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和武松平地空手一對一打,誰強?

用戶5547770233


既然比較武藝,就不妨放開了比,不應該只侷限於空手PK。武松和魯智深這兩位水滸傳中的高手誰更強?一直以來爭議不斷,水滸迷們見仁見智。在書中施耐庵老師雖然沒有安排魯武正面比試,但通過間接的描寫,還是不難看出其中的端倪。

我們穿越回徵方臘的杭州城下—————魯智深和鄧元覺激戰正酣,魯鄧一戰是《水滸傳》中非常精彩的一個章回!兩個大和尚大開殺戒鬥得天昏地暗,看得旁觀的眾高手暗自喝彩。正打得不可開交之際,掠陣的武松果斷出手了,為何武松在這個關鍵的節骨眼上橫插一扛,原因耐人尋味…

這魯智深和寶光國師鬥過五十餘合,不分勝敗。方天定在敵樓上看了,與石寶道:“只說梁山泊有個花和尚魯智深,不想原來如此了得,名不虛傳。鬥了這許多時,不曾折半點兒便宜與寶光和尚。”石寶答道:“小將也看得呆了,不曾見這一對敵手!”

  話說武松和魯智深從二龍山開始就一直是最佳拍檔,入夥梁山後兩人更是山寨中數一數二的步戰高手,彼此可謂知根知底,魯武二人的武藝特點也非常鮮明。

  武術有諺“一膽,二力,三功夫”。說到一膽和二力,武松魯智深兩人均是英雄虎膽且力大無窮,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武二郎赤手搏猛虎,可謂半斤對八兩!

   論功夫,魯大師趁手的兵器是六十二斤水磨鑌鐵禪杖,將自身力大的特點發揮到極致!禪杖到處劈山碎石催枯拉朽。但使用如此沉重的兵器也有它不利之處————對體力的要求非常高,一旦體力跟不上,重兵器的威力顯不出來不說,反而可能成了累贅!且看魯智深大師的幾番對敵,鬥呼延灼數十回合不分勝負,只得回陣歇息,而後換做楊志出戰。瓦罐寺在腹中飢餓的情況下體力嚴重不足,更是灰頭土臉地敗給了兩個無名小輩。想想也不奇怪,六十多斤的禪杖掄起來,“嘿咻嘿咻”地舞上半天,鐵打的人也不可能堅挺太久,故而重兵器利於速戰而非久鬥。

  而武松卻有所不同,雖然也是神力,但在武藝上卻不走力氣為主的路線,用的是偏技巧類的雙戒刀,練武行家都知道嫻熟用好雙刀的難度極高,“單刀看手,雙刀看走”,對身法手眼的要求極高,所以武松更重技巧,持久的戰力更強!這也是武松為何能在受刑後,先是惡戰飛雲浦,而後還能馬不停蹄地殺回鴛鴦樓血刃張都監和蔣門神一干人等的緣由,如果兵器要換作魯大師六十二的鐵禪杖,空著肚子“吭哧吭哧”扛到鴛鴦樓下,還沒開打恐怕已經把自個兒累趴下了。

  而今魯大師和鄧國師兩大和尚動了真火,“ 叮叮噹噹”數十回合惡鬥下來,還是勝負不分,鄧元覺的禪杖又比魯大師輕了近二十幾斤,武松做為魯大師親密的戰友,步戰的行家裡手,一眼就瞅出了其中的門道,不妙!大師體力下滑的速度要高過敵將,久戰之下恐怕要糟!於是二話不說,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二打一……敵軍方面由國師鄧元覺親自出馬,方天定和石寶氣定神閒,在城門樓上嗑著瓜子扯閒篇,開始還看得津津有味評頭論足————“看人家這傳統武術練得,真高!”“應該讓鼕鼕和雷雷上來看看”“嗯哪!”……但漸漸的感覺有點不對,天色怎麼暗了下來?原來是魯大師的三十六路瘋魔杖法掄動起來,塵捲土揚飛沙走石,視線被一團迷霧給遮住,方石二人不淡定了,看不清國師是優是劣是死是活,於是也趕緊派出馬軍大將貝應燮出城接應,貝應燮也是倒黴催的,一心想著給魯大師背後突施一冷槍,人銜枚馬裹蹄,剛踅摸出城門口就遇見了追殺過來的殺神武二,心裡還納悶:咦,剛明明還是個和尚,這會功夫怎麼成頭陀了?還沒整明白呢,嘁哩咔嚓已被武松砍翻下馬。

