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伊士運河與巴拿馬運河

蘇伊士運河地勢險要無需多言。它是亞洲與非洲的交界線。在其開通之前,地中海與紅海近在咫尺,卻因蘇伊士地峽的存在而不相通。我們都聽過海峽,似乎很少機會聽到地峽的概念。地峽是指連接了兩塊大陸的狹長的陸地。它的英文是isthmus。

蘇伊士運河與巴拿馬運河

蘇伊士運河修建之前,來往歐亞之間的船隻無法直航,必須進行陸上轉運,或繞行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極為不便。而在蘇伊士運河開通後,歐洲前往亞洲的航程被大大縮短了。從英國倫敦港到印度孟買港作一次航行,經蘇伊士運河比繞好望角可縮短全航程的43%。

蘇伊士運河與巴拿馬運河

蘇伊士運河的開通不僅為世界海上交通與經貿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也為運河的控制者埃及帶來了無盡的滾滾財源。僅2015年一年,埃及僅靠收取蘇伊士運河通行費,就獲得了51.76億美元。

和蘇伊士運河齊名的當然是巴拿馬運河。巴拿馬運河由美國建造完成,1914年開始通航。

在19世紀,巴拿馬地峽處於哥倫比亞共和國的管轄之下,這個年輕的小國當時很有野心,顯然希望未來的運河能在它的版圖之內,但其有限的財力又無法支撐如此浩大的工程,於是,藉助外部力量成為合理的選擇。然而,我們知道,拉美民族天生的敏感。當然了,混血人種嘛,情緒化。所以,你看足球比賽裡,基本上點球總是踢不過歐洲隊,你去翻翻墨西哥等球隊的歷史就知道了。敏感的性格使得新格拉納達政府小心地規定開鑿運河的租讓權只能交給民間公司,而不允許外國政府介入。

最初,巴拿馬運河的修建,正是由上文提到的法國外交官雷賽布主持的。在雷賽布的領導下,法國洋際運河公司經過數年的準備,制定了8套施工方案,最後定於1883年2月,正式動工開鑿巴拿馬運河。然而,由於炎熱氣候和惡劣環境、美國人的從中作梗、法國公司經營管理不善、還一味的照搬蘇伊士運河的經驗等原因,運河建設失敗,這所法國公司也被告上法庭。

後來,經過一些列漫長而複雜的談判,1903年,美國和巴拿馬達成協議,由美國負責並控制巴拿馬運河的建設和運營。1914年,巴拿馬運河正式建立。

蘇伊士運河與巴拿馬運河

又到了將單詞的時候我們今天講的運河是canal,地峽是isthmus,那麼海峽是什麼?是channel。它其實更為常用的意思是“頻道/渠道”。而停放船隻的地方,港口叫harbor,船塢叫dock。在通過運河的船隻裡油輪是tanker、渡輪是ferry,集裝箱叫contain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