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鞠若在古代這幾個時期持續發展,那世界盃還會與中國“絕緣”嗎

蹴鞠若在古代這幾個時期持續發展,那世界盃還會與中國“絕緣”嗎

歷史大學堂 出品

文:甪里先生

四年一度的世界盃在人們的企盼中即將到來,這可以說是全民的狂歡節!在世界盃期間,無論你是真球迷還是偽球迷,三句話總離不開足球。不論你喜不喜歡,足球無疑是當今社會影響力最大的一項體育運動,因此每當這時就會牽動著億萬人的神經。世界盃不再是一種單純的體育競技活動,已經演變為一種商業載體、文化載體。

看著世界盃這麼熱鬧,那麼,你真的瞭解足球的前世今生嗎?

蹴鞠若在古代這幾個時期持續發展,那世界盃還會與中國“絕緣”嗎

世界盃歷史舊照_圖

在我們的常識中,中國古代就有足球,即是起源於戰國時齊國的蹴鞠活動。那麼,這究竟是我們的一廂情願,還是舉世所公認的呢?我們除了要看漢語世界怎麼說外,恐怕要為人所信服還得看非漢語世界的人是如何說的,如此才能免於“王婆”之嫌。前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曾說:“足球起源於中國,並從那裡傳到了埃及,而後又從埃及傳到希臘、羅馬、法國,最後才傳到英國。”此外,國際足聯副秘書長熱羅姆·項帕涅更是直言:“研究國際足球的歷史學家有確切證據表明,足球最早起源於中國——中國古代的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有意思的是,足球在歐洲出現之前,原始形式的足球已在中國出現。我們將利用這一儀式,向中國足球表示我們的敬意。

這就表明,足球源於中國的“蹴鞠”,並非我們的一廂情願,而是世所公認!既然如此,足球到底起源於何時呢?

蹴鞠若在古代這幾個時期持續發展,那世界盃還會與中國“絕緣”嗎

手工藤條製作蹴鞠球_圖

事實上,這也是一個眾喙莫一、人言人殊的事情。如《戰國策·齊策》曰:“其民無不吹芋鼓瑟,彈琴擊築,鬥雞走狗,六博踏鞠者。”這將臨淄民眾的市井生活生動的再現出來,讓我們感慨那個時候人們的生活還是頗為豐富的!然而與之迥異的是劉向的《別錄》,在劉氏的記載中說:“蹴鞠者,傳言黃帝所作······蹴鞠,兵勢也,所以練武士知有才也。”劉向在這裡用了“傳言”二字,還算是有著嚴謹的學術態度。雖然這是傳言,但漢代以後的人口耳相傳,都認為蹴鞠源於黃帝時期。如唐代的蔡孚在《打球篇序》中說:“打球者,往之蹴鞠古戲也,黃帝所作兵勢以練武士。”宋代的黃朝英在《靖康湘素雜記》中說:“此戲生於黃帝,蹴鞠意在軍戎也。”到了明清時期也不例外,明代的陳繼儒,清代的顧汧皆持此調。

至於這種說法究竟有多高的可信度,我們還得依賴於考古資料的發掘。但就目前來看,有史可考,確定的起源期當為戰國時的齊國,但我們也不可斷定在此之前就沒有蹴鞠產生。因為早在《尚書·舜典》中就有“

擊石拊石,百獸率武”的記載。漢代王充的《論衡》也有“有年五十擊壤於路”的記載。黃帝時期是中華文明的肇興期,既然產生了擊壤這種遊戲,那麼產生“練武知有才”的蹴鞠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蹴鞠若在古代這幾個時期持續發展,那世界盃還會與中國“絕緣”嗎

古代體育文化系列畫像之一建鼓、蹴鞠、樂舞_圖

當然,這只是一種推測罷了,在沒有鐵證之前,我們最好還是擱置這一猜想。因此,我們目前所能追溯到蹴鞠所產生的確切年代也就是戰國時期,而其策源地正是齊國。

蹴鞠,就是中國古代足球的代名詞,其最早出現於《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而後又在《漢書》中屢有提及。如唐人顏師古就在《漢書·藝文志》註釋中說:“鞠,以皮為之,實以物,蹴蹋之以為戲也。蹴鞠陳力之事,故附於兵法焉。蹴音子六反,鞠音巨六反。”這也就是說,蹴鞠就是用腳來踢皮製的實心球。不過唐代以後,由於蹴鞠的製作方法變了,相應的踢法也就自然隨之而改變了。