可見武松的實力讓人覺得不好評價的原因,很大程度在於他下手太快,搞得那些冤死的對手好象很弱雞。。。比如這回,武松見魯大師久戰不下鄧元覺,趕上去助陣,鄧大師立馬撒丫子跑路,慢半拍都可能被秒!而火速趕來支援的貝應燮,沒幾斤幾兩的功夫敢上來?單就魯大師的武藝就已經讓觀陣的石寶等人看傻了眼,難道他們會痴笨到派出一個水貨去接應國師?可見貝應燮的武藝不弱,但還是被武松一招給秒了。

施耐庵老師對武松這個角色特別的偏愛,用了整整十個章回的筆墨來描寫,如果武松只是個二三流的武藝,值得施老師如此濃墨重彩嗎?讀罷武十回讓人有一種強烈的感覺,武松和天龍八部裡的喬峰出奇的相似,兩人皆是大丈夫恩怨分明快意恩仇,一到生死大戰就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身陷絕境飛雲浦,能夠自救且反殺的,在整部水滸裡也只有武松一人耳,即便是號稱槍棒第一的盧俊義也不行。普通人類的高手已然奈何不了武松,於是施老師很無奈地安排了包道乙這號人物,運用法術傷了武松一臂,也算是為武二早年嗜殺的一種償還吧,了卻恩恩怨怨,六和塔下功德圓滿。武松武二郎,可謂是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中最亮眼的一位好漢,這才有了文學評論大家金聖嘆贊曰:武松,天人也!


更多精彩內幕,敬請關注雲漢原創說水滸,哈哈哈……


雲漢


問這個問題的朋友想必是水滸迷,接下來小編就來分析一下倆位的武力值:

首先咱們先來說下武松,武松的老師是誰呢?也許有人會問?不錯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武術大師周侗,周侗曾說過我這一生一共收了三個半徒弟有:盧俊義、林沖、史文恭、是入室弟子、那半個是武松、只跟老師學了幾個月的功夫。接下來再看看武松的戰績:景陽崗打虎、很厲害估計一拳有上百斤的力道、然後呢鬥殺西門慶、根據原著中提到的、剛開始武松並不佔上風,在武技上並不如西門慶、只是這位西門大官人成天亂搞男女關係,身體很虛、打不了持久戰最後因為體力不支被殺。

接下來是醉打蔣門神、飛天蜈蚣等二流高手、以上分析武松的功夫是介於一流與二流之間。

接下來是魯智深的戰績是:倒拔垂陽柳 這個需要千斤的力道才能拔的動的、三拳打死的鎮關西、與雙鞭呼廷灼大戰五十合不分勝敗、四十合平青面獸楊志、生擒了方臘、這些戰績足以說明了魯智深的武力已經是一流高手。

小編認為在梁山這一百單八將中,步戰首推魯智深 其次是武松。


電腦技師大明


估計武松三拳打不死鎮關西,或許30拳也未必!鎮關西遠比西門慶厲害多了。魯達是老種略相公帳下的世襲提轄官後又到延安隨從小種略相公。魯達的武功和林沖的師父周侗相伯仲,他倆曾互換武藝,而不是電視劇所寫的和林沖武功差不多。在水滸傳中是魯達擒的方臘。武松基本上拿魯智深以師父來敬重。論力氣應該是魯智深要強些,膽氣上相當!但論靈活機動技巧敏捷膽大的同時又能心細武松優勢大的多,生存能力超級強,關鍵時刻能爆發出無窮威力!可以說武松的兇險經歷放在哪個梁山好漢身上都幾乎沒有活下來的可能!

很多人都是在憑空想像。實際上魯智深的耐力要強過武松,魯大師能徒手將二百多拿武器的僧人打的落花流水、七零八碎,沒有耐力能做到嗎?和呼延灼戰四五十回合,讓呼延灼稱讚到:這個和尚倒忒是了得,手段高,沒有耐力能做的嗎?單打二龍山,把七八百婁羅加鄧龍打的狼狽不堪,躲回山寨,避們不出,你怎能說沒耐力。所以,魯智深從各個方面都強過武松,打敗武松輕輕鬆。

魯智深估計打不贏武松,沒武松有血性,至於力氣,魯智深倒拔垂楊柳千萬斤力氣,但是在實戰中這拔垂楊柳的力氣再也沒使出過(從他的幾個經典戰例中沒看到他用這力氣秒殺對手),亦或是這種力氣在實戰中很難發揮,令人捉摸不透,總之武松更全面(力量,靈活,技巧,毅力)一些,大概單挑能稍勝一籌。

