60目篩子各1個。

幼蟲。黃色有光澤,長約35毫米,寬約3毫米,呈圓筒形。有十三節。各節連接處有黃褐色環紋。腹面淡黃色。 頭胸所佔蟲體的比例較短,約為身體的1 /5。身體直,皮膚堅,中間較粗。 腹部末端一節較小。頭縫呈U字形,咀扁平。尾突尖,向上彎曲。

黃粉蟲養殖技術上

投餵菜葉或瓜果皮等的時間應在篩蟲糞的前一天,投入量以1個夜間能被蟲子食盡為度,或在投餵菜葉瓜果皮前先將蟲糞篩出。因投餵菜葉後,蟲盆內溼度加大,飼料及卵易發生黴變,第二天應儘快將未食盡的菜葉、瓜果皮挑出。黃粉蟲養殖技術上特別是在夏季,要防止盆內溼度過大,以免造成飼料黴變,蟲子死亡。在盆中放入飼料,如麥麩、玉米粉等,同時放入幼蟲蟲種,飼料約為蟲重的10~20%,3~5天后,待蟲子將飼料吃完後,將蟲糞用60目篩子(60目尼龍紗網製成的篩子,篩子內壁也要求光滑或用膠帶紙粘一圈防護層)篩出,繼續投餵飼料。適當加喂一些蔬菜及瓜果皮類等含水飼料。

黃粉蟲養殖技術上

購黃粉蟲種蟲到湖南增潤農業有限公司,專業黃粉蟲繁育單位,質量有保障,取得蟲種後,要先經過精心篩選,選擇個體大、整齊、生活力強、色澤鮮亮的個體,專盆餵養。餵養量為普通臉盆大小容器養幼蟲0.3~0.6千克。

也可以到增潤農業購黃粉蟲蟲卵。乳白色,很小,長約1-2毫米,直徑為0.5毫米, 呈橢圓形。卵外面有卵殼,比較薄,起保護作用, 卵液為白色乳狀粘液。卵分為:卵殼、卵核、卵黃、原生質。黃粉蟲的卵,在25℃時,經3-5天即可孵化,溫度降低則延遲孵化。產卵與溫度關係密切,黃粉蟲適應的溫度範圍較廣,一般當蟲體含水量接近適宜時, 低溼大氣能夠抑制新陳代謝而延期發育,高溼大氣卻能加速其發育,將初孵化的幼蟲集中放在一起,幼蟲密度大,成活率會高一些。幼蟲經15~20天后,盆中飼料基本吃完,即可第一次篩除蟲糞。篩蟲糞用60目網篩。以後每3~5天篩除一次蟲糞,同時投餵1次飼料,飼料投入量以3~5天能被蟲子食盡為準。

蛹。幼蟲長到50天后,長約2-3釐米,開始化蛹。蛹頭大尾小,頭部基本模樣,兩足(薄翅)向下緊貼胸部。蛹的兩側呈鋸齒狀,稜角。蛹初為白色半透明,體較軟,漸變褐色後變硬。幼蟲化蛹時應及時將蛹挑出分別存放。黃粉蟲養殖技術上蛹不攝食,也不活動,但要保證環境溫度適宜。待8~15天后蛹羽化變為成蟲後,就要為其提供產卵環境。

蛹期雖然不吃不動,但在呼吸,故仍需置於通風乾燥, 保溼的環境中,不能封閉和過溼,以免蛹腐爛成黃黑色。若在南方炎炎夏季致死蛹皮容易乾枯,要適當翻動,噴一點水霧滴,以保持蛹皮溼潤。即把羽化的成蟲放入產卵的盆(或箱)中,在盆或箱底部鋪一張紙(可用報紙),然後在紙上鋪一層約1釐米厚的精細飼料,將羽化後的成蟲放在飼料上,在25℃時,成蟲羽化約6天后開始交配產卵。

成蟲。蛹在25℃以上經過一星期後蛻皮為成蟲。成蟲剛剛蛻皮出來為乳白色,甲殼很薄,十來個小時後變為黃褐色,黑褐色, 有光澤,呈橢圓形,長約14毫米,寬約6毫米,甲殼變得又厚又硬,這時完全成熟了。黃粉蟲養殖技術上經過交配產卵進行第二代繁殖。蟲體分為頭、胸、 腹三部分。成蟲頭部比幼蟲頭部多長出一對觸鬚,並且是幼蟲面的五倍長。足三對,一對長在前胸部,二對長在腹部,足長比幼蟲長8至10倍。每個足尖二個鉤爪,足趾上有毛剌。背部翅膀上有豎紋若干條。 成蟲雖然有一對漂亮的翅膀,但只能作短距離飛行, 翅膀一方面保護身軀,另一方面還有助於爬行。黃粉蟲為群居性昆蟲,交配產卵必須有一定的種群密度,即有一定數量的群體,交配產卵方能正常進行。一般密度為每平方米蟲箱養1500~3000頭。成蟲產卵期應投餵較好的精飼料,除用混合飼料加複合維生素外,另加適量含水飼料,如菜葉、瓜果皮等,不僅可給成蟲補充水分,且可保持適宜的環境相對溼度。成蟲繁殖適宜溫度20-30℃,卵為15-25 ℃,幼蟲及蛹以25-30℃為宜,最適宜相對溼度為60-70%。夏季要注意通風,冬季低溫要防寒加溫。

黃粉蟲養殖技術上

成蟲產卵時將產卵器伸至飼料下面,將卵產於紙上面。由於雌蟲產卵時同時分泌許多粘液,卵則粘附在紙上,同時又粘附許多飼料,將卵蓋住,很多卵產在一起為聚產,這張紙稱為“卵紙”。待3~5天后卵紙粘滿蟲卵,應該更換新卵紙,若不及時取出卵紙,成蟲往往會取食蟲卵。取出的卵紙集中起來,按相同的日期放在一個盆中,待其孵化。氣溫在24~34℃時約6~9天即可孵化。剛孵化的幼蟲十分細軟,儘量不要用手觸動,以免使其受到傷害。但溼度也不可太高,溼度太高全造成飼料和卵塊發黴變質。黃粉蟲養殖技術上溼度太低又會造成雌蟲排卵困難,影響排卵量。所以用此法飼養黃粉蟲應嚴格控制盆內溼度,應在飼養過程中不斷摸索,掌握調控溼度的技術。

增潤黃粉蟲網上有更多黃粉蟲養殖技術

黃粉蟲養殖技術上由增潤蚯蚓網提供:www.qiuyin.or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