蹴鞠若在古代這幾個時期持續發展,那世界盃還會與中國“絕緣”嗎

宋代蹴鞠紋陶枕_圖

蹴鞠雖然產生於戰國之際,但真正的興盛期其實還在漢代。由於經歷了漢初半個多世紀的休養生息後,漢朝的國力極為鼎盛,正所謂“民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盡滿”。隨著物質生活的充備,人們對精神生活也有所期待。再加上,隨著“絲綢之路”的鑿通,中西方的交往日益密切,為了接待這些外國友人,自然需要一些娛樂活動。就這樣,有著競技性質的角抵(相撲)、蹴鞠自然就廣受歡迎了。而漢代的蹴鞠具有兩種不同的功能:一種是純娛樂性質的,一種是軍事訓練性質的;前者是一種對抗競技活動,而後者則更多的是一種技巧表演。不管是哪一種,漢代都可以稱得上是我國古代蹴鞠的第一個高潮期!

而後經歷了漢末三國的動盪時期,時間進入了南北朝。這時,發生了所謂的“五胡亂華”即少數民族大量內遷,促進了遊牧與農耕兩大文明的交流與融合。這時候,騎兵在軍事上的地位越來越突出,馬鐙正是這一時期的產物。到了唐代,李氏家族本身就具有胡人血統,因此對於騎兵的建設自是不遺餘力。而如何訓練騎兵呢?打馬球無疑是最好的方法,不僅具有實戰性,而且具有娛樂性,難怪連李隆基都躍躍欲試呢!

蹴鞠若在古代這幾個時期持續發展,那世界盃還會與中國“絕緣”嗎

宋太祖蹴鞠圖_圖

到了宋代就更不用說了,令人感到弔詭的是實行“文治”的大宋竟是由一幫武人所奠定的。由於宋朝的開國君臣大多數系出武人,因此對於體育活動有種本能的親近感。北宋畫家蘇漢臣有一幅畫叫《宋太祖蹴鞠圖》,裡頭就描繪了趙匡胤、趙光義對面踢球,趙普、党進、石守信等人在一旁觀看的情景。此外,朝廷還將打馬球作為軍中檢閱之禮,蹴鞠、相撲也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朝廷重大宴飲的助興節目。不僅官方喜歡蹴鞠,民間也極為興盛。由於工商業的繁榮和市民階層的興起,開封城便出現了一種綜合性的娛樂場所——瓦肆。而在瓦肆中則有供藝人演出的勾欄,多者五十餘座,少說也有一二十座。裡邊有相撲、說唱、雜記、舉重、鬥茶、蹴鞠等各式各樣的娛樂活動。相較之下,蹴鞠則顯得尤為火爆,不僅王孫公子喜歡踢,就連市井無賴也喜歡踢。我們所熟知的高俅就是由於善踢蹴鞠,遇到了同樣喜歡蹴鞠的宋徽宗從而一路扶搖直上、平步青雲的!

到了元朝,市井文化更為繁盛。與前代不同的是,這時候出現了女蹴鞠藝人。根據關漢卿《女校尉又》記載:“蹴鞠場中,鳴珂巷裡,南北馳名,寰中可意。款側金蓮,微挪玉體,唐裙輕蕩,繡帶斜飄,舞袖低垂。”而社會上以觀看女藝人表演蹴鞠為最好的娛樂消遣活動。元代蹴鞠女藝人的出現在世界足球史上都是一件舉足輕重的事情,然而,這更多的是一種商業性質的活動,是膏粱子弟追求娛樂的衍生品,並不純粹。有時候,男女同場蹴鞠,這些膏粱子弟與女藝人在期間挑逗、嬉戲,為士大夫所不齒。

蹴鞠若在古代這幾個時期持續發展,那世界盃還會與中國“絕緣”嗎

明刊本《忠義水滸傳》插圖_圖

到了明代,越發的變樣了。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由於貴族子弟喜歡蹴鞠,這些妓女群體出於拉客的目的開始學習蹴鞠,這一現象在《金瓶梅》中屢有提及,茲姑不表。而這時,朝廷宴會中根本沒有蹴鞠這項活動,它從大雅之堂淪為妓院攬客的手段,與宋朝相比,境界之高下立判。到了清代,由於是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主要推行遊牧民族的圍獵、騎射、滑冰、摔跤等活動。本來,明代時,蹴鞠的社會價值就已下降。到了清代,高壓的文化政策使得其逐漸走向滅亡,使得這一偉大的傳統消失在歷史中,成為了遙遠的悵望!

如果明清時期的蹴鞠沒有衰落,今天的中國足球又該是何種景象?說來也是令人悵然,足球本是中國的產物,而今天則在國外發揚光大。相反,中國足球則屢屢與世界盃絕緣,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