從武松在柴進家裡呆了一年來看感覺他投藝並不是很高,如果高為什麼柴進不用他當教練呢?還有蔣門神的武功也不代表有多高,因為他的表現就只是打了施恩,然而施恩的武功也不高,武松拋石頭也不代表他就在梁山好漢中有多牛,林沖一腳踢飛那個廟門那個也不小,但是並沒有說林沖有多神力,魯達打死那個也不是一般的屠夫,號鎮關西,想當年張飛屠豬時也沒那個稱號,所以鎮關西並不代表他只是個純屠夫,魯達撥的那棵樹就算你有一干斤力氣你也撥不起來,所以從很多角度去想他的武功不會是魯達的對手,魯達的武功是和林沖差不多。

我聽《書簡恩仇錄》裡魯達看上了金翠連,金翠連並不恨正屠,而是他家的夫人厲害,魯達不分青紅皂白把正屠打死了,然後魯達千里迢迢去尋翠蓮後得知翠蓮做了趙員外的二奶,後賴著不走,趙員外一生氣讓魯達出家了,取名置身,後來魯智深心裡憋氣啊就大鬧五臺山,結果長老心中暗喜,都砸了才好那,讓趙員外重新裝修…………後來就把魯智深給弄大相國寺去了,遠點省心。

魯智深做人做事要遠比武松強上許多,要論武功的修為魯智深無法與武松相提並論!不是一個檔次。武松的功夫是越打越強,越打越靜!乾淨,利索,脆。水滸中的武松對決中,對手無一全身而退,非死既傷。武松,80而終,後期獨創了很多武學。也是事實,個人認為,武松閒暇之餘,研究武學,常思格鬥技巧。致武力無時不刻的提升。所以,武松,功夫不在魯智深之下。

五十回的水滸傳:那裡面說的真熱鬧。武松三大絕技1.醉拳,本是魯家拳。2.鐵布衫功,也就是金鐘罩,也是魯家家傳。3刀法,當時周桐第一,是武松去開封辦差遇周桐學的,為什麼說半個徒弟,是因為武松本身有武功功底,只口授了些囗訣和演煉了一番,全憑武松自去憑記憶煉。殺飛天蜈蚣一戰是刀法的笫一次運用,基本招數是醉八仙拳套刀法,是險勝,當時武松跌倒己處身勢,剛好跌一個何仙姑懶睡牙床,飛天蜈蚣攻擊露出破綻,運用周桐刀法猿猴墜枝殺死。而魯智深曾經在武松和大郎走散的一段時間教了武松鐵布衫功(內功)和醉八仙拳(外功))由於武松著急尋大郎魯家絕技瘋魔杖法沒有教,(禪仗)。這部書分5個人每人十回分別寫,宋十回、盧俊義十回、林沖十回、武松十回、好象還有柴進十回,我只看了武十回,因為該書是專門圍繞武松而寫,應該比水滸傳更詳細一點。


歷史深度揭秘


武松是全書唯一一個作者描寫打鬥不是用籠統的回合書數來計算的主線人物,唯一的一次帶回合數的就是斬殺蜈蚣道人,用了十合左右取了蜈蚣道人的人頭,個人篇幅也是全書第一,可見作者的偏向,要是和魯智深比武藝的話,二人沒交過鋒,但是可以從相關聯的交戰人物上面去找找比較,魯智深和呼延灼對打過,二人分別又打過孔亮和和瓦罐寺的兩個道士,魯智深呼延灼二人四五十合基本平手,呼延灼可能略高一點點。呼延灼打過孔明,二十合生擒,但是書裡說故意顯本事,如果真打也就十合左右,孔明和孔亮哥倆水平應該差不多,從孔亮見宋江大哭來看,應該比哥哥低一些,但是孔亮碰見武松,書裡說武松打他像打小孩,這差距可不小,魯智深打的兩個惡道單個水平應該不如飛天蜈蚣,但是二人合力擊敗了餓肚子的魯智深,魯智深吃飽後和史進單對單十七八個回合就分別搞定了二道,史進的武功後來位列八彪武功可不若於魯智深,從這些細節來看魯智深還是應該比武松差些,武松後期對敵經常秒殺一些武將和一些馬將,可見靈活性和抓破綻的水平,但是沒寫過武松馬戰,但是從武松從步戰能秒殺馬上將領的水平看,武松上了馬也會強的狠,綜合來說武松還是比魯智深厲害


貝多芬談鋼琴




這個問題的回答,分二種情況分析:

