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72小时》中国版,沉淀社会场景,制作当下中国的影像标本

巧的是,当天也是这部由企鹅影视出品,稻来传媒和NHK(日本放送协会)联合制作的纪录片《纪实72小时》(中国版)在腾讯视频的上线日。这部享誉盛名的纪录片,在千呼万唤中落地中国。日本原版的平实、白描式观察记录的沿袭,与中国人情味十足、充满本土人文气息的中式故事的碰撞间,社会百态众生画卷缓慢展开,不经意间慰藉了不少观众的心灵。

《纪实72小时》中国版,沉淀社会场景,制作当下中国的影像标本

在纪录片爱好者的收藏片单中,日本NHK的《纪实72小时》通常不会缺席。这部拍摄方式简单且独特的访问谈话式纪录片,以纪录片最可贵的真实、细腻特质著称,被访者的故事往往能深深触碰到观众内心深处。也因此节目,不仅在NHK连续十年被评为观众满意度第一,在中国也拥有无数拥趸。

日本原版的水准和受欢迎度,赋予了《纪实72小时》(中国版)一个颇高的起点,但也同时给中国版的拍摄和制作带来了更多压力。国外优秀节目模式落地中国,通常都会遇到这一问题,观众对其期待值远远高于一档零认知度的新节目,取悦大多数观众,尤其是原版粉丝的难度陡增。

《纪实72小时》中国版,沉淀社会场景,制作当下中国的影像标本

而从《纪实72小时》(中国版)的制作与反馈来看,中国版在充分保留这一品牌的鲜明特质、还原日版的拍摄手法和情感处理的同时,又具有浓郁的中国味道,选择的主题、讲述的故事都立足于本土、颇具中国特色。

“沉淀社会场景,制作当下中国的影像标本”,是《纪实72小时》(中国版)的制作目标。从前两期节目来看,也的确在向这一目标靠近,每个城市特殊地点的72小时观察、采访和记录,浓缩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也捕捉到了一幕幕出人意料的戏剧性瞬间。

《纪实72小时》中国版,沉淀社会场景,制作当下中国的影像标本

每个被访者虽然只留下短短几个镜头,但透过只言片语,都能传递出不同中国人独特的生活哲学,观众也通常会从他们的故事中,看到身边某个群体甚至自己的影子,找到共鸣。这些人物和故事未必是经历跌宕起伏、最具戏剧张力的,但每个故事都透着中国温度,不同的画面和语言会触碰到不同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通过《纪实72小时》(中国版),观众真正“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体会他人”。

《纪实72小时》中国版,沉淀社会场景,制作当下中国的影像标本

用72个小时的连续拍摄,浓缩展现中国人的平实生活和内心世界,《纪实72小时》(中国版)的命题看似宏大,但其实并不宏观,相反,是用最细致入微的记录,留存中国人的温暖点滴,而这也成就了更巨大的情感力量。

相比日版,《纪实72小时》(中国版)的拍摄地点跨度更大、观察视角更为多元。从长沙解放西路旁的小餐厅,到北京“通往未来”的邮局;从能看见红嘴鸥的昆明翠湖公园,到“世界之巅的起跑线”珠峰大本营……13个地点触及了中国的各个角落,尽可能全面地展现出了各个地区、处于不同阶层和处境的中国人多样化生活状态和人文面貌。

《纪实72小时》中国版,沉淀社会场景,制作当下中国的影像标本

而每个取景地的选择地都别具一格,各有侧重,形成的每期25分钟内容实际上都有一定的主题性。如昆明的翠湖公园,观察的是来送别即将飞回西伯利亚的红嘴鸥的人们,而迁徙的候鸟也在映射着现代社会在城市之间自由迁徙的人们,而这记录背后,观照的又是迁徙时代的“故乡与他乡”命题,以及以“老年漂”、空巢老人为代表的老年人生活现状等典型社会现象与问题。

《纪实72小时》中国版,沉淀社会场景,制作当下中国的影像标本

摒弃预设、倾听为主,最原生态的记录方式和写实镜头还原生活原貌,《纪实72小时》(中国版)的创作模式和理念,与常规纪录片迥异。每集选择一个特定的 地点连续72个小时拍摄,在事件发生地对镜头前的人物进行访问,拍摄流程和操作模式看似异常简单,但事实上,对于创作者而言,制作难度超过以往大多数纪录片。

常规纪录片在选题策划阶段,通常便已明确锁定拍摄对象、内容,甚至可以大致梳理出纪录片所要讲述的故事。可以说,成片的水准高度依赖于前期策划工作。

然而,《纪实72小时》(中国版)诸多方面的不确定性都无限放大,拍摄记录被限定在有限时间内,创作者无法对72小时所遇见的人有所规划、预设故事,唯一能注入创作意图方向的只有城市、取景点及拍摄时间的选择。

