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年轻人」丹江口的这个80后,创业致富有一套~

「村里的年轻人」丹江口的这个80后,创业致富有一套~

「村里的年轻人」丹江口的这个80后,创业致富有一套~
「村里的年轻人」丹江口的这个80后,创业致富有一套~「村里的年轻人」丹江口的这个80后,创业致富有一套~

村里的年轻人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助力丹江口市精准脱贫攻坚,今年4月,共青团丹江口市委以“培育新青年、展示新风采、建设新农村、推动新发展”为主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村里的年轻人”推选活动。

「村里的年轻人」丹江口的这个80后,创业致富有一套~

本期推荐:王庆明

80后小伙回乡创业带领村民养猪致富

——盐池河镇草房沟村村民 王庆明

「村里的年轻人」丹江口的这个80后,创业致富有一套~「村里的年轻人」丹江口的这个80后,创业致富有一套~

“有一种信念叫坚持,有一种力量叫自强不息,有一种志气,叫自力更生,有一种责任叫带头致富”。这就是盐池河镇草房沟村王庆明的真实写照。如今,他回乡创办的生猪养殖厂越做越红火,成为村里创业致富的旗帜。

打工青年返乡走上创业路

“在外地打工10多年了,不能再满足打工的现状了,并且父母年纪大了,为了照顾父母,我选择回乡创业。”日前,谈起创业经历王庆明这样说。

「村里的年轻人」丹江口的这个80后,创业致富有一套~

出生于1988年的王庆明,由于家中十分贫困不得不早早放弃了学业,外出打工挣钱补贴家用,毕业后打过零工、去过制衣厂上班、在汽车修理厂当过学徒,这些务工经历让他得到成长锻炼,但终究无法挣钱养家,漂泊在外的他时刻牵挂着家中体弱多病的的父母。他家居住的山场面积大,村民居住分散,很适合生猪养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决定回到家乡创业,把目标瞄准了规模化生猪养殖。

创业路上历经坎坷梦想不灭

说干就干,2013年王庆明开始修建猪舍,多方筹资修建了700平方米的养猪厂房,开始投产20头母猪和1头公猪,实行自繁自养。但当年的市场行情非常不好,加上不懂得防疫,死了不少,也没有销售经验,养猪第一年以亏本告终。2014年他又坚持了一年,但市场行情还是不景气,一直没有赚钱。作为一名初涉创业的年轻人,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两年来却是一分钱也没赚到,初次创业失败的王庆明并没有气馁。经过思考分析了养殖现状和市场行情的变化,他重新定位了自身情况与现实目标,善思善学的王庆明始终清楚,养猪就一定要上规模,才能挣到钱。不久后,在镇团委和镇畜牧服务中心的帮助下,王庆明拿到了10万元小额信贷,购买了小猪仔和能繁母猪,把空空的猪栏又重新填满,他开始细心观察猪的生长规律,学习管理技术,积累经验,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2016年,养猪厂的厂房面积已经扩大到2000平方米,年出栏达到500头左右,那一年他收获了创业道路上的第一桶金。

「村里的年轻人」丹江口的这个80后,创业致富有一套~

“万事开头难,熬过那段最难的日子,过后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好。”谈起自己种养猪经历,王庆明颇有些感慨。

追逐梦想“养猪”成为创富旗帜

「村里的年轻人」丹江口的这个80后,创业致富有一套~

王庆明正在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脱贫致富,然而他并不仅仅满足于这些。回乡之后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顺利发展成为一名中共党员,他有着更高更远的志向,希望自己的成功能够带动更多的有志青年返乡创业,通过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把家乡发展建设成为产业脱贫示范区。

「村里的年轻人」丹江口的这个80后,创业致富有一套~「村里的年轻人」丹江口的这个80后,创业致富有一套~

本次活动推选对象为本地户籍或在本地工作和生活的青年,年龄在14岁至35岁之间,侧重于来自基层一线的身边好青年,政治立场坚定、个人事迹突出,扎根农村,为当地精准扶贫献策献力;勇于自主创业,带动村民就业增收;乐于助人,扶贫济困,热心公益;践行家庭美德,关爱老幼和鳏寡孤独等。也可以是本地回乡创业青年、合作社负责人、驻村工作队员、当地孝老爱亲模范、优秀青年代表等。

丹江口市传媒中心(广播电视台)开辟专栏,展示报名候选人的事迹材料。符合条件的候选人,可通过组织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的形式向团市委推报,联系电话:5213032

「村里的年轻人」丹江口的这个80后,创业致富有一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