如果是殊死搏鬥,武松只有一半的勝算。武松也是力量型將領,靈活性超過魯智深,彈跳、轉身,手腳、觀察力,判斷力不錯,平地、空地徒手格鬥,武松手快,出手準狠,能快速打中人的要害;反觀魯智深,就不那麼靈活準狠,但魯智深力量比武松大很多,儘管武松是亡命之徒,武松是佔不到很大便宜,況且魯智深軍人出身,武功基礎深厚,一力降十會,武松優勢不明顯;武松打死老虎僅是偶然事件,能否打死第二隻老虎,恐怕不樂觀,打敗蔣門神不算什麼,因為蔣門神酒色過度,身體已垮了,魯智深打死鎮關西,有點厲害,只用三拳,徒手打,武松與魯智深誰勝,看臨場發揮,五五開。

如果是摔跤及相撲之類的比賽,不是生死之戰,按規則比,魯智深憑體型巨大,力量也大的優勢,魯智深會勝,十局比賽,魯智深會贏七、八局。

如果用兵器戰,那不用說了,魯智深二十合就能鏟了武松腦袋


水滸傳理性分析評論者


邏輯文史姨認為,魯大師會完勝,基本沒什麼懸念。

像這種既不靠譜又傷和氣的問題估計是重度中二病患者提出來的,二人沒交過手,我們只能間接的從其他方面入手來分析。首先前提是二人赤手空拳肉搏,那麼力量和敏捷就是最為核心的因素了。論力氣二人都是大力士,武松能搬起四五百斤的青石墩,魯智深力量大到能拔起大楊樹,要想拔起大樹不僅要考慮到樹本身的重量,樹根紮在地裡又要花另外的力氣,因此當魯智深拔起大樹時周圍的潑皮都誇他是擁有千萬斤神力的羅漢。再對比二人的體型,在力量方面魯智深會強一些。

論技巧,大家可能都多少會受電視劇的影響,劇中武松用醉拳痛打了蔣門神,還在飛雲浦無比兇險的情況下反殺了敵人。但迴歸小說,你就會發現小說中武松的打鬥遠沒有影視劇中那麼刺激,不客氣的說這幾個對手實在是菜的可以,所以有人拿這些戰績去拔高武都頭,不是很可取。當然,在格鬥技巧方面施公到不毫不吝嗇的給武松安排了較精彩的戲份,所以在相同重量級的情況下武松的格鬥技巧會更為出色,但問題就是二人的噸位不在一個級別上況且魯智深的敏捷度也不差(不然怎麼就抓住神駒子了…)。

再分析一些客官因素,有人說生死戰狀態下的武松近乎無敵。車邏輯認為這句話就很搞笑了,敵我單挑哪場不是生死戰,你以為只是切磋那麼簡單?還有人說喝完酒的武松實力會提高不少,拜託,你這麼說就過於抬高白虎山下的那隻大黃狗了。當然書中有寫到解狀態下的魯智深實力大打折扣,那麼我想知道哪位好漢餓著肚子還能發揮出全部實力呢?可別忘了同為流放,武松的生活是過的最好的,基本上沒餓著肚子還時不時有酒喝。

有人可能會說武松打死過老虎,你魯智深能打死嗎?好,如果你是個馳騁於頭條並且喜歡動物的道友的話,你一定看過很多老虎搏鬥的視頻,而你再看小說裡那段老虎和武松打鬥的細節,就能發現不少反常的地方,也就是說施公可能沒看到過老虎襲擊人的畫面而純完全腦補…當然,武松打虎這段是為了體現武二郎的勇猛,施公既然安排了這麼一段劇情,就算是虛構的我們也不好去妄自推翻他。

所以,如果你看的是《水滸傳》的原著,那麼魯智深還是會佔上風,當然你如果是影視愛好者的話,那就算是武松強吧~


各抒已見,你覺得武松更厲害也無可厚非


邏輯文史游


毫無懸念,武松高出魯智深一個檔次。武松八年少林功夫,專攻刀棍和拳腳,練成金鐘罩鐵布衫及千斤墜,又從師叔周侗學得鴛鴦腳法,。為人又機智勇猛,江湖經驗十分豐富,能鬥殺武功高出自己的強者 (靠的是臨陣計謀)。而魯智深是武官出身,衝鋒陷陣還行,和江湖高手較量就差得遠了。即使力量武松也比魯智深大,武松能把500斤的石墩單手上拋一丈高,再雙手輕鬆接住,這力量比魯智深拔一棵在水邊的碗口粗的柳樹要大。古時武將練的武功都是外家功夫,練法單一,在戰場還行,和江湖人士鬥往往要吃大虧,《射鵰英雄傳》裡的楊鐵心,一杆楊家槍耍得虎虎生風,但被一些江湖二流人物打的毫無還手之力。梁山上屬於江湖俠客的就武松一人,單打獨鬥,別說魯智深,五虎八驃任何一個都不是武松的對手。


愛國者145503346


魯智深與武松單挑誰強?