《纪实72小时》中国版,沉淀社会场景,制作当下中国的影像标本

而在72小时的实时记录过程中,在短时间内选择合适的采访对象、挖掘出不同人特有的故事,这对主创团队的功底提出了巨大考验。“这是我工作以来最难操作的节目,它是一次拍摄,更是一次冒险。”总导演张学娇也坦承,这部纪录片的创作对自己是个不小的挑战。

而从纪录片创作的角度看,这样将人为因素将至最低、不预设和摆拍、不关机连续拍摄等待故事发生的拍摄方式,最大限度摒弃成熟电视人的策划和创作技巧,更接近于纪录片本质,拍摄的内容也更加原汁原味,现实生活的质朴、平淡也更能透过镜头有效传达。

《纪实72小时》中国版,沉淀社会场景,制作当下中国的影像标本

在纪实拍摄和后期剪辑中,主创团队也延续了真实至上、还原生活的创作理念。据张学娇介绍,导演把自己放在了倾听者的位置上,“抛弃自己过去的一切认知,像一张白纸一样和对方交谈,保持认知空白的同时又要用客观冷静的态度在短时间内用采访去结构一个故事。”提供给每个拍摄对象舒适的对话场,这才带来了片中拍摄对象放下对镜头的戒备,自然讲述自身故事、展现内心世界的拍摄效果。

而后期剪辑上,《纪实72小时》(中国版)也舍弃了戏剧化的剪辑方式和叙事线的调整,完全以拍摄时间线推进叙事、而不靠情节推动,成片中的故事内容和叙述顺序完全取决于这72小时内自然发生的人和事,这样近乎绝对意义上的写实,即便在纪录片创作领域也并不常见。

《纪实72小时》中国版,沉淀社会场景,制作当下中国的影像标本

“好巧,你也在这里。”是《纪实72小时》(中国版)的一句slogan。原生态创作方式,使得去除设计感的自然偶遇成为这一系列的一大标识,而邂逅的中国人和随之展开的中国故事也更能打动观众。

平实克制、刻录百态,人情冷暖的温暖观照中展露大情怀,人文关怀是纪录片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大重要元素,描绘众生百态的《纪实72小时》(中国版),在人文性和现实意义方面,无疑也走到了纪录片的前列。

上线的前两期,就已经留下了太多令人动容的温暖瞬间,平凡人各种各样的情感和情绪在写实镜头的跟踪记录下自然流淌。长沙解放路小餐厅里的影像是长沙人的饮食日常,但镜头背后有着无数普通人的真情流露与闪光回眸。

《纪实72小时》中国版,沉淀社会场景,制作当下中国的影像标本

自称“佛系”的大哥遗憾母亲在世时未能尽孝而感叹“好想有个人在我耳边叨叨”,武汉大四表演系学生渴望被聚光灯照射、即便在纪录片镜头面前也不忘表现自我,第一次约会的男女面露羞涩……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食堂里留下了属于每个平凡人的独家记忆,简简单单几句自白,承载了芸芸众生的真实生活,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纪实72小时》中国版,沉淀社会场景,制作当下中国的影像标本

各色情感,是纪录片中故事打动人心的关键,《纪实72小时》(中国版)中拍摄对象讲述的带有浓浓生活质感的亲情、爱情故事,更是格外动人。年轻时听从父母安排、子女长大后追求自己幸福的半路夫妻,满脸写满甜蜜,把全家人身体健康、陪伴家里人当作新年愿望的中年男子激动落泪,笑泪交织中有种小感动。

《纪实72小时》中国版,沉淀社会场景,制作当下中国的影像标本

酒吧销售替父还债、年轻爸爸第一次单独带女儿出远门学习如何跟女儿相处、独身老人如候鸟一般一年辗转三地陪伴子女,这些描述人间美好情感的故事和画面在不经意间戳中观众泪点,更多甚至称不上故事只是微不足道的生活片段,在点滴间都彰显了大情怀。

《纪实72小时》中国版,沉淀社会场景,制作当下中国的影像标本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纪实72小时》(中国版)细致入微的笔触和适度的情感拿捏,这在极易陷入过度煽情窠臼的创作环境下是更为可贵的地方。

创作者对拍摄对象的采访始终保持合理的度,不过分追求冲突、不刻意放大刻画生活的某一面,点到为止、只反映不评论,留给观众充足思考空间。

总导演张学娇表示:“我们不过分去强调冲突,不过分去猎奇,因为真正的生活中并不是处处都充满了矛盾,更多是平平淡淡的,在有序的往前走,这个是我们真正的生活的状态。”

《纪实72小时》中国版,沉淀社会场景,制作当下中国的影像标本

平等视角、朴实语言、克制笔触,创作者只专注于忠实记录每个平凡瞬间,刻录世相纹理和百态人生,这使得《纪实72小时》(中国版)真实、温暖、细腻的特质被进一步凸显,芸芸众生和人情冷暖平实散淡地展现,也更能体现纪录片的人文情怀。

《纪实72小时》(中国版)目前正在腾讯视频热播,每周四18:00上线一集,VIP会员抢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