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留住乡愁”的口号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于世伟印象点滴

【季朗友精品系列】

在写于先生前我倒想起一首诗,即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六朝文物草连空

天淡云闲今古同

这两句的大意是:六朝时代文物早已不见了,只有草色连空;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古今相同。

每每读起这两句,叫我有一种空慨忧绪之感。

想起家乡古城丰县,那曾经辉煌历史,全国之邑谁可望其项背?!由于历代黄泛浸袭,文物,这些凝固的灵魂,湮埋于莽莽黄土之下,无处可寻,让人无凭吊之处,用现在一句流行的话说,“留住乡愁”,而丰县的乡愁又在那里?

把“留住乡愁”的口号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于世伟印象点滴

闻知于世伟荣获徐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颁发的“2016-2017年度全市依法保护文物积极分子”称号,我一点都不吃惊,因为,于先生这几年在文物保护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

把“留住乡愁”的口号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于世伟印象点滴

喜爱丰县历史,更关注丰县文化讯息,于世伟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

把“留住乡愁”的口号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于世伟印象点滴

让我我没有想到是,在古碑出土第一时间,普济桥碑文,在《淮海民俗文化网》释出,图文并茂,释古理迷,让不懂古文的人,读着轻松有趣,作者于世伟。

笔者吃惊的事,普济桥碑文应是文化部门人士来解读的事。这么快竟被于世伟破译整理成篇。

打电话寻问主编范老师,普济桥讯息传出于世伟亲临现场帮助出土前工作。

把“留住乡愁”的口号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于世伟印象点滴

古碑运到博物馆,于世伟面对这通冰冷古碑,就像多年没见的老朋友,试土清垢,扶石擦字,认为老朋友给他带来的是一封二百年前没有打开的信。

碑石勒文,古人视为神圣。

面对满篇石刻碑碣,并非品茶好酒那样简单。世伟平日也有拜羲之习钟繇之好,仔细辩认、抄录、核对,碑中异体文字即难读又难辩。他把著名书法家赵峰先生请到现场,请先生辩解。目的,精确无误。

面对满纸碑文,断句标点需要较深文字功夫,灯下校勘,反复阅读,让他感到古文苦涩,比平时习练书法困难,也给他带来古文趣味,更带来探索动力。

把“留住乡愁”的口号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于世伟印象点滴

就是这篇文字叫他忙到夜深,自己仍不满意,真似“三更有梦书当枕,愿君长读到黎明”。古文如果断错句,意思也就变了。

第二天他又请教江苏师范大学原文学院教授于盛庭先生,帮助标点。

一篇看似千字文章,实际上世伟忙了两天一个昼夜。

世伟说,我钻研古文,只是热爱丰县文化历史,爱护文物,让文物自身内涵,发出闪光点,人人为家乡丰县感到骄傲!

把“留住乡愁”的口号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于世伟印象点滴

于氏族人于为香先生介绍,世伟身为于氏宗亲会秘书长。近几年在世伟的倡导下,于氏家族把撒落在赵庄一带十余通于氏古碑,从弃在沟壑之间与沉掩在田野古碑,发掘出来,修补立亭建廊保护。

虽然是于氏家族古碑,也是丰县的历史文献,以一人之已,唤众人之力,于世伟就是这样保护那一通通的古碑。

把“留住乡愁”的口号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于世伟印象点滴

一个城市的魅力,并不在于他的经济有多强大,关键是他的历史文化,文化古迹一个城市的灵魂,经济不论怎样发达,如果没有文化,是扶不起来的巨人。

九里山前古战场

牧童拾得旧刀枪

古丰大地,曾经黄泛之域,说不定那一天还会出现古碑石碣,于世伟还会热情投入自己的力量,关心家乡文物,弘扬丰县历史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