其實,看到這個問題,一直在想,書中已經給了明確的答案。那就是魯智深。毫無爭議。那為什麼還在爭,因為武松的名氣。除了名氣,或許就真的沒什麼了嗎?

本人讀水滸兩遍,後傳兩遍,蕩寇志一遍 。我認為書中的魯智深是遠超武松的。原因有四:

1.魯達職業軍人,地方軍區幹部。

武松地方小混混,因為打死老虎,因功當了都頭,地方公安巡警隊隊長。

(魯智深的職業和出身勝)

2.魯智深三拳打死鄭屠,救金翠蓮,武松酒醉打死蔣門神為施恩奪快活林(這是魯智深義勝)

3.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提六十二斤禪杖這是力勝。

4.魯智深統領三山勢力,武松當二當家沒有不服的跡象。在崇尚力,義的江湖沒有十分手腕,魯智深能統領三山勢力嗎?

另外補充一點,在梁山大座次中,魯智深也是比武松高出一位。這不是巧合。按理說同為三山勢力,怎麼排都無所謂。

以上諸多事實表明水滸中魯智深是完勝武松的。

但是,為什麼還在爭論呢?為什麼崇拜武松呢?導致既定事實,非得說,魯智深武松單挑的問題。我認為原因有四:

1.武松作為底層百姓的一員,通過自修取得了工作。這給人們看到希望是一樣的。人們崇拜武松,是因為他的經歷我們也曾有過,他的高度我們也能達到。

2.當我們片面的看武松,造成錯覺,也就是高大的,敢做敢當的,比如打虎,打蔣門神,我們固化思維認為施恩是好人,所以,蔣門神就必須是壞的,打死蔣門神無可厚非,但是,武松無論老幼殺絕蔣門神的下人,調戲他娘子等。這又是什麼?

3.對武松的崇拜,武松殺嫂,也是我們普通人願意看到的。因為嫂嫂淫亂殺之,是我們對人倫的維護,其實比人倫更難維護的是武松無論老幼殺絕的,嗜血的邪念。

4.對武松的崇拜是不畏強權,因為私事和張都監結怨。我們一般解釋為不畏強權。

正是以上四點導致了武松魯智深單挑誰厲害的爭論不休。故書中雖有答案而被人忽視。


文藝小生羚羊哥


很高興邀請我這樣一個不靠譜的人回答這麼不靠譜的問題,根據我幾十年的人生閱歷,加上小說電視劇電影給我的一些提示,我來談談我不太成熟的看法。

首先,場地給了,是平地,不是戰山地鬥河流鑽小樹林。再次,是空手,不是雙刀禪杖酒瓶子磚頭。從力量方面來看,魯智深可以倒拔垂楊柳,武松通篇雖然可以按住老虎打,但是老虎不可能把碗口的樹撲倒,魯智深卻可以拔樹,可見力量上魯智深佔優勢。因為魯智深和林沖是同門師兄弟,魯智深練功林沖也說練得好,可見魯智深不像李逵是純力量型選手,更是力量加敏捷的一個功夫高人。武松下手狠是出了名的,可見爆發力絕對很強👍,敏捷度和老虎比拼,看來也不在魯智深林沖之下。

插播一段,在我們北方,有老虎和狗熊打仗的事情發生,依照現在來看,哪一方都有贏得可能,就像吃飽了的武松和餓壞了的魯智深根本沒有可比性。但是,通常老虎贏得概率大一些,逃走的概率也大一些,熊瞎子掰苞米聽過沒,拿一棒扔一棒,嚴重智力不足,但是沒有哪個人敢說熊不敏捷的。熊非常的靈活,甚至比某些人的動作還要利索。

說到這裡你也許懂了,兼備力量和敏捷的魯智深,和兼備敏捷和爆發力的武松空手打,究竟誰更狠?答案可以參考老虎和熊的戰鬥。為什麼英雄惺惺相惜,因為彼此敬佩對手某一方面的能力,而那方面是自己本身所欠缺的。因此,一旦打起來,平手的概率很大,不至於非要分出勝負,因此就像林沖那投名狀和楊志大打出手一樣,肯定惺惺相惜,彼此不負。


源蔬


按照水滸時期評比,應該是魯智深更勝一籌。如果兩人在相同年齡的話我認為武松會更強一些。

魯智深出場時已經三十多歲了,而且在軍中多年,對戰經驗是很豐富的,武技體力在這個年紀也是最頂峰的時候。

武松出場時也只有二十出頭,在這個年紀赤手空拳打死一隻老虎,任誰都不敢小視。武松也是天生神力如果再歷練十年,垂楊柳也不是拔不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