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模式No.43」相信技術洞見,不要相信市場調查

何為“技術洞見”(TechnicalInsight),施密特給出了一些案例。比如谷歌搜索,這是谷歌帝國的核心。谷歌起步的時候,市場上有好幾家搜索服務提供商,其中一家已經初具明星相了。當時的搜索引擎,都是直接分析網頁的內容,然後根據分析結果,確定網頁的優先級和顯示順序。谷歌搜索的“技術洞見”在於:網頁的質量,不僅在於網頁自身的內容,更在於該網頁被其他網頁引用的次數。換句話說,谷歌不再孤立地評判某個網頁,而是關注網頁和其他網頁之間的關係。就像評判某個人,不光聽這個人的自我介紹,更要去收集他的朋友、僱主、同事對他的評價。正是依賴這種創新的“PageRank”算法,谷歌搜索才能異軍突起,超越同儕。

技術洞見,也不僅僅和技術有關,有時候也和企業的價值選擇有關。

谷歌最賺錢的是GoogleAdWords廣告系統,基於谷歌事實上的壟斷地位,廣告系統很容易成為瘋狂吸金的工具。比如說廣告原則:誰出價越高,在搜索結果中的排名越靠前。這種做法很自然,也很合情合理。畢竟廣告主投入了真金白銀,誰投入多,誰權力大。現在的電視電影、報刊雜誌、頒獎評獎,無不遵循著這個明規則。

谷歌廣告系統在此的“技術洞見”,徹底背離了我們認可的明規則。谷歌在為廣告排序時,遵循的原則是:以廣告信息對用戶的價值為標準,而不是看廣告商們願意出多少廣告費。

明白這個“技術洞見”容易,堅守這個“技術洞見”很難。

谷歌廣告的“技術洞見”,其實是一種從長計議的“價值選擇”。從用戶的價值出發,把對用戶最有利的信息,包括商業廣告,優先推送給用戶。一些“不良信息”,即使商家願意出高價,即使價格高得誘人,也直接屏蔽掉。

谷歌這種“不作惡”的選擇,實際上是在維繫自己的生態環境,為企業的長治久安打下堅實的基礎。用戶利益和商業利益一定會有衝突,當缺乏安全感、急功近利的心態佔上風的時候,企業很容易放棄長遠利益。對於行業領軍者,確實應該更平和一些,看得更遠一些。領先者沒有老大的自覺,反而和後來者一起攪局,涸澤而漁,破壞企業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無論如何,都不是明智之舉。

企業有了“技術洞見”,就有了讓自己與眾不同的戰略方向,此時此刻,“市場調查”也就變得沒那麼重要了。

極端點說,技術洞見依靠的是自己,而市場調查依靠的是他人。真正創新的企業,唯有依靠自己。

很難說市場調查不重要,但是,對於谷歌這樣嚴重依賴“技術洞見”的高新企業,市場調查永遠都是第二位的。甚至可以說,當谷歌依賴市場調查的那一天,就是谷歌失去創新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